Workflow
ESG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新建元绿色低碳ESG招商推介会在京举办
全景网· 2025-07-09 19:35
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发展 - 新建元集团举办绿色低碳ESG招商推介会 旨在提升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集聚度 助力综合实力突破 [1] - 推介会主题为"聚能强链驱增长绿色低碳引未来" 吸引北京及周边地区ESG研究机构和企业代表参与 [6] - 8家ESG龙头企业与新建元签约合作 4家企业入驻苏州ESG产业创新中心 聚焦产业协同和绿色技术解决方案 [6] ESG产业创新中心进展 - 苏州ESG产业创新中心为全国首个专业ESG载体 招引7大行业机构包括评级、咨询、绿色金融等 [6] - 截至6月底 中心深入洽谈306个项目 签约68家企业 首批入驻24家 含毕马威ESG研究中心等知名机构 [6] - 中心采用新建元与园区城发院创新联动模式 打造ESG公共服务平台 [6][7] 新建元集团ESG产业布局 - 集团发布《苏州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白皮书》 牵头建立ESG联盟 与全国性协会深度合作 [7] - 上半年新增在谈项目534个 落地项目68个 总投资127.32亿元 含9个超亿元项目 [7] - 推动从"载体招租"向"产业招商"转型 强化产业招商中心和服务中心职能 [7] 园区ESG发展成果 - 园区实现ESG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跨越 践行"双碳"战略 [7] - 新建元以ESG招商为示范 在更广领域推进产业招商 服务园区"双招双引"战略 [7][8]
季为民:构建绿色导向的产业服务新生态体系
中国经营报· 2025-04-29 00:20
文章核心观点 在“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背景下,“绿色”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底色,需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构建产业服务新生态体系;ESG对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至关重要,要解决评价标准等问题;苏州工业园区可通过健全政策支持体系、谋划发展目标、打造合作共赢模式,建成绿色产业生态创新集聚区 [1][3][4][12] “绿色”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底色 - 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两山”理论体现中国古代朴素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绿色导向产业服务新生态体系提供指引 [3] - “两山”理论内涵发展,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本质都是走绿色发展道路 [3]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绿色低碳发展解题之策,在“两山”理论指引下,“绿色”将成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底色,需构建绿色导向产业服务新生态体系 [4] 以ESG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 中国出台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政策,为产业转型和企业掘金绿色消费市场提供战略机遇期,ESG发挥重要作用 [7] - ESG强调企业“义利兼顾”,全方位衡量企业价值,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表现更可量化、可比较 [7] - 企业需将ESG理念融入日常经营和发展战略,要有科学完善评价体系和政策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在ESG发展方面起示范作用 [8] - 中国ESG发展尚处起步阶段,需“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力推进评价标准体系建设 [8] 以政策保障构建绿色产业链新生态 - 苏州工业园区要健全绿色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形成产业政策闭环,其出台的“政策套餐”为绿色产业链发展提供动力 [9] - 要科学谋划绿色产业发展目标,借鉴新兴产业经验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 [10] - 要打造产业链合作共赢发展模式,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初具规模,构建该模式有助于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11]
苏州工业园区举行绿色驱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全域ESG实践助力产业质效双升
中国经营报· 2025-04-29 00:08
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发展 - 苏州工业园区以"新绿色新未来"为主题举办绿色驱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发布三项ESG领域研究成果,包括入选《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标准化蓝皮书(2024)》案例、《环境、社会与治理(ESG)评价通论》教程预热及《非上市地方国资国企ESG评价标准》[1][3][6] - 园区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建成全国首个一对多分布式发电市场化项目,新能源及绿色产业产值近900亿元,创建超160家绿色制造体系企业[3] - 园区发布全国首个开发区ESG发展白皮书和评价标准,建设ESG产业创新中心,推出ESG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领跑优势[6][11] ESG实践与成果 - 园区入选首部《ESG标准化蓝皮书》实践案例,为全国ESG体系推广提供工具基础和行动框架[3] - 完成全国首次ESG评价师培训试点,首批62位学员通过评价,发布《企业社会环境与治理评价师的评价规范》填补人才培育标准空白[8] - 《非上市地方国资国企ESG评价标准》发布,系统性设计填补国内非上市国企ESG信息披露空白[8] 绿色产业项目与合作 - 9大重点绿色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智慧能源、碳捕捉环保科技等领域,包括协鑫智慧能源、优碳科技碳捕捉等前沿项目[10] - 外资企业和民营经济在园区绿色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民营企业加速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突破,外资企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际竞争力砝码[14][15][19] - 构建合作共赢模式整合资源,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19] 行业影响与标杆地位 - 园区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园区,以制度创新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低碳化+数字化"双轮驱动模式[14] - 上市公司2024年全市场分红达2.4万亿元,股份回购近1500亿元,沪深300指数股息率3.4%,体现投资与融资协调生态[14] - 园区为全国产业园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转型经验范式,成为国际ESG实践优秀案例[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