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老年》
icon
搜索文档
对弱者友好的社会,才是更好的社会
经济观察报· 2025-11-01 13:00
多年前,宜家家居曾做过这样一场活动:椅子几乎是成年人齐脖高,很难爬上去,桌子更有两米多高,看起来仿佛都是巨人使用的。为什么要让人 体验这个?原来,这是为了让那些为人父母的感受一下,对小孩子来说,家里的桌椅用起来是多么不方便。 在歌手郑智化痛斥深圳机场对待残障人士的做法"没人性"的争论中,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一活动。网上群情汹汹地骂郑智化,无非是替深圳机场辩 护,认为它做得已经够好了,然而这说到底还是站在健全人的角度,没能代入对方的处境,体会那有多么不适和屈辱。 就像成年人很少会想到自己用惯了的桌椅对小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健全人的视角也难免存在这样的盲点——因为我们的公共设施基本上都是服务 于主流人群的,一般人平日里习以为常,也就无所察觉,如果不是自己堕入那样的境地,很多人根本无从设想国内的无障碍设施用起来多么不方 便。 我是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才赫然意识到这一点。以前哪怕提着行李爬楼梯,我也没太在意,但推着婴儿车带娃出行,必须得走无障碍通道,这时候 才发现形形色色的怪现状——绕远路还属于小事,难受的是绕远路过去发现无障碍设施根本没法用,有时居然是被锁起来了,又或者要进电梯居然 也得上几级台阶。这也罢了,推着婴儿车 ...
|晒书客·果月之书|
经济观察报· 2025-09-12 18:59
书籍内容概述 - 《纳粹与哲学家: 一个人的流亡史》由卡尔·洛维特撰写 聚焦其作为犹太学者在纳粹时期的流亡经历 包括与海德格尔的思想关联及对《存在与时间》理论被极端民族主义利用的分析[1] - 书中包含对意大利战囚经历的描述 强调意大利人民的人性化特质与个人自由感 形成与德国野蛮残忍后果的对比[2] 人物传记特点 - 《吾自绝伦: 塞缪尔·皮普斯传》基于六大卷日记内容 突出皮普斯对自身兴趣的记录方式 涵盖其私人行为、政治立场及海军建设功绩[2] - 传记选取个人性情记录 如查理二世加冕礼醉酒及伦敦大火观察细节 展现其精湛观察力与时代背景(英国内战、光荣革命)[3] 老年议题探讨 - 《老年》由西蒙娜·德·波伏瓦撰写 以直率态度讨论老去与死亡 批评商业主义对死亡话题的粉饰 强调文学通过孤独实现人际沟通的价值[4] - 作品延续《第二性》的诚恳风格 结合主客观观察 迫使读者正视人类个体衰老过程[4] 记者生涯研究 - 《记者加缪: 从阿尔及利亚到巴黎》挖掘加缪1937年后的新闻写作 包括在阿尔及利亚的论辩性笔调及对法西斯主义、阶级对立的批评[5] - 书中详述其《战斗报》抵抗运动经历 以及战后在《快报》就阿尔及利亚危机展现的编年史家才华 区分新闻写作与作家角色的不同时效性[5] 文化传播分析 - 《文化的故事: 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通过轶事探讨文化传播的偶然性 例如斯瓦西里语版《威尼斯商人》被误认为印度故事的现象[7] - 作者普克纳强调作品传播的不可控性 将其类比为莫比乌斯带环节 无法确定起点与终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