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姐的日记》

搜索文档
文保视听作品助力文物鲜活起来(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8 06:42
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的发展现状 - 近年来《护宝寻踪》《登场了!洛阳》《赵小姐的日记》《西夏死书》等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不断涌现并逐渐精品化 [3] - 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打造《足迹》《文博河南》《发现郑州·先秦篇》《闪耀吧!中华文明》《叩问殷墟》等作品从不同角度讲述中原历史 [4][5] - 自2015年起影视产业持续涌现《鬼吹灯》《老九门》《黄金瞳》《古董局中局》等爆款作品拓宽传播文物知识的路径 [6] 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的创作特点 - 《护宝寻踪》深入考古一线采风由考古专家提供专业支持确保情节科学性和专业性 [4] - 《叩问殷墟》采用广播剧形式以双重视角艺术化讲述殷墟考古重要事件 [5] - 《闪耀吧!中华文明》通过悬疑解谜和热血国漫等形式吸引年轻观众 [5] - 《护宝寻踪》利用多线交叉叙事杂糅考古悬疑和刑侦等类型元素体现对文物的保护 [7] - 《九鼎谜踪》展现考古队为找寻宝鼎付出的艰苦努力 [8] - 《国宝奇旅》讲述爱国军官和知识分子保护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 [8] 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的社会影响 - 《护宝寻踪》热播引发观众对陕西的向往取景地汉阳陵白鹿原等景区关注度显著提升 [9] - 《唐朝诡事录·西行》提升观众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期待其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在多地门店开业 [9] - 《登场了!洛阳》通过文物展现城市文化底蕴刺激旅游消费 [10] - 《赵小姐的日记》用革命文物讲述烈士故事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体验红色文旅 [10] 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的未来发展方向 - 需要夯实内容根基准确再现文物的历史背景和考古历程 [11] - 充分运用多种视听技术多维度展现中华瑰宝的魅力 [11]
临平孵化的微短剧书写主旋律新范式
杭州日报· 2025-05-30 10:49
微短剧《赵小姐的日记》的市场表现 - 全网总曝光量超8000万次 总弹幕数超200万条 展现出亮眼的长尾效应[1] - 斩获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等十余项国家级、省市区级荣誉[1] - 上星东方卫视播出 城网收视率稳居中国视听大数据(CVB)同时段前2[1] 微短剧《赵小姐的日记》的创作背景与内容特色 - 作为首部红色文物保护题材微短剧 采用"微言大义"表现方式让红色文化宣传更接地气[1] - 故事从2位年轻的文物修复师修复日记本切入 日记本成为连接民国与现代时空的媒介[2] - 邀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参与指导 女主修复文物场景在真实实验室完成并受专业修复师指导[2] 微短剧《赵小姐的日记》的制作过程与产业意义 - 制作过程面临周期变长、资金扩大和沟通加倍等挑战 但坚持忠于题材和内容[2] - 成为临平微短剧产业代表性作品 镌刻企业深耕微短剧精品化的足迹[2] - 彰显临平打造"全国微短剧名城"的决心[2] 临平区微短剧产业发展策略 - 以精品打造为产业发展重要抓手 推动"微短剧+"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红色文化等深度融合[3] - 将进一步加速精品创作、生态培育 以"小体量"撬动"大共鸣"[3] - 积极推动"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