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安三万里·梦回大唐》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新观察|技术跃迁,如何赋能电影行业发展?
新华社· 2025-10-27 22:58
电影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虚拟现实正在深度赋能电影行业,推动其向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方向发展 [1][5][12] - 行业通过虚拟拍摄、智能修复、创作虚拟现实影片等方式,实现光影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发展 [1][6][9] 数字技术与AI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 - 数字技术深度嵌入电影创作,为观众带来更沉浸的观影体验,案例如《哪吒》系列、《流浪地球》系列、《封神》系列 [2] - 基于国产算力的电影行业垂直大模型研究正在开展,推动AI广泛应用于创作生产、母版制作和市场治理 [5] - AI应用取得新进展:译制作品准确率达到95%,助力影片帧率从24帧提升到48帧 [5] - 中影集团推出CINITY高格式电影品牌,覆盖拍摄、后期制作、母版制作、放映等全产业链环节 [5] -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XR虚拟影棚实现后期制作前置,让剧组可便捷搭建户外场景 [5] - 《刺杀小说家2》借助5G网络实现两地数据快速传输,解决异地拍摄协作难题 [5] - 技术创新优化了电影生产效率并降低了制作成本 [5] 经典影片的数字化修复进展 - 2025全国艺联"时光之镜·中外经典影片展"遴选多部4K修复影片放映,吸引各年龄段观众 [6] - 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了《劳工之爱情》《神女》等经典影片,使其重回大众视野 [6] - 修复技术从高清修复迭代至2K、4K修复,并运用AI等前沿科技提升修复品质和效率 [6] - 引入AI智能算法有效解决传统修复流程中的对比度损失问题,实现自动去噪等功能 [6] - 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包括高帧率转换、5.1声道修复制作、AI与人工结合上色修复 [6] - 中国电影资料馆已完成2K修复影片535部,4K精致修复影片83部,馆藏胶片数字化修复实现从2K到4K的迭代升级 [8] - AI修复需注意边界问题,强调确保修复内容符合历史原貌,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保持影片时代质感与风格特色 [8] 虚拟现实电影的发展与探索 - 虚拟现实成为高新技术发展重要前沿方向,国家电影局于今年3月发文支持电影业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创新 [9] - 基于《长安三万里》蓝本制作的虚拟现实电影《长安三万里·梦回大唐》在国庆假期前于多座城市落地 [9] - 政策与技术加持下,《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等一批虚拟现实电影亮相市场 [11] - 虚拟现实电影内容题材呈多元趋势,包括文旅、历史类题材以及基于院线电影IP制作的影片 [11] - 制作方正积极探索虚拟现实电影的创作与放映发行,例如在30分钟故事中实现"无黑屏转场",并探索空间叙事、"多感"体验等不同表达方式 [11] - 虚拟现实电影发展存在内容与头显设备、放映场地不兼容等问题,电影科研所正构建涵盖内容制作、头显设备、场地等五部分的标准体系以制定配套标准化体系 [11]
良渚新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再添硕果
杭州日报· 2025-09-11 10:07
公司产品与技术 - 浙江吾知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IP 开发国内首部虚拟现实作品《长安三万里·梦回大唐》 通过自主研发的大空间混合现实沉浸技术(LBMR)构建近400平方米虚实融合可交互盛唐叙事空间 实现观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 [1] - 公司推出国内首个虚拟现实移动影厅 以集装箱为载体集成智能延展系统 具备快速部署与灵活移动能力 可适配商业综合体及旅游景点等多场景应用 [1] 行业生态与创新案例 - 良渚新城集聚数字文化类企业1500余家 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 [2] - 影视飓风采用4D高斯拍摄技术实现千年石窟数字化复原 [2] - 杭州索以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借助AIGC技术使动画制作效率提升5倍 制作周期缩短60% [2] - 杭州水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研"触手AI"动漫创作平台汇聚300万名AI原生创作者 累计生成UGC作品超2亿件 [2] - 剧点网络依托智能审核分类技术有效减少平台冗余内容 [2] 产业发展战略 - 良渚新城以数字文化为核心推进"2+1"产业定位 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及人才培养等多维度推动"文化+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2] - 区域系统布局数字文化产业 探索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 使科技成为文化传承新引擎与产业发展加速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