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技术
搜索文档
当AI回答一切,企业家最该问什么?
搜狐财经· 2025-10-15 18:18
AI行业发展趋势 - AI行业从大航海时代进入淘金时代 焦点从通用智能转向产业落地 [2] - 企业关注点决定性地从模型参数转向如何将AI在自身产业落地创造价值 [3] - 企业独有的高质量数据和数十年行业理解正从业务副产品变为核心生长力 [3] 节目《一问》第四季概览 - 节目主旨为AI时代的企业创新与转型 邀请行业标杆企业领军人分享破题思路 [4] - 节目于10月15日起在腾讯新闻 腾讯视频双周更新播出 [4] - 邀请7家处于AI创新与转型最前沿的企业 由杨国安教授与企业一号位深度对谈 [4][6] 受访企业AI实践案例 - Rokid专注AI+AR 尝试用智能眼镜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方式 [6] - BrainCo立足脑机接口 将超级传感器从医疗康复延伸至大健康 教育 工业自动化 [6] - Manus作为智能体赛道先行者 标志AI产业从工具化到代理化的范式转移 [6] - 美图展示惊人应变能力 利用AIGC技术重塑产品再造流程 实现全球用户与利润双增长 [6] - 高途探索在AI能传授所有知识的时代 真正教育是否还需人来引领 [6] - 和睦家探讨AI进入高精准度医疗行业后 如何与人类共同守护生命健康 [6] - 理想汽车探索AI技术让智能汽车成为移动的家时 出行场景的新可能性 [6] 企业AI转型关键挑战 - 企业面临战略迷思 包括业务切入点的选择 AI投入边界的界定 [7] - 组织阵痛体现为既有组织架构 流程和人才如何适应全新生产力 [7] - 文化冲突在于如何在效率导向的老业务与鼓励探索的新业务间构建因地制宜文化 [7] - 人才焦虑涉及是否高价争抢AI顶尖人才以及AI时代公司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7]
报名开启:“数字向善·文创共生”第二届百模论剑·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创新大赛“城市记忆”AIGC数字创意赛道正式启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16:31
大赛概况与战略定位 - 第二届百模论剑·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创新大赛"城市记忆"AIGC数字创意赛道于2025年9月22日开启报名 [2] - 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部门指导,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字经济专委会、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联合主办 [2] - 大赛以"数字向善・文创共生"为主题,核心目标为推动文创技术创新、构建产业生态、建设产业人才培育体系 [3] 技术应用与产业生态构建 - 大赛聚焦AIGC技术激活城市文化记忆,挖掘建筑密码、方言声纹、老票证、非遗等载体的新技术与新场景 [3] - 赛事与全国AIGC创作者社群、OPENCITY元宇宙共创社区、四川文旅元宇宙专家委员会等生态组织合作,旨在形成"技术-产业-市场"闭环 [3] - 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为大赛全程提供平台技术支撑与版权合规指导,并首次在AIGC大赛中为参赛作品提供确权认证服务 [6] 人才培养与教育实践 - 大赛联合高校与企业建立AIGC+城市数字文创人才标准,将技术伦理与数字素养培育贯穿赛事全流程 [3] - 参赛对象覆盖学生、企业、教师及跨文化交流群体,教师单元需提交含"AIGC与数字公民素养"模块的教学方案 [4] - 赛事深度融合高校理论研究与行业实践,将副院长许志强教授《数智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研究》理论成果转化为"数字素养问答关卡"等实践设计 [9] 市场对接与区域经济赋能 - 大赛开启"企业需求清单征集",帮助高校学生作品对接市场,为四川数字文创企业提供精准创意供给 [10] - 成都智媒体城将作为"5G+媒体+文创"平台,推动优秀参赛作品快速转化,助力区域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10] - 红星智媒利用AIGC技术对展现成都市井烟火气的经典地标媒资进行艺术再创作,以挖掘城市文化IP价值 [7]
良渚新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再添硕果
杭州日报· 2025-09-11 10:07
公司产品与技术 - 浙江吾知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IP 开发国内首部虚拟现实作品《长安三万里·梦回大唐》 通过自主研发的大空间混合现实沉浸技术(LBMR)构建近400平方米虚实融合可交互盛唐叙事空间 实现观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 [1] - 公司推出国内首个虚拟现实移动影厅 以集装箱为载体集成智能延展系统 具备快速部署与灵活移动能力 可适配商业综合体及旅游景点等多场景应用 [1] 行业生态与创新案例 - 良渚新城集聚数字文化类企业1500余家 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 [2] - 影视飓风采用4D高斯拍摄技术实现千年石窟数字化复原 [2] - 杭州索以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借助AIGC技术使动画制作效率提升5倍 制作周期缩短60% [2] - 杭州水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研"触手AI"动漫创作平台汇聚300万名AI原生创作者 累计生成UGC作品超2亿件 [2] - 剧点网络依托智能审核分类技术有效减少平台冗余内容 [2] 产业发展战略 - 良渚新城以数字文化为核心推进"2+1"产业定位 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及人才培养等多维度推动"文化+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2] - 区域系统布局数字文化产业 探索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 使科技成为文化传承新引擎与产业发展加速器 [2]
AI不等人,谁能抓住下一波红利?丨激荡书院
吴晓波频道· 2025-09-04 08:29
文章核心观点 - 激荡书院聚焦中国企业战略与个体发展 通过深度活动探讨产业机遇和技术趋势 包括人形机器人 AIGC 企业出海等前沿话题 旨在帮助企业家和先行者在不确定环境中构建竞争力 [2][3][6][24]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下一个万亿级赛道 将在3-5年内进入黄金窗口期 广泛应用于家庭服务 医疗辅助 工业制造等领域 [11] - AIGC技术进入价值落地期 与业务深度结合成为关键 2025年核心杠杆包括不出海就出局 无AI不融资 无IP不创业 [17][18] - 企业出海成为重要战略方向 需系统解析方法论 实战案例与实用工具以突破本地化壁垒 [3] 人形机器人产业机遇 - 人形机器人产业是继互联网 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万亿级赛道 将带来巨大经济价值并引发社会变革 [11] - 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家庭服务 医疗辅助 儿童教育等个人场景 以及工业制造 商业服务等多元领域 实现人机共生新生态 [11] - 接下来的3-5年将是打造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的黄金窗口期 [11] AIGC技术应用与价值 - AIGC技术已从概念爆发期进入价值落地期 真正能跑出来的是那些将AI与业务深度结合的组织与个体 [17] - AI在电商 营销 跨境等领域的选品 运营 内容生成及全球化业务中具有显著优势 带来从降本增效到颠覆创新的全新价值 [19] - 大模型时代最核心的素质是好奇心 积极拥抱AI能为企业拓展变现路径 为个体拓宽能力边界 [19] 企业出海战略 - 在不出海就出局的当下 企业需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避开未知风险 突破本地化壁垒 探寻适合自身的路径 [3] - 企业出海主题沙龙和大课将系统解析方法论 实战案例与实用工具 助力出海企业家 [3] 经济改革与战略范式 - 经济改革的逻辑与走向对企业家具有重要意义 需看透现象背后的逻辑 读懂改革深处的趋势 [4] - 周期与中国企业战略范式成为重点解读内容 强调埋头种地的同时要抬头看天 关注周期和战略变化 [4] 其他热点议题 - 围绕创始人IP打造 家庭教育 资产配置等热点议题举办多场主题活动 提供多维度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20] - 具体活动包括创始人IP赋能业务增长 焦虑时代的家庭教育 全球视野下的教育规划与海外资产配置等 [20]
AIGC技术对中国出版行业有怎样的影响? 从认知到应用仍存在明显落差
中国新闻网· 2025-08-17 14:19
行业影响 - AIGC技术对出版行业带来降本增效、精准决策、服务增值和风险规避等多方面效益 [3] - 国内出版行业对AIGC技术持"愿尝试,求落地"的积极态度 [3] - AIGC技术应用渗透率最高的环节为审核校对(65.7%)、内容创作(56.1%)、用户体验与营销(45.4%) [3] 技术应用 - AIGC技术促成AI导读与问答门槛降低、沉浸式阅读体验丰富,增强用户黏性 [4] - 技术推动阅读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向走向交互 [4] - 在装帧设计环节,AIGC技术加速视觉创意发散,推动"算法生成—人工筛选—再创意加工"的复合模式 [5] - 装帧设计环节展现插画与配图生成效率高、封面设计方案多样化、素材准备时间大幅缩短等优势 [5] 技术局限性 - 内容创作环节中AIGC生成内容在逻辑完整性和创造性方面不能满足出版物高标准要求 [5] - 装帧设计环节存在精准匹配品类气质、阅读动线与版式理解不足的问题 [5] - 新技术与长文本融合不足,内容碎片化风险上升 [4] 行业现状 - 国内出版行业从认知到应用存在明显落差 [5] - AIGC技术平台部署路径单一,自建平台仅占11%,通过接口嵌入占17.8%,未来计划部署占38% [5] - 71.8%出版机构未调整组织架构应对人工智能技术挑战 [5] - 87%出版机构未新增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匹配的技术岗位 [5] 未来发展方向 - 出版机构需从"各自为战"向生态最优解转变,构建可信、共生、可持续的新生态 [6] - 华东师范大学与企业合作建设"数智出版实验室",聚焦出版流程智能化、AIGC视觉内容生成等方向 [6] - 通过联合举办AIGC创意创作工作坊、高水平创意大赛等活动推动学术研究成果产业化 [6]
“AI味”在学术领域引发伦理争议 高可信度和结构化的权威内容仍是出版业的竞争护城河
解放日报· 2025-08-17 09:05
行业调研背景与方法 - 华东师范大学发布《AIGC技术对中国出版行业影响及应用情况调研报告》 基于1049份有效问卷和十余家机构深度访谈 [1] - 报告从选题策划、内容创作、审核校对、装帧设计、出版印刷、用户体验和营销推广7个环节分析AIGC技术影响 [1] AIGC技术应用效益 - 受访者普遍认为AIGC技术为出版业带来降本增效、精准决策、服务增值和风险规避等多方面效益 [1] - 技术应用渗透率最高的环节为审核校对(65.7%)、内容创作(56.1%)、用户体验与营销(45.4%) [1] 行业技术部署现状 - 当前AIGC技术部署路径单一 自建平台仅占11% 通过接口嵌入占17.8% [1] - 38%受访机构计划未来部署技术 体现行业"愿尝试 求落地"的积极态度 [1] 技术应用风险与挑战 - 54.9%受访者关注AIGC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和版权风险 [2] - 大模型训练语料未经授权可能导致法律边界模糊、维权成本高、盗版成本低等问题 [2] - AIGC生成内容的"AI味"易在学术领域引发伦理争议 [2] 行业核心竞争优势 - 专业语料被视为出版业在AIGC时代的核心资产和结构性比较优势 [2] - 高可信度和结构化的权威内容构成行业知识底座和竞争护城河 [2] 产学研合作进展 - 华东师大出版学院、上海出版研究院与智象未来签约共建"数智出版实验室" [2]
2025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大赛AIGC创作大赛启动 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
上海证券报· 2025-07-04 03:02
大赛概况 - 2025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大赛AIGC创作大赛正式启动 昆仑万维 探路者等行业领军企业担任各赛道牵头单位 推动AIGC技术从工具化应用向产业化落地 [1]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维亮表示 大赛是推动AIGC技术普及 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挖掘优秀人才和项目的重要举措 [1] 赛道设计 - 大赛规划了短视频短剧 服饰设计 数字IP 声音创作 代码生成等特色赛道 采用"场景化命题+自由命题"双轨并行模式 [1] - 短视频短剧赛道包含"真人短剧转动漫""交互式动态剧情生成"等命题 要求运用AI技术完成全流程内容创作 [1] - 服饰设计赛道聚焦特殊环境功能性服饰设计 将AIGC技术从平面设计延伸至产品创新领域 [1] - 代码生成赛道以探索下一代智能交互方式为目标 推动AI向人机协同方向升级 [1] 赛事创新亮点 - 建立"产业需求导向"的赛事机制 各赛道命题由牵头企业深度参与制定 确保参赛作品具备商业化基因 优秀成果可直接对接产业资源 [2] - 设立全球创作赛道 搭建国际化数字创意交流平台 展现中国AIGC技术创新实力 促进与国际顶尖创意人才对话 [2] - 不限制创作工具选择 参赛者可自由选用主流AIGC工具 组委会提供PixVerse等专业工具专项支持 [2] 行业发展现状 - 北京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超3500亿元 同比增长超12% 核心企业数量突破2400家 大模型备案量达132款 占全国总量超三成 [2] - 量子位智库报告显示 国内AI产品已完成第一轮变革 AIGC应用创新正迈入产品与场景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2]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用户市场与生态市场 在AIGC应用创新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有望实现换道超车 [2] 大赛意义 - 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 为数字经济发展开辟全新路径 [3] - 推动AIGC技术从理论探索走向更广阔的商业实践 [3]
企业培训 | 未可知 x 建行总行:杜雨博士AI赋能银行业创新发展课程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 2025-05-06 11:34
AIGC技术概述 - AIGC代表内容生产力的重大变革,从PGC、UGC演进至AI生产,非人生产主体带来极高效率 [2] - 2022年ChatGPT和AI绘画等生成式AI广泛应用,推动文本、音频、图像、视频多模态内容生成能力突破 [2] - 生成式AI与决策式AI核心区别:前者专注内容创作(文本/音乐/图像),后者侧重决策支持(人脸识别/风险管理) [3] 银行业应用场景 产品营销 - AIGC大模型通过分析客户历史数据和行为模式,精准预测需求并匹配产品组合,提升零售信用贷规模 [5] - 生成个性化营销策略方案,实现精准营销,提高客户满意度 [5] 流程优化 - 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可自动识别抵押贷业务中的印刷体/手写体票据表单,提取关键信息生成报告 [8] - 结合信贷系统数据快速生成审查报告,减少人工流程错误 [8] 风险管控 - 动态捕捉多种欺诈与违约方式,应对新产品冷启动的未知风险 [11] - 聚合全机构多模态数据构建风险标签,优化统一授信与风险管理能力 [11] 银行实践案例 - 广发银行:AIGC辅助客服工单填写与营销文案生成,节省时间成本并提升文案多样性 [14] - 工商银行:基于RPA和AIGC的金融研报自动生成专利,提高研报效率与质量 [18] - 北京银行:自研京智大模型和AIB平台,覆盖80项大模型服务及28项AI应用,提升员工效能 [22][25] 挑战与对策 机制与人才 - 银行业创新机制不完善需顶层设计统筹,加强组织协同避免沉默成本 [29] - AIGC复合型人才缺口需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提升业务与技术融合能力 [29][30] 数据与技术 - 银行仅20%-40%数据干净有效,需治理呆滞数据提升可用性 [33] - 通用大模型金融专业性不足,中小银行可通过合作定制开发降低技术门槛 [33][34] 行业展望 - AIGC与银行业深度融合开启智能创作新时代,推动数字化转型 [34] - 未可知研究院将持续探索AIGC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潜力 [36]
企业培训 | 未可知 x 杭州联合银行:AI工具赋能银行营销提效课程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 2025-05-06 11:30
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 -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张孜铭受邀为杭州联合银行分享AI工具赋能银行营销及产能提升的主题[1] - 分享会旨在探讨AI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创新应用 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1] - 张孜铭具有管理学与金融工程双硕士背景 参与多项AI标准制定工作 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应用合规指南》团体标准起草人[1] 演讲者背景与资历 - 张孜铭担任未可知集团联合创始人 Quadratic Acceleration Quantum合伙人 元宇宙教育实验室智库专家[2] - 其著作《AIGC:智能创作时代》获得广泛认可[2] AI技术发展历程 - 详细介绍AIGC技术从早期萌芽到快速发展的历程[5] - 生成式AI与传统决策式AI有本质区别 能高效生成文本 音频 图像 视频等内容[5] AI在银行营销的应用场景 - AI提示词与智能体构建可精准定位客户需求 生成个性化营销文案[7] - AI公文写作可快速生成宣传稿 营销策划 会议纪要等文档[7] - AI+PPT功能可制作营销活动汇报演示材料[7] - AI+图像/视频功能可生成配图 营销海报 视频素材[7] AIGC技术应用成果与前景 - AI绘画作品在艺术比赛中获奖 AI生成歌曲流行[9] - AIGC可应用于银行业风险管控体系 客户营销 抵押贷业务优化等领域[9] 互动与活动效果 - 通过AI生成内容互动游戏加深对AI技术的理解[11] - 活动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注入新活力 提升对AI技术应用的认识[13] 研究院未来规划 -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将继续推动AI技术在各行业创新应用[16] - 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16] - 官方公众号将持续关注AI技术应用动态[17]
企业培训 | 未可知 x 兰州银行:银行AI办公提效课程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 2025-05-03 11:30
AI在银行业的应用场景 - AI提示词撰写技巧是实现银行业务高效办理的关键,可精准获取客户信息、快速生成公文报告、制作演示材料、处理表格数据及剪辑短视频[1] - AI公文写作能自动生成工作周报、会议通知等结构化文档,显著节省时间[2] - AI+PPT功能可基于主题自动生成大纲并渲染专业模板,提升设计效率与一致性[2] - AI+Excel能理解需求生成公式、提取关键数据并创建可视化图表,优化决策支持[2] AIGC技术发展现状 - 生成式AI专注于内容创作(文本/音频/图像/视频),与传统决策式AI(人脸识别/风险管理)形成差异[4] - AIGC已成为大厂重点布局领域,正颠覆传统内容生产模式[4] - 互动演示显示AI已具备高质量绘画和风格化文本生成能力[4] 银行AIGC应用案例 - 广发银行用AIGC提升客服效率并快速生成营销文案[6] - 工商银行专利"AIGC+RPA"技术解决金融研报生成效率问题[6] - 北京银行自研京智大模型整合16万条金融知识,赋能多岗位智能应用[6] 银行业AIGC实施挑战 - 银行仅20%-40%数据为有效数据,呆滞数据影响模型可控性[6] - 通用大模型金融专业性不足,存在AI幻觉与合规风险[6] - 自研大模型成本高,中小银行面临技术适配难题[6] - 行业缺乏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7] 未来发展方向 - 需从战略层面统筹AIGC转型,克服数据/技术/人才瓶颈[8] - 金融机构与AI研究院合作将加速技术落地,推动数字化标杆建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