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废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南与评价体系》

搜索文档
迈向工业领域碳中和,零碳园区如何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第一财经· 2025-05-23 18:40
零废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南发布 - 由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牵头,联合施耐德电气、莱茵技术、中建西南及第一财经发布《零废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南与评价体系》,系统构建覆盖规划、建设、运营、评估全周期的标准化框架 [1] - 创新性结合"零废弃"与"零碳目标",协同循环经济价值链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 [1] - 指南被评价为产学研协同合作典范,为工业园区绿化、数字化转型提供可操作路线图,同时为政府政策研究及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国家已将零碳园区建设纳入政府工作重点,全国累计培育491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5] -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选择100个典型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 [6]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建立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目标 [6] 工业园区碳排放现状 - 中国工业园区碳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1%,是减污降碳主战场 [5] - 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核心载体,既是经济增长引擎,也是资源消耗和碳排放集中区域 [5] 后续行动计划 - 启动《零碳园区可持续影响力行业报告》编制工作,首期以"制造业+泛建筑行业"案例调研为基础 [6] - 开展"零碳园区调研走访及高端沙龙"系列行动计划,旨在提供行业实践经验参考 [6] - 施耐德电气表示将通过技术创新、生态协同和标准制定三管齐下推动零碳转型 [8] 战略意义与发展方向 - 指南旨在实现三大价值:催化技术创新、构建多方协同生态圈、打造国际话语权的中国样本 [5] - 全面提升零碳园区标准化水平,加快构建国际互认评价体系成为行业重点议题 [6] - 零碳园区建设被视为重塑产业竞争力的机遇,已有诸多落地实践 [8]
《零废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南与评价体系》发布,引领工业绿色转型标杆
第一财经· 2025-05-21 20:42
零废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南发布 - 《零废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南与评价体系》正式发布,由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联合中建西南咨询、TÜV莱茵、施耐德电气等共同编制 [1] - 该指南首次将"零废"与"零碳"目标深度融合,填补产业链协同减碳与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的空白 [4] - 指南采用开源开放框架设计,包含1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及66个三级指标,将于2025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ESG研究院官网开源发布 [8] 中国工业园区现状与挑战 - 中国拥有超过2500家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贡献50%以上工业产出,但造成全国超过30%的二氧化碳排放 [4] - 国家已将零碳园区建设纳入政府工作重点任务,目前全国累计培育491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4] - 零碳园区建设是绿色制造的集成升级,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 [4] 指南的技术创新与特点 - 独创"政策代码溯源系统",每个指标均关联国内外政策原文出处,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如何验证"等关键问题 [8] - 系统地构建了覆盖"规划-建设-运营-评估"全周期的标准化框架 [6] - 创新性地将"零废弃"与"零碳目标"结合,实现循环经济价值链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 [6] 行业应用案例 - 施耐德电气通过"5R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废弃物零填埋,AI赋能的能源管理技术助力某光伏龙头企业实现单位能耗降低12% [11] - 中建咨询在4个既有建筑群改造项目中,以600万元投资实现年减碳608吨,资本收益率超10% [13] - TÜV莱茵的GIS-LCA碳核算工具实现供应链碳排放"一张图"管理,为宁德时代等企业应对欧盟《电池法案》提供支持 [15] 后续行动计划 - 将开展"零碳园区可持续影响力行业报告"编制工作,聚焦"制造业+泛建筑行业"案例 [15] - 计划开展"零碳园区调研走访及高端沙龙"等系列行动 [15] - 首批试点项目将在苏州工业园区、浦东金桥开发区等地落地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