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中集集团:中集安瑞科在湛江建造华南首个规模5万吨/年的生物绿色甲醇示范工厂,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投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09:22
(记者 王晓波) 中集集团(000039.SZ)11月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1)制造业方面,建议中提到"发展智能制 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内容,与我们正在推进的转型升级战略高度契合。智能制造方面, 公司在各大板块中推行数字化产线建设以及"灯塔工厂"建设,以促进公司产线智能化升级。同时也孵化 了一批智能制造装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焊接机器人、AGV自动泊车机器人、无人驾驶登机桥等产 品;绿色制造方面,公司率先推行使用环保水性漆,并积极探索使用绿色材料。模块化建筑业务采用工 厂预制模式,从根本上减少建筑垃圾,是绿色建筑的典范;服务型制造方面,公司也在向"制造+服 务"转型,例如中集载具智慧运营平台通过嵌入IoT等技术,为客户提供全程可视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清洁能源方面,建议提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也与集团战略 聚焦较为契合。当前,公司的清洁能源业务已覆盖绿色甲醇、氢能、储能装备等赛道,形成清洁能源全 产业链协同效应。具体来看,中集安瑞科在湛江建造华南首个规模5万吨/年的生物绿色甲醇示范工厂, 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投产;与鞍钢股份合作的焦炉气制氢联产LNG项目,年产 ...
厨电行业ESG新标杆!华帝摘得治理先锋奖,彰显领军企业担当
新浪证券· 2025-11-03 16:35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变革的当下,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已成为企业重塑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要素。 2024年以来,国资委、财政部及证监会等部门也相继出台多项指引,推动企业ESG管理及披露标准迈向 规范化、系统化,为企业深化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了清晰的制度路径。 数字化升级赋能治理效率是华帝的关键战略,公司引入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办公自动化 (OA)系统、供应商管理(SRM)系统、营销管理(DMS)系统、生产管理(MES)系统、仓储管理 (WMS)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HRM)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实现研发、生产、供应链 的全程协同管控,为产品品质与创新速度提供坚实机制保障。 技术赋能产品 践行绿色制造 完善公司治理体系的同时,华帝进一步将ESG可持续发展理念延伸至产品研发与制造全流程,通过技术 创新与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推动行业节能降耗。 10月31日,第六届智通财经企业ESG论坛暨"致远奖"颁奖典礼盛大举办,华帝股份作为厨电行业上市领 军企业,凭借其在公司治理领域的系统性实践与突出成果,荣获"公司治理(G)先锋企业奖"。 筑牢合规底线 赋能治理效能 ...
辽宁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超800家
辽宁日报· 2025-11-02 08:44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路径,绿色制造不仅能有效降低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还能提升产业竞 争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5年度(第十批)省级绿色制造 名单,选树绿色工厂18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4家、绿色工业园区10家。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 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超800家。 绿色工厂是绿色制造核心实施单元,以此次入选的辽宁天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对 生产设备进行优化升级,在产品菌液生产细胞破碎环节中,使用高压均质机代替超声波破碎机,每年节 省耗材约80%;建立数字化模型,连接关键设备超过25台,实现生产制造数字化,生产效率提高15%; 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对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改进 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进一步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通过实施《辽宁 省绿色制造梯度培育及管理实施细则》,开展绿色制造梯度培育工作,将具备培育条件且有提升潜力的 企业、工业园区列为培育对象,制定培育计划,引导和支持培育对象对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 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相关标准要求, ...
我国首个绿色贸易领域专项政策文件出台
搜狐财经· 2025-11-01 03:53
绿色技术市场规模与政策支持 - 国际机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等绿色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将达2.1万亿美元,是目前的5倍 [1] - 中国印发首个绿色贸易专项政策文件《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精准聚焦发展薄弱环节并制定针对性举措 [1] - 中国将在G20、金砖国家、APEC、联合国贸发会议等重要国际场合积极参与绿色发展议题讨论,主动分享中国实践和方案 [1] 国际合作与标准对接 - 在已签署的自贸协定中积极推动纳入环境内容,例如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专门设立绿色经济专章并将绿色贸易列为优先合作领域 [1] - 中国将对国际标准和经贸规则进行认真研究并持续对接,推进环境标准等领域深化改革以促进国内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1] - 推动中国绿色产品、技术和服务更好融入全球市场 [1] 绿色产业与制造升级 - 政策提出推动外贸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工信部将更大力度普及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加快产品全链条绿色转型升级 [2] - 计划到2030年使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并引导绿色工厂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培育一批零碳工厂 [2] - 中国的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已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金融支持与全球贡献 - 中国人民银行将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标准应用,支持创新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方式 [2] - 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研发设计、物流运维、碳排放认证、废旧资源回收等环节加大融资支持,降低轻资产绿色服务贸易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 [2] - 支持在全球金融市场发行绿色金融产品,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中国绿色资产 [2] - 中国产品推动全球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2]
我国将采取多项举措拓展绿色贸易
央视网· 2025-10-31 20:14
政策方向 - 商务部将深入参与国际绿色规则和标准制定并提升自贸区网络的绿色含量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计划到2030年将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 [3] - 中国人民银行和市场监管总局将推动降低绿色服务贸易企业融资门槛并扩展绿色产品认证范围 [5] 行业举措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绿色工厂提质扩面 [3]
绿色贸易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出台,四部门详解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31 15:29
绿色转型是世界经济重要的发展趋势和增长引擎。商务部近日印发《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 (下称《实施意见》)。 31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对《实施 意见》进行了解读。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实施意见》作为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充 分体现了创新引领的鲜明特点。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积极拓展绿 色贸易,目的是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更好服务全球气候治理。 绿色产品,中国企业通过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更好满足了各国消费者的需求,填补了世界"绿色缺 口"。 数据显示,工信部累计创建了451家绿色设计企业,开发推广了绿色产品超过4万个,累计培育国家绿色 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家,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过20%。 王鹏表示,下一步,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更大力度普及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加快产品设计、制造、 使用、回收、循环利用等全链条的绿色转型升级。"点线面"结合,打造绿色产业生态,为拓展绿色贸易 夯实产业基础。计划到2030年,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引导 ...
工信部:计划2030年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达到40%
新华财经· 2025-10-31 14:36
绿色工厂发展目标 - 工信部计划到2030年将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 [1] - 将实施绿色工厂提质扩面计划,加快从标杆引领向更大规模推广转变 [1] - 引导绿色工厂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培育一批零碳工厂 [1] 全链条绿色转型升级 - 将从源头推行绿色设计,应用轻量化、无害化、长寿命、易回收的绿色设计理念 [1] - 重点面向电子、汽车等行业开发推广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绿色装备等绿色产品 [1] -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 [1] 供应链与工业园区绿色转型 - 开展绿色供应链提升行动,推动大型企业通过绿色采购等倾斜政策提高供应商中绿色工厂企业比重 [1] - 实施绿色工业园区提升计划,推动高新区、工业园区绿色转型 [1] - 积极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园区 [1]
绿色贸易领域首个!多部门最新解读
上海证券报· 2025-10-31 14:28
政策文件核心 - 商务部印发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1] - 政策具有创新引领的鲜明特点[1] 政策重点方向 - 政策精准聚焦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短板、物流环节降碳潜力待挖掘、支撑保障体系不够完备等薄弱环节[3] - 制定四方面针对性举措: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拓展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国际环境、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3] 绿色贸易市场前景 - 国际机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等产品和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是目前规模的5倍[6] - 中国绿色低碳产品出口表现亮眼:今年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增速超过30%[6] - 中国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6] - 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去年首次突破200万辆[6] - 节能环保家电、再生纤维纺织服装等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广受欢迎[6] 中小企业支持措施 - 商务部工作重点包括帮助企业扫清转型障碍,提升绿色竞争力[7] - 具体措施为“优服务”加强能力建设、“搭平台”拓展国际市场、“树典型”宣传先进经验[7] - 将持续关注中小企业实际困难,优化公共服务,助力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9] 绿色制造发展目标 - 截至2024年底,累计创建451家绿色设计企业,开发推广绿色产品超过4万个[11] - 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家,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过20%[11] - 计划到2030年,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13] 全链条绿色转型升级路径 - “源头”上推行绿色设计,面向电子、汽车等行业开发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绿色装备等产品,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13] - “点”上建设绿色工厂,实施绿色工厂提质扩面计划,培育一批零碳工厂[13] - “线”上培育绿色供应链,开展绿色供应链提升行动,提高供应商中绿色工厂企业比重[13] - “面”上发展绿色园区,实施绿色工业园区提升计划,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园区[13] 金融支持措施 - 金融部门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基金等工具赋能绿色服务贸易发展[15] - 推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标准应用,支持创新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方式[17] - 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研发设计、物流运维、碳排放认证和评价、废旧资源回收等环节加大融资支持,降低轻资产、绿色服务贸易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17] - 支持在全球金融市场发行绿色金融产品,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中国绿色资产[17] 绿色产品认证制度 - 深入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支持外贸企业绿色发展[19] - 协同推进:围绕行业需求扩展认证范围,推动认证从产品向产业链、供应链拓展[21] - 强化监管:修订发布《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管理办法》,建立严格透明的监管机制[21] - 宣传推广:加大宣贯力度,营造绿色消费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21] -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绿色产品认证国际互认,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和绿色产品国际影响力[21]
工信部:截至2024年底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11:04
工信部:截至2024年底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 中新网10月31日电 国新办31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司长王鹏表示,截至2024年底,工信部累计创建了451家绿色设计企业,开发推广了绿色产品超过4万 个,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家,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过20%。 三是"线"上培育绿色供应链。开展绿色供应链提升行动,推动大型企业发挥龙头牵引作用,通过绿色采 购等倾斜政策支持,提高供应商中绿色工厂企业的比重,带动整个链条绿色转型。 四是"面"上发展绿色园区。实施绿色工业园区提升计划,推动高新区、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同时要积极 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园区。 在拓展增长空间方面。通过推行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促进了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装备等一系列新 兴产业发展,为绿色贸易开辟了更多新赛道。近几年"新三样"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正是绿色制造赋能 绿色贸易的生动体现。 在推动供需适配方面。当前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购买绿色产品,中国企业通过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更 好满足了各国消费者的需求,填补了世界"绿色缺口"。同时,还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新规则,有效 ...
烟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两位数增长
大众日报· 2025-10-31 11:00
工业产值与效益 - 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1101.7亿元 较2020年增长42.7% [1] - 2024年实现利润总额673.1亿元 较2020年增长32.3% [1] - 2021年至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 产业体系与重大项目 - 大力实施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 建立产业链服务推进工作机制 [1] - 链长制实施以来16条产业链累计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1899个 完成投资4872亿元 [1] -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 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 潍柴弗迪新能源动力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 [1] 企业培育与结构 - 实施企业倍增计划 2024年倍增企业产值规模较2021年增长40% [2] - 倍增企业贡献了全市规上工业近70%的产值 其中52家企业实现产值翻番 [2] - 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017家 较2020年增长56.5% [2] - 产值过百亿企业16家 过十亿企业131家 5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2] 创新体系建设 - 累计培育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 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7家 [1] - 累计培育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62家 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7家 [1] - 山东省微纳制造创新中心获批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 是该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1] 优质企业梯度 - 省级以上专精特新 单项冠军 瞪羚 独角兽等各类优质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 [2] - 实施制造业优质企业梯队培育工程 构建双轮驱动培育路径 [2] 绿色制造发展 - 出台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 成立全省首家绿色制造协会组织 [3] - 构建市级-省级-国家级绿色制造培育体系 [3] - 累计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88家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9家 绿色工业园区12家 评审认定市级绿色工厂292家 [3] 环保技术装备 - 3家企业获评国家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 [3] - 4家企业的环保设备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 [3] - 道恩钛业 恒邦冶炼获评国家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