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方电问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东方电子(000682) - 东方电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21:03
公司业务发展与市场环境 - 威思顿产业园区投资是因现有生产场地饱和,基于公司及威思顿业务发展战略规划扩建,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体系建设带来市场机遇,公司将利用技术和市场优势推动产业升级 [1] - 公司虚拟电厂形成全产业链,技术国际领先,已实现多场景实用化应用,后续会加大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 [3] - 2024 年公司新中标额超 100 亿元,业务分电网内和电网外,各业务板块发展良好 [4] - 2024 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 4.13 亿元,同比增长 10.62%,产品以配网产品为主,已进入多个市场,未来围绕“突破、提升”拓展业务 [4][5][14] 公司发展规划 - 2025 年巩固现有成果,拓展储能及新能源、综合能源及虚拟电厂、人工智能、微电网等新赛道 [6] - 聚焦智慧电网、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三大核心业务领域,打造六大产业方向核心竞争力,加大多方面研发投入 [7] 公司经营情况相关问题回复 - 目前没有重组计划 [8] - 电表业务发展未到顶,威思顿业务状况良好 [9] - 公司建立多形式投资者沟通体系,连续 3 年发布 ESG 报告,目标是透明完善信披 [10] - 公司坚持聚焦主业、创新发展,重视股东回报,制定市值管理制度 [10] - 公司持续高比例研发投入布局 AI,AI+电网应用成果落地多个项目,虚拟电厂技术领先且市场应用广泛,调度业务抓住机遇促进产品化和产业化 [11][12] - 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学习研究股份回购 [13] - 公司重视电网外和海外业务拓展,电网外产品有较多应用,海外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13][14] - 2025 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比减少因采购、薪酬和税费支出增加,年内现金流会逐步改善 [14] - 2025 年一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 2.2 个百分点,因当期确认收入的不同毛利水平产品比重影响,高毛利率产品收入占比略有下降 [14]
东方电子(000682) - 东方电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7
2025-05-07 17:30
电力AI研究 - 持续高比例研发投入,布局AI等前沿技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智慧能源关键技术攻关,加大AI+电网场景应用 [1] - 建设1000kV特高压鄂尔多斯站全域管控平台,实现特高压站多方面智能化,提供数字化、智能化保障 [1] - 调度主站利用人工智能保障信息感知准确性和校核高效性 [1] - 参与多个国重项目,研究配电系统运行优化人工智能大模型支撑技术及系统,实现多元资源协同优化调度 [1] - 人工智能研发成果落地多个项目,推出东方电问大模型,子公司海颐软件发布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 [2] 行业发展前景 - 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全国风光新能源装机占比预计超37%,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20%左右,发电量占比超18% [3] - 电网建设加强区域主网架和配电网建设,完善储能技术路线布局,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 [3] - 推动市场体系完善,促进新型主体参与市场 [3] - 公司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丰富战略布局,聚焦核心业务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 [3] - 持续加大多方面研发投入,推动创新与迭代,形成新质生产力,扩展新产业和新赛道 [3] 分红与资本开支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综合考量多因素制定,未来有大额资本开支计划,子公司威思顿自筹8.5亿元进行产业园区扩建 [4] - 保留留存收益有助于公司保持财务稳健性和增强新业务发展能力,已规划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事项 [4] 合同负债与订单 - 采用以销定产模式,随着业务发展和订单增长,合同负债金额相应增长,生产经营有序,无重大影响因素 [4] 海外业务 - 海外销售以配网产品为主,已进入多个市场,保持东南亚市场优势 [5] - 未来围绕“突破、提升”主线,推进光伏、微网等业务拓展,深耕细作,推进多元布局和本地化运作 [5] 虚拟电厂业务 - 依托技术积累布局综合能源和虚拟电厂业务,形成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国际领先 [6] - 已实现多场景实用化应用,实施多个虚拟电厂项目,政策出台带来发展机遇 [6] 投资计划 - 新园区围绕产业布局、供应链拓展和产业孵化规划功能,促进多项业务发展 [7] 盈利水平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06亿元,同比增长10.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19.22% [8] 公司优势与发力方向 - 在电力领域深耕40余年,拥有完整产业链布局,产品和方案具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9] - 是配电自动化领域开拓者,多项产品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在智慧能源领域形成技术领先竞争力 [9] - 2025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与迭代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