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

搜索文档
应对气候变化风险 巨灾保险织密防灾减灾“安全网”
中国证券报· 2025-10-13 04:53
文章核心观点 - 巨灾保险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其角色正从传统的事后理赔向事前预防转变,行业需通过科技赋能、扩大覆盖和完善风险分散机制来推动发展 [1][2][5] 巨灾保险发展现状与作用 - 中国已在20多个省份落地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防灾减灾安全网正织密织牢 [1][3] - 巨灾保险试点已大体覆盖经济发展优势地区,保费规模达12.32亿元,2014年至2024年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9% [3] - 巨灾保险能快速提供经济支持,例如湛江市在台风"麦德姆"登陆后24小时内支付赔款4280万元,助力灾后重建 [1] - 台风巨灾指数保险以台风风速作为赔付依据,免去勘察定损环节,赔付金额可第一时间用于抗灾救灾工作 [2] 面临的挑战与保障缺口 - 中国巨灾保险面临保障体系不完善、保障缺口较大、覆盖范围有限等难题 [2][3] - 2024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中保险赔付占比约50%,而中国保险赔付占比仅为10%左右 [3] - 70%以上的城市和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自然灾害严重地区,但缺乏全国性的巨灾保险制度是最大发展瓶颈 [2][3] 未来发展建议与方向 - 应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全国性巨灾保险制度,并扩大试点范围,探索"强制性基础保障+商业巨灾保险补充"方案 [4] - 保险公司需通过科技赋能将风险管理关口前移,例如中国人保的"巨灾安澜"系统集成9900万条风险数据,国寿财险的"安心防"平台累计推送2100万条预警信息 [5] - 应积极探索发行巨灾债券等多元化风险分散渠道,通过资本市场转移风险,解决保险公司"不敢保"的问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