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茶
icon
搜索文档
【书籍专题 · 亚洲咖啡西点 】全是干货!带你了解各国下午茶小知识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7-05 08:39
中国茶点文化 - 茶点搭配遵循"甜配绿 酸配红 瓜子配乌龙"的古训 甜食配绿茶可中和苦涩 酸味点心配红茶能缓解青涩余味 咸味干果配乌龙茶可保留茶香[3] - 绿茶富含儿茶素 抑制糖分吸收并促进脂质代谢 适宜搭配绿豆糕 凤梨酥等清甜点心 但需避免榴莲酥等重口味食物[3] - 红茶搭配柠檬 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可激发清甜口感 形成愉悦的酸甜层次[3] - 乌龙茶与咸味干果搭配具有温润去火效果 需选择清淡点心避免喧宾夺主[6] - 黑茶/普洱茶适合搭配高油高糖点心如蛋黄酥 月饼 其消脂解腻特性可平衡点心油腻感[6] - 南方茶点以椰饼 绿豆糕等甜食为主 北方偏好瓜子果仁等咸味点心 体现地域饮食差异[6] 英式下午茶传统 - 起源于维多利亚时代贝德福公爵夫人的社交活动 后分化为贵族Low tea(坐饮)与工人High tea(站饮)两种形式[10][11] - 标准配置包括蕾丝桌布 三层点心架及鲜花装饰 遵循"由下至上 由咸到甜"的食用顺序[11][12] - 底层为三明治等咸点 中层司康饼需先涂果酱再抹奶油 顶层为马卡龙 泡芙等甜点[12][13][15] - 社交礼仪要求客人先品尝主人冲泡的红茶 再按喜好添加糖或牛奶[15] 其他地区下午茶特色 - 法式下午茶以马卡龙 拿破仑等甜品为核心 强调浪漫氛围 红茶与甜点形成味觉平衡[19][20] - 意式下午茶以咖啡为主角 搭配巧克力千层蛋糕 体现浓郁苦醇的风味特点[23][24] - 港式下午茶主打茶餐厅文化 奶茶配菠萝包展现生活化休闲场景[27][28] 烘焙行业动态 - 新兴门店通过性价比策略吸引客群 如海底捞推出个位数价格面包[33] - 行业面临洗牌 10万家门店关闭背景下 部分店铺通过冷冻烘焙技术实现效率提升[33] - 技术革新包括隔夜冷藏法应用 酸奶吐司保鲜工艺等 林育玮等专家提供专业解决方案[33] - 日本AMAM Dacotan等创新店铺开辟烘焙与料理结合的新赛道[33]
比利时茶文化专家:我眼中的“茶世界”
中国新闻网· 2025-05-28 21:24
中新社布鲁塞尔5月28日电 题:我眼中的"茶世界" ——专访比利时茶文化专家洛雷拉·罗韩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5月22日傍晚时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市中心一家茶室,几十名客人手里拿着冰茶,伴随现场播放的动感音乐,以一场热闹茶会庆祝每年5月21日的"国际 茶日"。 一切都与茶有关,这正是活动组织者洛雷拉·罗韩(Lorela Lohan)为之努力的事业。她在罗马尼亚出生,在意大利长大,大学攻读的是国际法,生活环境与 成长经历与茶并无"交集",却与茶结缘,在茶的世界沉浸至今。 作为欧洲精品茶协会(European Speciality Tea Association)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分会董事会成员,近几年"国际茶日"到来之时,洛雷拉·罗韩都会组织活动。作 为茶文化专家,她对中国茶有着深厚感情,亦在规划前往中国学习考察。 近日,洛雷拉·罗韩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探讨相关话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在咖啡文化盛行的意大利长大,却与茶结缘,能否讲讲背后的故事? 洛雷拉·罗韩:10多年前,我对茶产生浓厚兴趣,开始是自学,读了很多用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写的书籍,买了很多茶叶,努力想品尝一些好茶。 2019 ...
《〈茶经〉之中国茶道》首发,为生活注入茶香诗意
南方农村报· 2025-05-28 20:35
新书发布活动 - 《〈茶经〉之中国茶道》新书首发式暨中国茶道之美分享会在广州珠江公园"湾区书屋·广州茶居"举行 [2][3] - 活动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南方农村报社主办,广州珠江公园、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共同协办 [6][7] - 活动现场举行了新书揭幕仪式和赠书仪式,向多家机构代表赠送新书 [5][53][54][55] 书籍内容与作者 - 该书由顾作义、魏琪敏合著,以陆羽《茶经》为原点,从科学、文化双重视角解码中国茶道精髓 [10][11][40][41][42] - 作者来自广东潮汕地区,顾作义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魏琪敏专注茶叶种植、茶艺、茶文旅实践研究 [20][21][22] - 书籍融合《红楼梦》的雅致茶韵与潮州工夫茶的烟火气息,旨在让千年茶道化为当代生活美学 [41][42] 茶道文化价值 - 中国茶道被描述为养生、怡情、审美、修心的生活技巧、艺术、美学和修行 [24][26] - 该书试图重建慢生活的精神坐标,以中华茶道智慧响应全球茶文化对话 [18][19] - 茶道体现了"和、敬、精、乐"的精神内核,能够照见"天地人和"的大境界 [43][63] 茶文化传播实践 - 通过博物馆、民宿、制茶工坊等载体有机结合,打造茶文旅IP实现文化展示、体验、传承和传播 [31][32] - 活动以潮州工夫茶艺沉浸式展演为亮点,展现茶道从古籍到生活的鲜活转化 [61][62] - 专业茶艺师现场展演了潮州工夫茶艺"二十一式",掀起茶艺美学风潮 [56][57][58][60] 出版规划 - 该书已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微店销售,并在全国书店及电商平台同步上市 [8] - 该书是"中华经典生活美学丛书"的首发作品,出版社计划构建贯通茶、食、酒、香、花的生活美学体系 [70][71][72][73]
“茶和天下·雅集”文化活动在尼日利亚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6 10:10
活动概况 - 活动由尼日利亚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联合主办,浙江省文化馆承办,主题为"茶和天下·雅集——人在草木间,青山绿水茶清香" [1] - 活动吸引近300人参与,包括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尼日利亚政府官员、多国驻尼外交使节及当地文艺机构代表、学生等 [1] - 活动通过茶文化展示、越剧表演等形式展示中国文化,旨在促进中尼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 [1] 中尼文化交流意义 - 活动落实2023年9月中尼元首会晤共识,呼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非"十大伙伴行动",推动两国文明交流 [2] - 2026年为"中非人文交流年",当前中尼在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合作日益紧密 [2] - 尼方高度评价中方在基建和文化发展等领域的支持,认为中尼文化交流体现"和而不同"与"发展共赢" [2] 文化展示内容 - 现场设置品茶互动、书画、浙江文旅图片、越剧表演体验四大展区,嘉宾赞赏中国茶文化及艺术家创作的《凤凰花开》等作品 [6] - 越剧表演包含《市集》《凤求凰》等选段,配合竹笛、琵琶演奏,并赠送中尼花卉团扇 [9] - 茶道、绘画技艺及音乐表演获得观众一致好评,多国嘉宾表达赴华体验文化的意愿 [9] 合作展望 - 中方提出持续深化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合作,促进两国共同发展 [2] - 浙江省代表团邀请尼日利亚民众体验"诗画浙江"魅力,共促文明对话 [2] - 尼方强调中国茶文化"和、敬、清、寂"哲学与尼民族团结理念深度共鸣 [2]
以茶为媒传播中华文化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3 08:56
公司背景 - 公司由杨颖与合伙人王莉于2022年在巴黎创立,专注于打造具有宋式美学的中式茶馆"隐庐茶馆" [4] - 创始团队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背景,杨颖擅长古琴、茶道等传统文化,并在法国金融机构工作过 [2] - 茶馆从中国定制竹桌竹椅等物品,运输成本从1500元涨至1万多元,但仍坚持保持中国风味 [4] 市场定位 - 公司瞄准巴黎多元文化市场,认为当地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与日俱增,是传播茶文化的理想城市 [3] - 茶馆不仅提供茶饮服务,更定位为文化体验空间,定期举办茶道、古琴等传统文化活动 [4] - 目标客户包括法国本地茶爱好者、汉服文化爱好者、青年华裔等多元群体 [4][5] 业务模式 - 核心业务包括茶馆日常经营和文化活动策划,已参与举办60多场活动 [7] - 通过大型文化活动扩大影响力,如中法建交60周年庆祝酒会、龙年新春音乐会等 [7] - 与多个文化机构合作,如法国博衍汉服协会、法国青年华裔协会等 [4] 运营成果 - 开店两年多已吸引稳定外国客群,客人评价茶馆"茶好且有氛围感" [5] - 一年内通过活动让2万余人接触茶文化,远超预期 [7] - 成为多个重要文化活动的指定接待商,如艺术家果敢的龙年音乐会 [7] 发展战略 - 未来计划继续深耕法国市场,专注打造"隐庐"品牌 [7] - 通过品牌传播让外国人感受中国文化的厚重与魅力 [7] - 保持非功利初心,以顺其自然的态度传播中华文化 [7]
通讯|中国茶室“圈粉”巴黎
新华网· 2025-05-22 16:31
新华社记者王松宇 新华社巴黎5月21日电 通讯|中国茶室"圈粉"巴黎 在一面摆放着各类茶叶罐的橱架前,茶艺师张乐身着白衣,在古琴韵律和焚香袅袅中向记者讲述她在法 国推广中国茶的故事。她说,中国茶是众多茶饮中"不可绕过的宝藏",让许多法国人一试便爱上。 张乐出生于重庆,因喜爱传统文化,工作之余常常学习古琴和茶艺。2008年,她赴法国求学,常煮茶招 待法国朋友。她发现,当时中国茶在法国的知名度远不及预期。身边人大多只听说过日本茶,鲜有人知 道中国丰富悠久的茶文化。 "国内茶产业早已蓬勃发展,但在海外推广仍显不足。中国茶需要被更多人看见。"张乐说。于是,她开 始进修茶产业知识,并把在当地推广中国茶当作事业逐步发展起来。 最初,张乐屡屡碰壁,即便举办免费讲座也鲜有人问津。近年来,随着国潮文化走红全球,越来越多同 行投身中国茶海外推广,加之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设立为"国际茶日",中国茶逐渐进入法国 公众视野,张乐的坚持也迎来了转机。 "我真切感受到这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今,张乐在巴黎市区开设了一间名为"一乐也"的茶室,取名 源自她孩子的名字,寓意茶室是她的另一个孩子,也象征品茶是一件自在、简单、纯粹的事。 ...
国际茶日:一杯中国茶,两种国际声
南方农村报· 2025-05-21 15:01
茶的全球传播与文化影响 - 全球5000多种语言中茶的发音惊人一致,主要分为"Cha"和"Tea"两大体系 [2] - 茶的发音演变反映了文化流动与反哺,形成跨文明的饮食和社交礼仪共振 [3][4] - 中国茶通过四条路径走向世界:丝绸之路、草原之路、茶马古道、海上茶路 [11] 陆路传播与"Cha"发音体系 - 汉代已有茶叶贸易,丝绸之路将"Cha"发音传播至中亚、西亚及欧洲 [16][18] - 茶叶成为丝绸之路硬通货,土耳其、阿拉伯、波斯、俄语等发音均源自汉语"茶" [19][20] - 草原之路将茶带入蒙古高原和俄罗斯,茶马古道连接南亚地区 [12] 海运贸易与"Tea"发音体系 - 1610年荷兰首次海运中国茶至欧洲,165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量达万吨级 [23][24] - "Tea"发音源自闽南语"Teh",通过荷兰商人传播至欧洲并适应本地拼写 [25][26] - 海上茶路主要覆盖东南亚、中东及非洲沿岸,形成与陆路差异化的发音体系 [13][28] 茶产业的全球地位 - 茶是全球三大饮品之一,目前全球饮茶人口超过20亿 [9][10] - 中国茶文化输出形成独特产业影响力,兼具商品属性和文化符号双重价值 [19][28] - 国际茶日(5月21日)成为全球茶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