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茶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茶和天下·雅集”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成功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25 10:49
活动概况 - 由中国驻大阪旅游办事处主办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举办,吸引来自30多个国家馆、主题馆和世博会协会各部门的近80名嘉宾参与[1] - 活动包括英国、匈牙利、澳大利亚等多国政府总代表及国家馆馆长出席[1] - 中国馆累计接待各国游客超90万人次,成为促进经贸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2] 文化展示内容 - 现场设置非遗漆扇制作体验区,嘉宾通过漂漆技艺制作个性化中国风扇子[9] - 茶艺师演示传统茶艺并搭配古琴演奏,营造"琴茶一味"的沉浸式氛围[5] - 嘉宾品鉴五款中国名茶:武夷岩茶、景迈山普洱、凤凰单丛三款热茶,以及南平白茶与英德红茶两款冷泡茶[6] 国际交流效果 - 各国嘉宾以英语、日语或母语交流茶文化,分享本国茶饮传统,现场气氛温馨热烈[8] - 活动通过茶艺展演、非遗体验等形式展现中国雅致生活美学,践行"以茶为媒,结天下友"理念[13] - 幸运抽奖环节发放印有"你好·中国"的茶具套装、熊猫玩偶等特色礼品,增强互动体验[11] 官方致辞要点 - 中国馆馆长章书靖强调茶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桥梁,传递"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2] - 中国驻大阪副总领事方炜指出茶作为千年文化符号,曾通过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传播[4] - 中国驻大阪旅游办事处主任马晓琛系统介绍中国茶文化发展脉络及茶旅资源[5]
金砖舞台的外交智慧:小罐茶如何用一杯茶连接世界
中国食品网· 2025-07-08 12:08
金砖国家峰会亮相 - 公司作为"官方唯一指定用茶"亮相2025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 首次展示"大金砖"新阵容下的品牌国际化形象 [1] - 旗下四大品牌矩阵联袂登场 包括高端中国茶品牌"小罐茶"、专业年份茶品牌"年迹"、国民生活茶品牌"小罐茶园"及茶饮料"小罐茶·高香无糖茶" 实现全品类生态展示 [3] - 通过传统冲泡与现代焖泡双模式提供专业茶饮服务 同步推出"开盖即饮"茶饮料产品 构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东方潮饮范式 [3] 茶文化传播创新 - 独创"茶枝纹"视觉符号成为峰会焦点 设计灵感源自传统"缠枝纹" 实现茶文化从味觉到视觉的跨维度转译 [10] - 茶艺师在领导人晚宴呈现行云流水的茶艺表演 结合古法冲泡技艺解析与现代创意调饮展示 动态演绎"承古萌新"文化理念 [4] - 通过品饮服务、茶艺展演、纹样设计三维度 构建"从品茶味到观茶纹"的立体文化传播场域 [12] 品牌国际化战略 - 以"茶纹化"设计语言突破文化传播次元壁 将东方"和而不同"哲思融入全球审美体系 [12] - 现场服务覆盖政商接待与公众体验场景 通过即饮产品降低文化体验门槛 实现从专业圈层到大众市场的穿透 [3][9] - 品牌总监提出"一片叶子见中国"理念 强调通过茶文化出海传递中国创新精神与共赢价值观 [6]
头部茶饮品牌海外门店合计超5000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6 20:58
中国茶饮品牌出海现状 - 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中国茶饮品牌成为海外消费新宠,体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转变 [1] - 国内新茶饮品牌共有6家上市公司,头部品牌海外门店数合计超过5000家,前三名为蜜雪集团、霸王茶姬和喜茶 [2] - 茶饮行业出海具备跨文化适应性、供应链整合与数字化运营领先、中国消费升级载体三大核心因素 [2] 出海驱动因素 - 茶饮行业尚未出现世界性品牌,霸王茶姬2017年成立即提出"走向100个国家"的目标 [2] - 全球饮料赛道规模庞大,中国茶饮市场率先突破万亿元规模 [2] - 茶饮作为快消品准入门槛低、扩张快,易通过互联网社交属性提升海外感知度 [3] 区域运营策略 - 蜜雪冰城采用极致性价比策略快速复制国内模式 [4] - 喜茶以高端化、本土化创新实现品牌溢价,如巴黎奥运会期间打造东方禅意茶室 [4][6] - 全球供应链完整性、科学规划布局、精细化运营管理是出海成败关键 [4] 文化赋能与传播 -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赋予品牌独特内涵与海外辨识度 [5] - 建议借助当地文化符号策划传播主题,实现"到哪个坡唱哪个歌"的精准传播 [6] - 茶饮品牌用东方文化元素重构西方符号,如喜茶巴黎茶室融合极简造型与暖光设计 [4]
头部品牌海外门店合计超5000家,解读茶饮品牌出海的“中国密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5 18:37
中国茶饮品牌出海概况 - 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中国茶饮品牌成为海外消费新宠,标志着中国产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型 [1] -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指出中国品牌凭借科技含量、文化底蕴、设计灵感及情感价值赢得海外消费者青睐 [1] - 中国茶饮行业在供应链整合、产品创新、数字化运营等方面已达全球领先水平 [1][5] 茶饮品牌出海数据与上市动态 - 截至2024年末,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达4895家,占全球门店总数超10% [4] - 霸王茶姬2025年4月登陆纳斯达克,全球门店数达6681家,海外门店近170家(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 [4] - 国内新茶饮6家上市公司海外门店总数超5000家,前三名为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及喜茶 [4] 茶饮出海核心优势与战略 - 茶饮天然具备跨文化适应性,依托全球庞大消费群体与成熟消费文化 [5] - 行业三大优势:供应链整合能力、产品创新力、数字化运营水平,体现中国消费升级与产业链升级 [5] - 快消品属性使其更易渗透海外日常生活,通过互联网社交属性加速品牌传播 [5] 区域化运营策略与市场表现 - 东南亚为主战场:蜜雪冰城越南门店超1300家、印尼超2600家,霸王茶姬马来西亚超130家,喜茶新加坡7家 [6] - 欧美市场走中高端路线:喜茶纽约店单品均价6.33美元,茶百道巴塞罗那店单品4.5-7.9欧元 [6] - 出海格局分化:蜜雪冰城靠性价比快速复制,喜茶以高端本土化创新实现溢价,甜啦啦受供应链限制进展缓慢 [6] 文化赋能与品牌传播实践 - 喜茶巴黎奥运会期间打造东方禅意茶室,霸王茶姬联名大英图书馆推出"爱丽丝梦游仙境"主题产品 [9] - 霸王茶姬通过"现代茶"概念融合中国文化与当地元素,空间设计及营销活动强调和而不同的哲学 [10] - 茶文化作为连接多元文化的桥梁,提升品牌海外辨识度与亲和力 [10]
“茶和天下·雅集”暨第30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欧洲推广活动在布鲁塞尔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3 11:31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茶和天下·雅集"暨第30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欧洲推广活动,由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 [1] - 活动吸引80余名中比各界人士参与,包括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参赞高炜、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等 [1] - 活动包含城市推介、非遗展示、互动体验与主题展览四大板块,展现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当代表达 [2] 文化展示内容 - 设置传统宋式点茶、香道、插花、药膳茶品鉴等互动环节,还原古人"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的生活雅趣 [2] - 上海静安区三项非遗项目参展:"元宝茶"、"古法香方复原技艺"、"颜氏内科疗法",分别从"饮、香、医"维度诠释东方美学 [2] - 播放《你好,静安》和《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宣传片,展示静安区城市风貌与茶文化资源 [3] 行业意义 - 中国茶文化核心理念"和"体现中华文明包容性,与当今世界和平共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 [2] -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彰显其在人类文明中的独特价值 [7] - 2025年将举办第30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推动茶文化与旅游、国际交流的深度融合 [3] 国际交流影响 - 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指出茶文化是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茶叶生产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2] - 活动促进中欧人文交流,在比利时民众中播下理解与友谊的种子 [7]
中国在世界多国举办“茶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8 09:52
国际茶日活动概况 - 文化和旅游部在全球多国举办"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动庆祝国际茶日 以茶文化为媒介促进中外交流 [1][5] - 活动覆盖瑞士 越南 老挝 日本 美国 奥地利 斯里兰卡 孟加拉国 科威特等国家 形式包括茶艺表演 歌舞演出 文创体验 旅游线路推介等 [1][2][5] - 联合国大会设立的国际茶日已举办6届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强调茶产业对全球发展倡议和文明交流的促进作用 [5] 各国活动亮点 - 瑞士菲斯特山:在海拔2100米山顶举办跨国茶会 展示福建大红袍和茉莉花茶制作技艺 推介武夷山与阿尔卑斯"姐妹山"旅游概念 [1] - 越南河内:结合中越建交75周年推出6条红色旅游线路 针对不同客群设计差异化产品 [2] - 老挝万象:当地旅游协会计划开发定制化中国旅游线路 推动中老旅游合作 [2] - 日本大阪:通过《白居易的春日茶会》主题演出 以三道茶形式展现唐代茶文化 吸引上百名中日文旅界人士参与 [2][3] - 洛阳主题活动:融合唐代服饰体验 绿松石铜牌制作等非遗项目 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3] 产业影响 - 福建武夷山作为红茶与乌龙茶发源地 通过国际活动强化"茶文化圣地"品牌定位 [1] - 活动直接带动海外消费者对中国茶艺学习的兴趣 潜在促进茶文化培训产业发展 [2] - 旅游机构积极开发茶主题旅游产品 包括红色旅游 定制线路等 预计将提升入境游人次 [2][3]
“茶和天下·浓情端午雅集”活动在马来西亚成功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6 09:51
活动概述 - 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联合紫藤文化企业集团举办"茶和天下·浓情端午雅集"活动,以茶文化和端午节为主题,吸引约300位文化爱好者参与[1] - 活动通过茶席品茗、主题分享、文化互动体验等方式,融合中国茶文化与端午民俗传统[1][2] 茶文化展示 - 设置六组茶席,每组围绕一款精选中国茶,由资深茶人演绎泡法,营造深度互动的品茗空间[1] - 马来西亚国际茶文化协会理事萧慧娟分享《南洋药材百子柜里神奇药引——安徽老六安茶》,探讨老六安茶在南洋中医药文化中的独特地位[1] - 茶事展览区展出各类茶具、茶叶及相关艺术品,配合茶艺师现场讲解与冲泡,提供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体验[2] 端午文化互动 - 设置非遗漆扇、水墨画、香道、五彩绳等文化体验区,配合古琴演奏,让观众感受中华非遗技艺之美[2] - 马来西亚中医师暨针灸联合总会副总会长陈柔静博士分享"端午养生习俗之保健密码",介绍融合节气养生与传统智慧的中医理念[1] - "万里茶道"与"端午节日文化"图片展以图文形式展示历史与节俗的源远流长[2] 文化推广与旅游 - 主办方推广"茶和天下"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展示中国茶乡的人文风貌与生态资源,传递"以茶观中国、以旅赏文化"的体验方式[2] - 现场派发端午粽子,传递节日祝福,弘扬中华文化的温情与包容[2] - 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韩宁表示,活动旨在让马来西亚民众通过五感体验亲近中华文化,感受"茶和天下"的和美理念[2]
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第二届“茶和天下”·雅集活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5-26 09:01
文化活动 - 多伦多第二届"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万锦市市政厅举行,展示仿宋点茶技法和现代茶百戏技艺 [2] - 活动包括民乐演奏、京剧表演、书法体验、茶文化讲座和神州风光图片展 [2] - 活动由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主办,中国驻多伦多旅游办事处和国风馆文化艺术中心承办,吸引近百人出席 [2] - 主办机构在大多伦多地区其他大型文化活动中设立分会场,进行茶艺表演和中国入境旅游推广 [2] 国际茶日与茶文化推广 - 第74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5月21日设为"国际茶日" [3] -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 -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自2023年打造"茶和天下"·雅集全球品牌活动,通过实物、图片、影像、非遗展示等形式推广中国茶文化 [3]
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紫玉茶香—品味东方的雅致生活工作坊”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1 17:39
文化活动 - 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茶和天下·雅集:紫玉茶香-品味东方的雅致生活工作坊"活动,由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江苏宜兴葛盛陶庄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 [1] - 活动内容包括茶艺表演、紫砂陶制作、文化展览等形式,展现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3] - 著名紫砂工艺师葛韬为中蒙观众讲解宜兴市紫砂器的相关知识 [5] 茶文化价值 - 联合国大会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弘扬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 [1] - 茶承载着东方文明的智慧与哲思,从古丝绸之路到万里茶道,茶叶成为不同文明对话的纽带 [3] - 茶文化传递"和合共生"的东方理念,体现"和而不同"的茶道精神 [3] 中蒙文化交流 - 中蒙两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万里茶道的历史为两国人民种下深厚情谊 [3] - 活动以茶为媒,延续茶作为文明使者的千年使命,促进中蒙文化交流 [1][3] - 通过茶文化展示,展望两国友好未来,让茶香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 [3]
茶经·茶宴·茶路(博物视界)
人民日报· 2025-05-16 06:08
茶文化历史与传承 - 中国饮茶史可追溯至8000年前,陆羽《茶经》、径山茶宴、茶马古道等构成中华茶文化深厚底蕴 [4] - 唐代饮茶从药品发展为日常饮品,宫廷贵族到平民百姓皆盛行,寺院形成固定茶礼流程 [4] - 陆羽《茶经》为世界首部系统茶学专著,分三卷十章总结茶源流、生产、加工、器具及烹饮方法 [5] - 《茶经》融合儒释道思想,如煮茶水温体现中庸之道,茶品质"野者上"反映道法自然 [6] - 径山茶宴为宋代茶礼集大成者,通过日本僧人传入后演变为以"和敬清寂"为核心的日本茶道体系 [7][8] 茶贸易与全球化传播 - 南北朝茶叶经丝绸之路入中亚,唐宋"以茶易马"政策推动茶马古道连接川滇与青藏高原 [9] - 清代晋商开辟万里茶道,将武夷岩茶运至中俄边境恰克图,远销西伯利亚 [9] - 9世纪阿拉伯商人经海路运茶,17世纪欧洲商船大规模运输使茶成为全球化商品 [9] - 中国茶文化通过贸易融入多国文明,如日本茶道、欧洲茶戏剧、摩洛哥铜制茶壶等 [10] 现代茶文化发展 - 20世纪《茶经》多语种出版促进国际茶文化交流 [10] - 2016年G20杭州峰会以西湖龙井赠礼延续以茶会友传统 [10] -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获国际社会深度认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