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四库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视点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文科人才?
新华社· 2025-07-11 17:59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题: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文科人才?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杨湛菲、朱涵 正值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期,有关专业选择的讨论再度升温。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文理抉 择"这一老话题又引发新讨论。从当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到近两年"文科无用"等 论调,种种说法令不少考生及家长心生迷茫。 文科,还可以选择吗?高校对文科有哪些新探索值得关注?未来,我们需要怎样的文科人才? 当文科遇到AI 随着AI时代到来,高等教育正面临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美国哈佛大学2024年取消了30多门秋季课 程,历史与文学类课程受冲击最大。国内高校似乎也有类似举措,一些大学撤销或合并了文科学部,停 办诸如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广播电视学等人文社科专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AI大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研究:2024》 测算了"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结果显示,编辑/翻译、人事/行政/财务/法务指数较高,意味着其职业受 大模型影响较大。 一方面,这些职业中的一部分基础工作内容可以用大模型工具替代,同时需要从业者能够熟练使用AI 工具;另一方面,这些职业仍需要" ...
中外学者热议人工智能对汉学和认知的影响
环球网资讯· 2025-06-07 18: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德国汉学家施寒微在深圳参加世界汉学大会。中新网记者 陈楚红 摄 德国汉学家、哥廷根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荣休教授施寒微表示,"多元汉学"(sinologies)不仅代表一门成 熟的学科,更折射出多重现代性条件下多边世界的兴起与实践。在此语境下,人工智能的架构必须尊重 任何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及其本质。这或许会催生一种双螺旋结构——作为适用于人类文化的人工智能的 必要前提。由此,人工智能需呼应历史中可被发现或探测的全部意义与立场的多样性。唯有如此,文化 研究领域的人工智能才能为所谓"第三轴心时代"奠定基础,助力构建全球公民社会。 华东师范大学吴原元教授认为,世界中国学的中国主体性之构建,一方面需要"走出西方",从中国自身 的历史逻辑出发思考和理解中国,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主体性知识";另一方面,不应陷入对"主体性"的 过度迷思,忽视"主体性"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与复杂性。 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表示,缺乏专业数据支撑的通用大模型,会存在较严重的幻觉问题。要避免这个问 题,就需要建设专业知识库,进行专业数据的训练。据徐永明介绍,由浙江大学文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 心和杭州云四库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云四库智能问答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