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工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开启科创引领新篇章,2025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大会即将启幕
第一财经· 2025-11-21 12:50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住房城乡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展现上海住建领域科技创新成果。 标杆发布,聚焦住建领域科技创新前沿 2025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大会上,将重磅发布上海市住建行业科技创新报告,该报告将系统总结"十四五"以来上海在智能建造、绿色低碳、城市安 全韧性等重点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并发布"十五五"新一轮科创工作规划。 "十四五"期间,上海市住建行业获国家科技奖4项,上海市科技奖77项,华夏建设科技奖50余项,詹天佑奖6项,鲁班奖15项。立项科研项目700余项,分两 批建设44个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向"十五五",上海将围绕城乡建设和管理重大需求,重点推进智能建造与产业协同发 展、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安全与韧性提升、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数智升级与融合创新五大领域技术攻关。 大会将举行一系列重要的发布与签约仪式,为上海住建行业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大会现场,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将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 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长期合作、互利互赢"的原则开展多领域深度合作。 现场还将集中发布上海市住房和城 ...
世界城市日同期活动上海城博会上 看新质生产力正构建“未来城市” “上海方案”:以人的需求为导向
解放日报· 2025-11-02 10:12
人因工程与智慧出行 - 基于人因工程技术的解决方案首次亮相,通过穿戴设备捕捉眼动和脑电信号以优化地铁站AR与灯光引导系统,预计使分流决策响应速度提升30%,人员换乘效率提高10% [1] - 该方案针对日均客流超80万人次的人民广场地铁站进行定制,旨在将人的模糊不适感转化为可行优化方案,核心是以人的需求为导向 [5] - 上海首个AI定制需求响应式公交平台已在奉贤试点,AI模型根据乘客出行需求、位置及周边资源即时计算最优线路,变“人等车”为“车等人” [4] - 定制公交服务范围设定在地铁或片区中心的1至3公里内,试点后公交车乘坐人数从10人增至50人,使用效率大幅提升 [5] 建筑人工智能应用 - 国内首个建筑人工智能MaaS系统“云工大模型”上线一年,注册用户突破10万人,累计使用近3000万人次,落地工程项目超1000项 [2] - 约20款建筑AI产品集中亮相,深度渗透施工、拼装、巡检、测量、焊接、转运等核心环节,并已融入上海工程建设管理全流程 [2] - 智能基坑降水系统可自动启停水泵并预警异常工况,已应用于浦东机场T3航站楼项目,规避深基坑施工安全隐患 [3] - 波纹管检测机器人适应复杂环境避免人工安全隐患,智能扫描机器人在7000平方米商业中心走廊仅用22分钟完成单层全景扫描 [3] 低空经济发展 - 首条商业化跨海低空航线临港至嵊泗客运航线实现首飞,正计划打通规划、投资、设计、建设、运营全产业链条 [6] - 行业制定了上海首个《低空起降场布局指南》,探索航空器起降点建设要求,构建低空经济自主标准体系 [6] - 在低空经济城市综合体规划领域,构建产学研用投一体化共同体,为上海、成都等地打造规划方案,相关概念已具雏形 [6] - 基于地面道路运营的成熟经验,行业计划将其延伸至低空领域,强调未来低空交通空间规范化使用至关重要 [5] 行业转型方向 - 建筑业正向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智慧化方向加速迈进,以建设创新、宜居、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人民城市为目标 [1] - 新质生产力已深度融入建筑生产和城市运营中,城建行业处于深度转型期,创新动能持续涌现 [1] - 建设行业正为新技术开辟万千应用场景,机器狗等设备通过搭载不同智能模块可适配各类工种,成为专业建筑作业者 [2] - 人工智能效能的关键在于匹配合适应用场景,如为村内路桥设施构建数字底板,实现隐患识别、算法评估与闭环追踪,提升巡查质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