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

搜索文档
南粤之窗丨从“找布神器”出发 看人工智能如何助力传统纺织业
央视新闻· 2025-05-02 18:06
在快时尚当道的今天,一块布料从设计到成衣上市需要多久?在广东,这个答案正被数字技术重新定义。当传统纺织业遇上人工智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 花?从一个"找布神器"出发,揭开传统产业变革的层层面纱。 布料市场里的"找布神器" 总台记者 罗平章:这里是广州布匹交易市场的核心区域,也是国内展销交易量最大的纺织服装面辅料商场之一。近3000家供应商,近百万种最新面料产 品,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采购商、设计师和买手采购。但传统的面料采购既费时又费力,现在听说他们上了新科技。 市场里,00后档口老板小黄正操作着AI找布机解决客户的需求。当客户递上一块巴掌大的样布,找布机的镜头能迅速捕捉纹理特征,系统随即从百万种库 存中锁定匹配布料。而在三年前,这样的找布流程需要走访数十家店铺,反复翻查色卡,最快也要一天的时间。 布料交易商 黄博章:它会自动拍摄,拍2倍图和5倍图,正面拍完之后拍背面,然后点击搜索。 在AI找布机上,布料的克重、色号、染缸编号、厂家生产线批次等关键数据都清晰可见。小黄告诉记者,两年前,他开了这家布店,第二年便用上了AI找 布机。有了这个"神器",客户寻布时间从原来平均2天时间到如今只要2分钟。 布料交易商 黄博章 ...
完整回顾: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GOC2025
思宇MedTech· 2025-04-27 23:05
大会概况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在北京中关村举行,吸引600余位临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投资人参与[3][5] - 大会聚焦骨科科技创新、医工交叉、集采政策、手术机器人等热点话题[5] -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表示将支持骨科机器人、生物材料等创新产品从临床需求出发走向全国[8] - 北京市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强调以政策牵引推动骨科医疗器械从自主研发走向成果转化[10] 创新成果与奖项 - 大会发布《2025全球骨科创新年度白皮书》,指出新材料、手术机器人、AI赋能骨科为创新焦点[15] - 17家企业分获三大奖项:8家获"全球骨科技术创新奖"(如罗森博特、歌锐科技等),5家获"服务奖"(如通和立泰等),4家获"临床应用奖"(如佗道医疗等)[18][20]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北京市药监局解读创新服务政策,通过"项目制管理+全程辅导+快速通道"加速骨科器械注册审批[21] -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提出构建医药健康"全链条创新生态",推动新一代医疗器械从概念验证到市场落地[24] 技术前沿与临床实践 - 积水潭医院吴新宝教授提出骨科机器人应从"术中工具"升级为重构骨折治疗理念的系统平台[29] - 协和医院赵宇教授强调"人因工程"是骨科产品设计关键,可提升安全性与转化成功率[31] - 歌锐科技推出"牛顿"智能诊疗平台,融合AI大模型推动骨科机器人向全流程系统平台演进[33] - 英诺科研发ChroMg™时序吸收镁合金,匹配生物节律推动高性能植入物临床应用[35] - 长木谷医疗董事长指出骨科AI与手术机器人正从辅助工具走向智能平台,实现个体化治疗[39] 圆桌论坛观点 - 天智航认为未来骨科机器人需聚焦精准感知、导航算法与术中反馈系统融合[43] - 纳通医学研究院强调新材料研发需与医生共创,将术中需求反馈至工程端[45] - 春立医疗指出集采常态化下企业应注重技术壁垒和术式创新提升产品不可替代性[47] -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具备技术门槛和明确迭代节奏的赛道仍有良好融资空间[49] 下午专场技术分享 - 史赛克展示Mako机器人结合3D打印假体,推动骨科置换手术迈向个性化重建[56] - 高沃律师事务所建议骨科企业构建系统性知识产权护城河[58] - 积水潭医院周一新教授提出"滴定式TKA"实现膝关节置换动态调控[64] - 北医三院田耘教授指出3D打印技术需整合多孔结构与固定协同支撑[70] - 解放军总医院张卓强调医工融合需打通临床需求与设计逻辑的协同闭环[72]
握得顺手,做得长久:从开立看内镜设计的新边界
思宇MedTech· 2025-04-23 23:31
医疗设备设计演进阶段 - 医疗设备设计成熟度分为三个阶段:"能用"满足基本诊疗需求、"适用"提升效率与精度、"好用"贴合使用者身体与感知减轻操作负担 [2] - "好用"是产品真正成熟的标志,需通过人因工程系统纳入使用者生理、心理与行为特征 [3][4] 内镜医师职业健康问题 - 95.08%内镜医师存在肌肉骨骼疼痛,其中手部疼痛占比19.7% [5] - 84.4%内镜医师报告活动性疼痛,超半数集中于手/腕/手指,手痛导致结肠镜插入时间增加且年均操作量下降超30% [5] - 高频重复手部操作是主要诱因,但医疗器械设计常将医生体验置于次要地位 [6][7] 开立医疗人因工程实践 - 通过研究医生握持/旋转/疲劳等细节动作,将观察结果转化为设计语言实现人因工程改进 [4] - 轻量化结构采用航空级复合材料,手柄重量降低20%、厚度减少15%以缓解肌肉疲劳 [10] - 手轮阻力降低30%优化机械传动比,提升旋转顺畅度尤其利于女性/年轻/手小医生操作 [12] - 五键布局模拟自然手指路径,允许食指/中指侧面触发指令避免握姿变更消耗体力 [14] - 握柄基于手掌受力建模,贴合虎口与掌心曲线提升长时间持握舒适性 [16] 人因工程核心价值 - 内镜操作效率取决于连贯性,新设计使医生保持稳定姿势完成多功能切换减少中断风险 [18] - 设计变革聚焦"怎么用/谁在用/用多久",体现对医生群体差异化的尊重与社会责任感 [19] - 医疗设备进化应回归"人的尺度",通过减轻使用者负担提升服务质量与职业幸福感 [19]
握得顺手,做得长久:从开立看内镜设计的新边界
思宇MedTech· 2025-04-23 23:31
医疗设备产品演进阶段 - 医疗设备设计成熟度分为三个阶段:"能用"满足基本诊疗需求,"适用"提升效率与精度,"好用"贴合使用者身体与感知减轻操作负担 [1] - "好用"是判断产品真正成熟的标志,涉及人因工程对使用者生理、心理与行为特征的系统考量 [2] 人因工程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 - 人因工程提升医疗设备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影响诊疗质量与流程稳定性 [3] - 开立医疗通过研究医生手部操作细节(握持方式、旋转动作、疲劳节点)将观察结果转化为设计语言 [3] 内镜医师职业健康现状 - 95.08%内镜医师存在肌肉骨骼疼痛,其中19.7%集中于手部 [4] - 84.4%内镜医师报告活动性疼痛,超半数位于手/腕/手指,手痛导致结肠镜操作时间增加且年均操作量下降超30% [4] 医疗器械设计现状问题 - 当前设备采购评估优先图像清晰度、功能参数等硬指标,忽视医生使用舒适性与人因友好度 [5] - 功能导向逻辑导致产品忽略医生真实使用状态与疲劳曲线,长期透支医生身体 [6] 开立医疗内镜操作部人因工程改进 轻量化结构设计 - 采用航空级复合材料使手柄重量降低20%、厚度减少15%,缓解长时间持握导致的肌肉疲劳 [9] 手轮操控优化 - 优化机械传动比使手轮操控力降低30%,提升女性/年轻/手小医生的操作灵敏度 [11] 按键布局革新 - 五键布局模拟自然手指动作路径,允许医生不变更握姿完成图像调节与病灶记录 [13] - 侧按设计使医生可用食指/中指侧面触发指令,减少握姿变换带来的体力消耗 [14] 人体工学握柄 - 基于手掌受力分布建模优化曲面,提升虎口与掌心区域的长时间握持舒适性 [16] 人因工程设计的核心价值 - 内镜操作效率取决于功能切换的连贯性,新设计使医生保持稳定姿势完成多任务操作 [17] - 设计改进源于对"怎么用/谁在用/用多久"的深度体察,体现技术成熟度与对医生的尊重 [17] 医疗设备行业未来方向 - 设备进化需超越性能堆叠,回归"人的尺度"考量使用者多样性(女性/手小/高龄医生等) [18] - 人性化设计将同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生职业幸福感与患者受益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