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东双11活动
icon
搜索文档
当快手短剧遇上京东双十一:如何组建情绪共鸣到消费行动的关键闭环?
搜狐财经· 2025-11-09 02:56
合作模式与营销创新 - 京东与快手在双11期间联手,以“星芒短剧”为核心载体进行体系化精准突击[2] - 双方通过《十二天》等多部作品探索“内容即货架”的营销新路径,在内容场与消费场之间架设直接跳转链接[26][31] - 合作模式将品牌元素深度绑定并自然融入剧情,实现从“品牌曝光”到“内容体验”的升维[26][31] 核心剧集《十二天》表现与分析 - 《十二天》由王真儿主演,共24集,讲述家庭主妇在时间循环中体验多重身份的故事[6][12] - 该剧单集最高播放量达1115万,同名话题在快手积累2.4亿播放量[6] - 剧集通过角色频繁变换身份(如律师、保洁等)的设定,形成吸引用户追更的视觉钩子[18] 内容战略与品质提升 - 快手短剧积极引入传统影视行业专业力量,例如与柠萌影业旗下公司合作提升制作水准[21] - 内容题材突破单一爽剧模式,切入房贷压力、育儿困难、婆媳矛盾等具现实质感的社会议题[6][22] - 平台致力于将短剧从流量消耗型产品,重塑为能沉淀品牌价值与用户情感连接的数字资产[26] 用户洞察与市场趋势 - 快手短剧日活用户突破3亿,重度用户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反映用户内容消费习惯的结构性变迁[33] - 短剧凭借高密度情节和强戏剧设定,在碎片化时间内构建强大叙事张力,让用户迅速沉浸[35] - 优质短剧构建了封闭高效的品牌传达场域,“观剧即消费”重塑了用户的决策逻辑[39] 商业化路径与成效 - 品牌植入借剧情语境自然融入,例如剧中人物自然地讨论京东双11优惠活动[29] - 通过话题页直接链接京东活动页,将用户从“兴趣”到“购买”的决策链路压缩至最短[31] - 此次合作将双方的联合营销能力与市场影响力共同推向新的高峰[41]
今年双11 | 消费者、平台、主播都更加“精于计算”
新浪财经· 2025-11-06 18:25
双11大促模式的演变 - 双11大促周期从最初仅统计11月11日单日成交额演变为从10月9日持续至11月14日长达一个多月的活动周期[1] - 电商平台已不再披露双11大促的总成交额数据[1] 平台促销规则的变化 - 淘宝天猫将优惠玩法从满减改为官方立减15%即商品直接打85折旨在简化规则和让利透明[4] - 京东采用"官方直降"策略抖音电商推出"立减折扣"与"一件直降"机制均强调优化购物体验[4] - 规则简化导致部分习惯凑单的用户不满有用户反映商家涨价更肆无忌惮并怀念凑单带来的实打实优惠[4] 用户面临的复杂价格体系 - 淘宝用户面临"千人千面"的价格体系优惠明细包括单品直降、店铺优惠、官方立减、购物券、88VIP折扣、平台及达人优惠、淘金币抵扣、家电消费券、红包等[5] - 合并付款与单独支付价格存在差异优惠券选择或过期会导致实际付款金额变化红包在合并付款时可能被分摊[5] - 平台带来不确定性如淘金币抵扣比例波动和随机触发的限时优惠券曾有商家突然发放限时补贴导致价格低于李佳琦直播间预售价引发用户吐槽[7] 平台间的价格竞争与"二选一"问题 - 电商平台极度重视价格优势京东采销直播间标出"直播比价贵就赔"抖音商城宣传"一件也是超低价"[9] - 商家通常通过保持各平台价格一致或上架"错款"商品来维持平衡但某平台补贴可能导致商品"破价"打破平衡[11] - 京东被指控通过巡价、禁止商家使用抖音优惠券等行为实施"二选一" reminiscent of阿里巴巴在2015年双11前夕被举报的类似行为[11][12] 直播带货格局与主播表现 - 直播带货行业格局变化薇娅、辛巴、罗永浩等大主播退居幕后李佳琦和董宇辉成为当前场上发力最猛的主播[13] - 李佳琦直播间双11首小时加购GMV同比保持增长美妆、母婴、时尚、食品等细分品类增长显著最高增长接近80%[13] - 董宇辉的"与辉同行"直播间近30天带货直播33场涨粉超过148万高于90%同级别达人[13] 常态化促销下的双11热度与行业焦虑 - 随着大促战线拉长和全年促销活动频繁用户对双11的体感变得越来越淡[16] - 平台促销活动密集以2025年9月为例天猫平台有24个涉及不同行业的促销活动包括平台大型活动、行业大型活动、品类日和主题营销等[17][18][19] - 用户、商家、平台均围绕价格博弈用户追求低价商家权衡让利与利润平台在存量市场中寻求增长双11大促成绩关系到平台后续战略布局[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