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商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放弃价格战后的618,各大电商平台“分道扬镳”
搜狐财经· 2025-06-23 05:32
电商行业趋势 - 今年618大促呈现"静悄悄"特征 主要由于促销节日增多导致消费者理性化 平台补贴规则简化 以及平台间竞争火药味减弱[1][2] - 电商行业已从价格战转向差异化竞争 2023年618综合电商销售额7428亿元同比下降7% 为16年来首次负增长 显示低价策略难以为继[5][6] - 平台竞争逻辑从单纯低价转向构建"增长飞轮" 注重用户体验与商家经营平衡 避免陷入"衰退飞轮"恶性循环[8] 淘天集团 - 天猫剔除退款后GMV同比增长10% 创近三年最大增幅 但增长主要由占商家总数1%的头部品牌贡献 中小商家面临流量成本上升问题[11][12] - 平台收费体系复杂引发争议 包括淘金币软件服务费等26项扣费项目 阿里计划2025年全面收回软件服务费优惠政策以提升CMR[12][13] - 88VIP会员规模突破5000万 但出现"杀熟"投诉538起 案例显示同商品非会员价比会员价低27元[13][14] - 推出"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引发争议 反映平台在平衡商家与消费者权益时面临挑战[16] 抖音电商 - 推出九大商家扶持政策 包括商品卡免佣、小商家帮扶基金等 90%以上入驻企业为中小企业[17] - 战略调整聚焦内容优势与店播生态 通过流量机制升级提升内容转化率 店播模式占比提升至主导地位[18][19][20] - 短板在于缺乏自建物流体系 直播电商退货率高于传统电商[20] 京东 - 618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00% 3C数码家电保持品类领先优势 2024年Q1营收同比增长15.8%[21][22] - 竞争压力来自美团闪购(3C家电订单达京东全站40%)及下沉市场劣势 持续加码"春晓计划"扶持POP商家[22][23] - 外卖业务日订单突破2500万单 但单均亏损达大几元至十多元 40%用户会交叉购买电商产品[23][24] 拼多多 - 启动"千亿扶持"计划 2024年Q1营收同比增10%(上市以来最低) 经营利润同比下跌38%至160.8亿元[25][26] - 平台70%年活跃商家为白牌商家 通过供给端改造提升供需匹配效率 与抖音电商同样侧重扶持中小商家[26] - 持续补贴导致盈利承压 能否转化为长期品牌力尚待观察[27]
美团怎么做 “电商”:一个绝对长板和七年磕磕绊绊
晚点LatePost· 2024-12-17 22:59
核心观点 - 美团与阿里、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最终将进入同一个零售战场,竞争交集越来越多[2][5][19] - 生鲜是最高频的消费,线上零售平台通过生鲜业务可增加用户粘性、降低获客成本[3] - 美团依托餐饮外卖优势和骑手网络,自然延伸至即时零售业务,战略调整为"零售+科技"公司[3] - 即时零售与线上零售平台的界限逐渐模糊,商品选择和价格差距缩小[4] - 美团做电商的优势是骑手网络,但面临库存管理难题[6] 美团即时零售业务发展 - 美团闪购2024年有望完成2500亿元成交额,其中闪电仓模式贡献约五分之一[3] - 小象超市(原美团买菜)在2024年下半年替代美团优选成为美团食杂零售事业群最重要业务,但仍处于巨额亏损阶段[3] - 美团通过多种模式探索零售业务,包括快驴、小象超市、团好货、菜大全、美团优选、闪电仓等[4] - 闪电仓数量从2022年约2000家增加到2023年5000家,2024年10月达到3万家,计划未来三年达到10万个[8][9] - 闪电仓模式从吸引中小商家转向与大商家合作,如名创优品、屈臣氏等连锁品牌[9] 美团闪电仓模式 - 闪电仓单仓投资约30-50万元,每天300单左右,最快6-10个月收回成本[8] - 白牌日用品数量占比约三四成,却贡献大多数利润,消费者愿为快速配送支付更高价格[8] - 美团推出数据系统"牵牛花"和进货系统"美团供销平台",为商家提供选品指引和经营数据支持[8] - 美团自营闪电仓"松鼠便利"采取强控货政策,商家需从美团供销平台进货,平均扣点3%,低于行业5%的标准[14] - 闪电仓商家可分为五类:美团合作品牌、大型连锁零售品牌、深度合作闪电仓品牌、中小商家和垂类仓、多平台经营品牌[11] 小象超市(美团买菜)发展 - 小象超市前身为美团买菜,2019年推出,采用自营生鲜前置仓模式[4] - 2022年学习朴朴超市改为大仓模式,增加百货商品,单仓日均订单量超3000单[18] - 2023年12月更名为小象超市,表明业务范围从生鲜扩展到全品类超市商品[18] - 2024年三季度在广州、深圳等城市成交额已超过朴朴超市,重心转向华东市场[18] - 小象超市通过模仿竞争对手已验证模式,逐步提升供应链能力和经营效率[18]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电商行业经历前所未有的价格战,各平台在流量来源、商品选择、物流时效差距逐渐消失[5] - 阿里重推小时达,接入服饰品牌门店;京东做秒送,配送范围从iPhone到水果蔬菜[5] - 即时零售品类中,美团进展困难的品类主要是服装、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18] - 美团探索"官方旗舰店合作仓"计划,吸引品牌低成本尝试即时零售,改善品牌商品价格劣势[16] - 美团推出斑马超市项目,与地方商超合作提供生鲜杂货零售前置仓服务,目前处于早期试验阶段[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