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红蛋白
搜索文档
上海制造 海外同行 工博会上“打擂台”
解放日报· 2025-09-26 09:37
中国高端制造整体进展 -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规模已超越德国汉诺威工博会,本土高端制造在与海外同行竞争中展现出强劲势头 [1] - 在工业母机、机器人、蛋白质底层制造技术等领域,通过颠覆性创新正实现局部弯道或换道超车 [1] - 上海市高端装备制造业1至7月产值达4209.54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智能制造装备产值757亿元增长4%,机器人制造产值170亿元并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7] 工业母机(机床)领域创新 - 工业母机加工核心零部件80%以上精力用于将图纸转化为工艺路径,传统CAM、CAE软件由欧美日垄断,CNC数控环节自主可控率约40% [2] - 交大智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μAI智能体机床"获CIIF大奖,该技术依托AI智能体和世界模型,绕开传统软件,实现自主生成加工路径 [2] - "μAI智能体机床"是数控机床本体、AI智能体及100%复刻物理空间的世界模型结合体,通过多"大脑"并行工作并实时数据反馈进行循环学习优化 [3] - 该机床已由航空、航天、航发领域重点客户验证,可将复杂零部件工艺规划效率提升40%至60% [3] 协作机器人领域发展 - 国产协作机器人凭借部署成本低、安全易上手等特性,与发那科、ABB、安川、库卡等国际巨头同场竞技,实现"换道超车" [4] - 节卡机器人案例显示,其在汽车配件厂复杂的"销轴装配"场景中,克服光线、粉尘、油污等干扰,仅用一个月即获客户认可 [4] - 节卡机器人迄今已解锁数百个应用场景,去年仅在海外部署的协作机器人就超过1000台 [5] 蛋白质制造技术突破 - 蛋白质制造技术是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传统制备利用细胞表达,效率与质量难突破,且产线、设备、反应罐等长期依赖进口 [6] - 上海康码生物凭借"无细胞合成"路径的"人造血红蛋白"获CIIF大奖,拥有全球唯一实现百吨级以上量产的生产线 [7] - 该公司产业化优势在于中国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及产业链,百吨级产线国产化率几乎100% [7]
合成生物技术“破圈” AI赋能产品研发提质增效
上海证券报· 2025-05-28 02:08
合成生物产业黄金发展期 - 合成生物产业处于"政策红利释放+技术迭代突破+市场需求扩容"的黄金发展阶段,AI技术与生物系统解析的深度耦合将推动产业爆发式增长 [2] - 全球60%的产品未来可由生物法合成,2030-2040年生物合成材料/化学品/能源品每年将产生2万亿美元至4万亿美元直接经济影响 [3]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多地出台政策并设立产业基金、建设产业园,技术迭代加速(如AI应用、CRISPR基因编辑优化)推动研发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3] 企业技术进展与应用 - 康码生物:无细胞蛋白质合成D2P技术快速迭代,开发出无毒肉毒素、甜味蛋白、人造血红蛋白等产品 [4] - 华大智造:推进重组质粒构建、噬菌体展示、酶工程等合成生物项目,AI融合推动基因合成、蛋白质预测等领域革新 [4][5] - 凯赛生物: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2022年投产,开工率及市占率持续提升 [4] AI技术赋能合成生物研发 - 途深智合推出国内首个对话式多模态蛋白质设计平台,AI使蛋白设计时间从数月缩至数小时且准确率提升 [4] - 川宁生物利用AI缩短研发周期,探索生产端应用以精细调控生物发酵环节 [5] - 康码生物将AI全面应用于研发/生产/质控,D2PLab软件整合多组AI算法支持新蛋白质开发 [5] 技术融合挑战与前景 - AI在解决细胞代谢等复杂生物问题上仍处探索阶段,与工程领域的定量设计存在差距 [5][6] - 生物体系高度复杂性限制AI应用,但业界对AI+合成生物的跨界创新潜力保持乐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