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臻选牧场牛奶

搜索文档
小城叙事指南:不是所有品牌都会做“在地化”
36氪· 2025-10-16 20:48
01、越"小"的在地化营销,越鲜活的品牌表达 近两年,越来越多品牌都在做在地化营销的尝试,但在我看来,他们做得越来越"小"了。 别误会!这个小,并不是指声量小,而是指下沉和聚焦。 品牌的目光不再只盼着脱口而出、有高消费力的大城市,开始投向更有态度的"小城"——例如慢生活的景德镇、浓郁民俗气息的泉州、松弛感的成都。而 聚焦到当地后,我们看不到统一的东方美学符号,但在各式各样的表达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很地方"的鲜活。 为什么品牌营销风向变了呢?因为,城市营销的底层逻辑变了。 随着"XXX欢迎你","我在XXX等你"的口号式宣传早已令人疲惫。纯粹"景点打卡"的旅游已经过时。在经济和情绪的双双压力下,消费者渴望找到另一种 生活方式。但宏大的城市叙事之下,无法回应这种情绪价值需求。 因此,在地化营销受到青睐的背后,也映射了"城市营销"从大景点/IP、大口号、大媒介的策略组合,转向更人格化的、视觉主导的、"接地气"的差异化路 线。 下面,我们也将结合城市营销演变趋势,探讨品牌在地化营销的核心逻辑。 02、城市营销3.0,从追逐顶流到回归烟火 城市营销,本质上是一种"超级符号"的塑造。 早期,我们靠地标IP——比如天安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