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化营销
搜索文档
小城叙事指南:不是所有品牌都会做“在地化”
36氪· 2025-10-16 20:48
品牌在地化营销的核心观点 - 品牌在地化营销策略呈现下沉和聚焦趋势,从追求宏大叙事转向关注具有独特生活方式的“小城”,如景德镇、泉州、成都等[1] - 营销底层逻辑从资源主导、口号式宣传转向人格化、视觉主导、接地气的差异化路线,以回应消费者对生活方式和情绪价值的需求[3] - 城市营销的焦点从“打卡景观”转向“生活场景”,为品牌拓宽叙事空间,品牌的在地化议题越挖越深[11] 城市营销的演变趋势 - 城市营销1.0阶段由地方文旅官方主导,依靠地标IP和口号式传播,例如“好客山东”、“多彩贵州”[4] - 移动互联网兴起后进入2.0阶段,图文资讯和旅行社区催生了厦门、丽江等偏向清新小资审美的新一批网红城市[4] - 短视频时代进入3.0阶段,传播主导权转移至用户,城市营销变为创意驱动,西安“摔碗酒”、重庆“李子坝轻轨穿楼”等视觉化内容成为出圈关键[4] - 当前出圈内容愈发生活化,几串烧烤、一间酒馆等微小具体的生活气息镜像成为城市独特记忆点,并能连接普通人的小情绪[6] - 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哈尔滨冰雪人情等案例显示,新生代网红城市正带着“个性”和“人格”走出去[8] 品牌在地化营销的策略框架 - 在地化区别于本土化,强调精准融入地方,引发本地人认同共鸣,并将地方好感移情为品牌认同[12] - 策略可分为三个层面:认知策略、空间策略和单品策略[12] 认知策略:构建情感共识 - 高维在地化需深入大众情绪底层,构建可持续情感共鸣,而非仅借用文化符号[13] - 快手长线IP“500个家乡”记录二三线城市风土人情,其《保山不恼火》主题与欧莱雅跨界合作,从城市特质“不恼火”延伸到产品“肌肤不恼火”[13] - 品牌可从地方小切角引入,结合产品理念响应大情绪,川渝的松弛感、宛平南路600号成为心灵地标即是例证[15] - 伊利臻选牧场中秋广告片《草原的宝贝》采用全蒙语旁白和音乐,聚焦呼伦贝尔草原,将“好奶有故乡”与思乡情感结合,使在地文化成为品牌信任状[15] - 情绪是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货币,情感共识最终可沉淀为可持续复利的商业资产[15] 空间策略:反差颠覆与长期共生 - 空间是品牌与消费者物理接触的第一现场,视觉表现强,投入重,能体现诚意与尊重[16] - 反差策略通过组合不相关文化制造短期社交货币,如Miumiu在广州荔湾湖公园举办活动造成每日预约爆满[17] - 反差场景需限时以保持稀缺感,Prada乌中市集快闪菜市场风潮后,祖·玛珑限时3天的“古董集市”相关小红书话题浏览超9千万次[19] - 长期共生策略以润物细无声方式将在地文化融入门店设计,Aesop主张“一店一景”,其苏州首店保留晚清古宅结构,借鉴苏州园林意境[21] - 此策略通过借用文化符号触动本地消费者,构筑美学门槛,持续丰盈品牌人文基因[23] 单品策略:以风味为媒介 - 借助高人气地方风味能让单品迅速出圈,是一次“舌尖上的旅行”[24] - 茉莉奶白“在地风味”系列推出“凤梨柚子”饮品,凤梨因与闽南语“旺来”同音被赋予好运寓意,并推出“旺来祈福香卡”周边受年轻人追捧[24] - 喜茶推出“藏地系列”,使用牦牛乳、青稞等高原特色原料,其中“雪域·牦牛乳恰安莫”上线一周售罄,风味单品成为产品敏捷迭代的风向标[26] - 限时、限定地域风味产品是茶饮品牌应对同质化竞争的解法,但需供应链支持以突破物理地域限制[26] 品牌在地化营销的执行要点 - 借文旅热度可实现以小博大,将传播范围收束到单一城市,精准互动成本较低,用小情绪切口撬动大流量[25] - 抖音商城在景德镇办“溜达节”,将陶溪川市集线下现场同步线上,选择成熟IP进行注意力有效放大[27] - 需以真心换真心,深度做透打破信任壁垒,朴朴超市入驻泉州时员工亲赴关岳庙祭拜关帝,借民俗仪式传递尊重并被当地人接纳[29] - 在地化营销非一蹴而就,不能视为功利性事件,LV《城市指南》系列持续20多年,通过传递实用价值展现人文温度[30] - 可构建真实社区感,Lululemon以“热汗生活方式共建者”身份,通过门店课程和集体出汗事件与用户深度联结[32] - 品牌需将地方视为鲜活有机体,真诚融入日常,感受表达城市人格化特质,才能打开市场[34]
运动品牌发力开店:开在运动场上,也开进知名街区里
36氪· 2025-08-08 10:48
核心观点 - 高端运动品牌正从传统渠道卖货转向通过“场景化”和“在地化”策略,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层次连接,构建“体验即信任”的消费闭环和“品牌即认同”的情感连接 [1][4][11] 场景化策略:构建“体验即信任”的消费闭环 - 品牌将门店开设在真实运动场景中,如Salomon在法国霞慕尼滑雪圣地、始祖鸟在吉林松花湖滑雪度假区开设门店,实现“空间锚定—功能适配—需求激活”的递进逻辑 [4][6] - 在场景化门店内提供与运动项目高度适配的专业产品及服务,如Salomon提供装备租赁与维修服务,始祖鸟提供ReBIRD专业养护服务以恢复装备防护性能并延长使用周期 [4][6] - 通过设置店内运动体验区激活消费者潜在需求,如迪卡侬在北京、南京、上海的新店设置冲浪模拟、桨板、板球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将消费者需求从“被动唤醒”变为“主动生长” [8] - 凯乐石在上海旗舰店设立GT系列羽绒专区、FUGA防滑实验室及社群分享空间,并定期组织徒步、登山等户外活动,深化场景体验 [9] 在地化策略:构建“品牌即认同”的情感连接 - 通过“符号转译”直观表达在地文化,如耐克武汉SKP体验店使用方言“不服周”标语及本土冠军展品,On昂跑成都旗舰店以“竹”为核心设计语言并结合方言“扎起”举办活动 [11] - 实施“社区嵌入”使品牌融入在地生活,如lululemon将上海东平路门店开设于老洋房并组织骑行等社群活动,建立真实的人际链接 [13] - 追求“价值观共鸣”这一最高阶形态,挖掘运动精神与地域文化共通点,如Salomon将上海安福路百年建筑命名为“福郡”,并联动周边商铺、艺术家进行共创,形成全新互动体验空间 [13] 场景化与在地化的融合 - 始祖鸟与松赞酒店合作在隐秘自然之地开设3家门店,配备驻店管家提供徒步向导等服务,并推出以梅里雪山、南迦巴瓦峰、纳木措等地域文化为灵感的联名系列,实现专业性产品信任与文化认同的结合 [15] - 策略融合使品牌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创造”,成为推动运动文化与地域文化共生的“生态参与者” [17]
火把节中的演唱会!8月9日,郎酒要给凉山节日再添“一把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2:03
凉山火把节与郎酒营销策略 - 凉山彝族火把节2024年期间接待游客502 84万人次同比增长45 02% 实现旅游收入47 06亿元同比增长57 5% [2] - 公司将"中国郎·山之响"群星演唱会植入火把节 通过文化共鸣切入西南消费者心智 强化品牌与地域文化的连接 [2][3] - 演唱会邀请新华流说唱领军人物GAI等艺人 其音乐特质与彝族文化高度契合 提升活动热度与情感共鸣 [3] 郎酒在地化营销战略 - 公司营销战略核心为"文化+场景+情感共鸣" 已形成体系化模式 包括群星演唱会、端午药根宴、福建博饼文化节等活动 [4][5] - 策略突破传统白酒依赖高端场景的路径 转向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仪式 如节庆、民俗等 建立长期品牌价值 [5] - 目标从"贴紧消费者"升级为"成为生活一部分" 通过理解地域文化拉近心理距离 塑造"自己人"身份认同 [5] 品牌营销行业启示 - 头部酒企示范市场深耕需基于对地域文化及消费者情感的深度理解 凉山案例体现文化共振的营销价值 [3][5] - 行业趋势显示 品牌建设正从单一曝光转向场景化、生活化渗透 郎酒通过多元活动构建全国性品牌网络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