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营销
icon
搜索文档
形势所迫下的“更名”和更高维度的“城市营销”
搜狐财经· 2025-09-18 16:40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更名为陕西汉相城市营销有限公司 成为陕西首个专注于城市营销的企业[2] - 更名原因是房地产原有业务面过窄 需拓宽业务范围以发挥更多能力[2] - 经营宗旨调整为"驭势而行 娱乐而兴" 融合鬼谷子与美国管理大师斯科特·麦克凯恩的理念[3] 城市营销行业背景 - 城市营销概念源于菲利普·科特勒《国家营销》著作 主张城市可像企业一样经营[2] - 经欧洲学派深化成熟 着重研究基于城市竞争力的资源激活[2] - 侧重于房地产和文旅产业及城市品牌塑造 是多学科交叉的高维度系统性营销[2] 核心业务模块 - 房地产代理服务涵盖从相地到清盘全流程 包括前期策划 营销顾问 销售代理 网销引流 新盘分销及特殊物业销售[4] - 文旅策划运营核心服务包含旅游开发项目策划咨询 网销引流 文化资源活化 文创产品策划设计及文旅IP产业化[5] - 实景剧创作采用沉浸式夜游夜演方式 提供策划创意 编剧导演 剧场建造 服装道具 音乐舞美灯光特技全流程服务[6] - 地方特产营销通过挖掘文化为食品酒茶 山珍干货 手工制品等赋予增值价值[7] - 城市品牌推广基于文化基因和资源禀赋提炼品牌 通过多维传播推进城市发展[8] - 舆情公关通过合法合规途径施加或化解舆情压力[9] 业务资源整合 - 文旅策划和实景剧创作业务因资源调动需求大 已与业内精英团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10]
从竞技场到“消费创新场”“产业升级场”“城市营销场”
南京日报· 2025-09-05 10:57
赛事经济对文旅消费的拉动作用 - "苏超"助推南京荣登暑期十大热门旅游城市榜首 在8月17日主场比赛期间整体文旅消费额环比上涨超10% 五星级酒店订单人次环比增长17% [1] - 南京推出"票根福利"活动 参与经营主体增至409家 通过票根经济将观赛人群转化为旅游客源 [2] - 紫清湖野生动物世界推出赛果联动门票定价 5.1元门票话题浏览量超500万 售票超5万张 实现外地客源精准引流 [2] 赛事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 2025南京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带来直接经济影响1.02亿元 对吃住行游购娱拉动效应达9646万元 媒体传播价值超12亿元 [3] - 南京浦口马拉松吸引近70万人次游客 带动全区综合消费额5.23亿元 [3] - "苏超"比赛期间南京整体文旅消费额环比上涨超10% 餐饮休闲玩乐消费额同步增长 [1] 传统产业借势升级与创新 - 金陵金箔集团设计"球迷票根"文创产品 通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箔锻制技艺提升赛事文化价值 [4] - 江苏高淳陶瓷推出融合足球元素的"苏超兄弟杯" 以陶瓷载体推动体育文化生活化传播 [4] - 溧水区开展农产品展销活动 富硒农产品 有机蔬菜 精品水果等特色产品获得市民集中关注与购买 [4] 科技企业参与赛事服务与产品验证 - 南大电子智慧型服务机器人创新研究院推出互动机器人"杜杜" 具备南京方言交互能力 [5] - 天创电子"天魁1号"人形机器人参与场馆电力保障 亿嘉和室外巡检机器人构建立体监控网络 [5] - 科控奇智能科技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实现空调按人流调节 照明分区控制 能量回收发电等功能 曾应用于杭州亚运会 [5] 赛事对城市形象与产业招商的提升 - 宝马全球信息技术研发中心落户南京 提及"苏超"赛事引发德国企业对南京的关注 [7] - 外国博主拉丁评价"苏超"现场管理到位 球员水平和比赛氛围获得国际认可 [6] - 南京推进文商旅体展融合发展 推动赛事经济由现象级热点向常态化发展转变 [7] 创新商业模式与全域消费激活 - 开辟观赛"第二现场" 栖霞古镇设置千人观赛屏与40个特色摊位 融合美食 农副产品与非遗传创 [3] - 乐队演出与市集活动结合 创造不输音乐节的氛围体验 延伸消费场景至街头巷尾 [2][3] - "跟着演出游南京"活动运行3个月市场反响良好 票根成为全域消费通行证 [2]
从“吊州”到“阿常”的逆袭狂欢
国际金融报· 2025-08-18 14:41
赛事经济效应 - 常州队在苏超联赛中以1:0绝杀镇江队,取得首胜并引发城市狂欢[1][3] - 比赛现场观众达40292人,创苏超上座率新高,常州终于进球了微博热搜阅读量达1972万[7] - 赛事带动文旅消费创新高,6-7月常州旅游消费金额和接待人次同比增速居全省第一[11][15] 文旅产业联动 - 常州推出"一张票到一间房"文旅闭环,对特定姓氏游客免门票,并设计9.9元门票+餐饮套餐[7][8] - 中华恐龙园暑期客流量同比增80%,省外游客占比达52%,周边民宿价格翻倍仍供不应求[16][17] - 赛事期间12家重点景区接待游客533万人次同比增13.4%,旅游饭店营收1.4亿元同比增9.2%[15] 城市品牌与产业推广 - 常州借赛事推广本土制造业,理想汽车8月产量突破4万辆创历史新高[11][16] - 推出"足球+恐龙""足球+古运河"主题线路,足球相关产业对GDP贡献率达1.2%[16][17] - 通过"全球CEO看'苏超'"活动吸引20国250余名外企高管,促成产业合作意向[17] 经济数据表现 - 上半年常州GDP达5079.13亿元同比增5.8%,第三产业增加值2576.62亿元增7.0%[15] - 限额以上文体用品零售额增25.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4.3%[16] - "文旅常州"抖音号粉丝增长33.6万,登顶江苏地市文旅号榜首[12]
常州终于进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7 16:24
赛事营销与城市品牌推广 - 常州在苏超赛事中通过创意营销迅速提升城市热度,如发布《无所谓》《守卫笔画》等10万+爆款作品,并将中华恐龙园的恐龙搬上球场[4] - 官方精准接梗并推出系列互动内容,如"借笔画"挑战和明星助阵,带动"文旅常州"抖音号粉丝增长33.6万,活跃粉丝超80%[10] - 每场主场比赛设计不同主题,如文旅免票、制造业推广(理想汽车、小牛电动车)、美食套餐等,形成"一场一主题"的差异化打法[13][14] 流量转化与经济效益 - 常州A级景区对扬州市民免费开放政策吸引15万人次游客,配套"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带动本地萝卜干线上销量翻倍[13] - 6月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533万人次(同比+13.4%),营收4.8亿元(同比+10.7%),旅游消费金额和接待人次增速全省第1[17] - 中华恐龙园暑期客流量同比增80%,省外客源占比超50%,7月重点景区营收同比增15.01%[17] 政府协作与创新机制 - 市长牵头多部门策划会,每轮比赛前两周召开2-3场会议,统筹交通、文旅、商务等部门方案[15] - 政府采用开放思路和"无中生有"策略,如联动其他城市推出"补笔画"挑战,并通过成熟协作机制高效执行[16] - 官方注重价值观引导,发布《输赢之外再看"常州梗"》等推文,并快速响应球迷诉求(如市长回复停车需求、座谈会收集建议)[10][11] 产业联动与城市形象 - 第七轮比赛以"平凡点亮理想"为主题推广本地制造业,理想汽车CEO李想现场助阵,奖品包含理想L6 Pro等产品[4][14] - 赛事热度延伸至营商环境宣传,如赞助商广告牌走红网络,展示常州包容开放的商业环境[14] - 计划延续城市热度,通过总结赛事经验推出更多品牌提升举措[17]
抖音生活服务“浪漫青岛”:拉动从流量到留量的城市消费增长
商业洞察· 2025-07-04 15:41
核心观点 - 抖音生活服务与青岛市商务局联合打造的「浪漫青岛」IP通过政企联动、内容营销和消费券加码等策略,成功将城市文化转化为消费动能,实现线上流量变现和线下商家增收的双重目标 [1] - 活动采用"政府扶持+商家合作+内容营销+消费券加码"的组合拳,构建了从文化场景化到消费拉动的完整闭环,推动城市品牌价值提升和区域消费升级 [1][9] - 活动期间总曝光量突破16.1亿,带动支付金额超过27亿,验证了抖音生活服务商业模型的有效性 [1][15] 政企联动策略 - 青岛市商务局提供政策支持,抖音生活服务整合本地餐厅、旅游景点等资源,推出三条打卡路线和9家看海首选店等浪漫攻略 [2] - 发放的"浪漫惊喜劵包"覆盖餐饮、酒店民宿等多种消费场景,4月25日-6月30日期间带动商家交易环比提升25% [2] - 平台达人作为"浪漫推荐官"在全网掀起城市探索热潮,带动青岛搜索热度增长18% [2] 线上线下联动效果 - 线上"毕业歌会"直播获得1.25亿曝光,800+专属套餐带动青岛搜索热度增长15% [4] - 线下"海风派对集"快闪活动吸引台东步行街日均客流超30万人次,显著提升"浪漫青岛"POI搜索量 [4] - 实现了从线上热度到线下消费的无缝衔接,驱动城市品牌和消费经济协同增长 [7] 商家案例表现 - 青岛啤酒博物馆通过日间剧游和夜间活动创新,推动支付GMV提升264%,核销率提升235% [10] - 炸鸡草FCM给料放题通过高频直播和精准投流,实现6月直播支付GMV环比增长100% [11] - 青岛红树林度假世界把握618大促节点,支付GMV环比增长234.69% [12] 商业模式验证 - 验证了"政府政策引导+平台流量精准匹配+商家供给优化+用户内容传播"模型的有效性 [15] - 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路径 [15] - 持续深化"政府引导、平台赋能、商家参与、用户共创"的四维协同机制 [18] 文化价值挖掘 - 深度挖掘青岛独特的海洋文化基因与城市文化基因,构建文化场景化到消费拉动的闭环 [1] - 融合胶东民俗、海洋文化、海鲜饮食和历史人文等多元魅力,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17] - 释放抖音在激活地方经济、传播地域文化方面的潜力,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18]
苏超“梗王” 输赢有道
四川日报· 2025-06-25 06:35
赛事热度与城市营销 - 常州队虽遭遇五连败且一球未进,但成为"苏超"最受关注的球队,被称为"梗王",其"笔画保卫战"话题引爆赛场内外 [5][6] - 单场观众达36712人,在线观看人数超837万人,均创"苏超"单场纪录,短视频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110亿次 [6] - 常州市通过"常州发布"公众号3天播发6条"苏超"系列视频,播放量超160万次,并与文旅联动推出"光头游客免费游"活动 [6] 票根经济与消费转化 - 常州通过19.9元足球票推出"票根经济+文旅市集+跨城礼包"组合拳,持票观众可领取电影票、景区门票及餐饮抵扣券 [8] - 网约车平台发放千万元出行补贴,首创宠物托管、行李驿站等十项暖心服务,带动酒店住宿和就餐人次增长20%以上 [8] - 针对南京游客推出"56789"专属折扣,涵盖景区门票5折、文博展览6折、演出7折等,将赛事热度转化为消费增量 [8] 赛事IP与城市联动 - "苏超"通过设计队徽、征集战歌、借"叫阵对手"宣传城市元素,如镇江香醋、南京盐水鸭等,强化城市IP [9] - 各城市推出"宠客"新招,包括景区免费、自驾游免费停车、客场球迷专列及"观鸟+观赛"套餐等 [9] - 赛事创新体现在传播赋能与城市幽默的化学反应,赛场成为文商旅展厅甚至招商引资平台 [9] 行业借鉴与建议 - 专家建议学习"苏超"需结合参赛城市文旅资源与消费场景,纳入赛事营销,并利用数字经济和新媒体宣传 [9] - "苏超"的成功秘诀在于政府部门俯身倾听需求,如更换更大主场、安排民企飞机表演等 [9]
银河以北都是河北
虎嗅· 2025-06-23 17:20
河北文旅营销活动核心观点 - 河北文旅通过短信轰炸启动城市营销 但意外引发年轻人自发参与的全球性网络狂欢 形成从官方宣传到全民玩梗的传播蜕变 [3][9][28] 营销策略与执行 - 采用短信轰炸式"饱和式电波攻击" 覆盖范围包括撒哈拉沙漠等极端偏远地区 [6][9] - 官方投放延伸至海外实体场所 包括荷兰Spui商场电子屏和全球多地广告位 [1][2] - 宣传口号"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成为核心传播内容 [9][17] 用户自发传播现象 - 网友在撒哈拉沙漠收到短信的荒诞经历引发3.2万次转发 形成初代网络梗 [1][9] - 年轻人自发制作宣传物料 5元小旗成为热门社交货币 淘宝销量创纪录 [16][27][29] - 全球地标出现自发宣传 包括东京塔 卢浮宫 纽约等国际地标被戏称为"河北文旅宣传栏" [2][23] 传播效果与影响 - 从线上P图发展到线下"赛博圈地" 形成全球范围的志愿宣传运动 [15][19][25] - 传播场景从旅游地标延伸至演唱会 毕业典礼等垂直场景 [26] - 成功提升河北文旅知名度 改变其作为"隐形中等生"的低存在感现状 [4][20][21] 现象级传播的驱动因素 - 荒诞感与现实撕裂感精准击中年轻人审美偏好 [10][12][14] - 低门槛参与和合法反叛特性激发创作热情 [15][16][30] - 成功将官方宣传转化为民间集体狂欢 实现传播效能的指数级放大 [12][28][30]
苏超,能否下沉到底?
虎嗅· 2025-06-05 20:11
苏超赛事概况 -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已成为继村BA、村超之后的现象级体育IP,获得央视报道并登上热搜 [2] - 赛事覆盖江苏省13个地级市,采用主客场制,辐射人口超1亿,规模接近职业联赛 [3] - 南京队vs无锡队比赛吸引15669名观众,远超同期中甲联赛南京城市队3318人的上座率 [4] 赛事组织特点 - 由江苏省政府主导创办,省长揭幕、副省长开球,地方政府深度参与运营 [12] - 采用举国体制办赛模式,场租和安保成本大幅降低,门票仅5-10元近乎免费 [19][20] - 与村BA/村超不同,苏超从创立初期就是政府主导的群众文化活动而非民间自发 [12][21] 社会效益分析 - 激发市民地域归属感,带动日常消费和体育产业发展,博主估算经济拉动效应显著 [14][15] - 填补江苏队解散后的足球空白,通过低门槛赛事实现足球运动下沉 [11][26] - 赛事定位为"足球庙会",兼具群众文化属性而非纯竞技目的 [7][8] 行业对比与启示 - 业余赛事关注度反超职业联赛(中甲),核心优势在于贴近市民的参与感 [5] - 中超俱乐部普遍依赖财政/国企供养,苏超模式提供轻资产运营新思路 [23][28] - 区域联赛填补中国足球金字塔塔基空白,但需警惕短期流量难以持续的风险 [25][26] 发展前景探讨 - 当前模式难以形成产业沉淀,建议探索与职业化接轨的区域联赛体系 [28] - 小城市球队无历史包袱,或可试验健康运营路径,中超俱乐部则负担沉重 [28] - 足球本质是制造快乐和情感连接,下沉市场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 [26][27]
为什么泉州遍地都是面瘫广告?
36氪· 2025-05-29 21:23
泉州面瘫广告现象分析 核心观点 - 泉州街头密集出现的红底黄字面瘫广告成为城市特色景观,并引发游客和网友广泛讨论[4][6][9] - 该现象由"马老怪"机构通过三轮车流动广告制造,意外形成互联网传播效应[61][65] - 面瘫广告高频出现与泉州特殊气候(强海风)导致的面瘫发病率存在潜在关联[51][55][58] 现象特征 - 广告视觉冲击力强:采用红底黄字设计,"面瘫"字样异常醒目[9] - 分布范围广:覆盖西街、钟楼、文庙、开元寺等主要旅游区域[6] - 传播效果显著:成为游客拍照打卡素材,在社交媒体形成二次传播[12][17] 地域文化关联 - 与晋江文学城"面瘫霸总"的文学形象产生戏谑性关联[25][26] - 部分本地人认为广告内容会周期性更换(如从胃病到鼻炎)[32] - 游客将广告与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城市气质结合记忆[71] 气候医学背景 - 泉州冬季强风(西伯利亚寒流+东海湿气)导致面瘫病例多发[55][56] - 沿海地区医院接诊面瘫患者数量显著高于内陆[58] - 医学数据显示70%面瘫病例与寒冷刺激直接相关[51] 营销机制分析 - 采用人力三轮车流动广告形式实现高密度曝光[6][12] - 通过游客自发传播完成从线下到线上的营销链路[65] - 统一使用"马老怪"品牌名称和联系方式形成品牌识别[61] 社会反应 - 游客初期误将"面瘫"理解为"面摊"产生喜剧效果[12] - 网友创作都市传说解释面瘫现象(如邪祟附体说)[29] - 真实患者分享被海风吹至面瘫的经历强化现象可信度[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