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众擎机器人JS01
icon
搜索文档
人形承压,四足补位,众擎、智元集体造“狗”,宇树模式成行业 “保命符”?
36氪· 2025-05-27 19:52
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 - 人形机器人赛道近期面临质疑,多位行业领袖认为其商业化能力不足,Marc Raibert称其为"炫耀而非生产力"[3] - 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公开表示不看好该方向,谷歌已出售/裁撤多家机器人业务[3] - 行业出现"实验室玩具"争议,银河通用创始人指出当前技术依赖预编程和遥控操作[3] 四足机器人战略转向 - 魔法原子、智元、众擎等头部厂商集体转向四足机器人产品开发[4] - 魔法原子推出具备多模态交互能力的导盲机器人,支持避障和购物辅助[5] - 智元计划Q2发布28自由度家庭四足产品,具备骑车等复杂运动能力[7][9] - 众擎发布JS01四足机器人并启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赛事[10][12] 企业技术路径选择 - 宇树科技通过四足机器人实现全球60%市场份额,再拓展至人形机器人[15] - 云深处和逐际动力均采取"先四足后人形"发展路径[15] - 四足产品可复用80%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显著降低研发成本[21][22] - 宇树已连续多年盈利,验证"四足技术沉淀-商业化-反哺人形"模式的可行性[17] 商业化逻辑演变 - 行业从单纯追求人形技术突破转向通过四足构建现金流[20] - 四足机器人在工业巡检和家庭服务场景已展现稳定性优势[23] - 纯人形本体厂商面临造血能力不足问题,需通过四足产品过渡[23] - 九号公司创始人认为商业化成功关键在场景需求而非形态[24] 行业生存策略 - "四足+人形"模式正成为主流战略选择[20] - 四足产品从技术备胎升级为商业化跳板[23] - 企业需在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间寻找平衡点[25] - 具备场景落地能力的企业更可能存活至人形机器人终局[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