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式高通量柔性电极

搜索文档
加速“侵入式”脑机接口研发,智冉医疗融资超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4 20:56
公司融资与团队背景 - 智冉医疗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 由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IDG资本联合领投 老股东元生创投、国寿资本、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联想创投、美团龙珠、BV百度风投跟投[1] - 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新一代技术研发及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1] - 公司自2022年成立以来已融资近5亿元[1] - 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方英为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研究员、科技部脑专项"神经记录与调控新技术平台"牵头人 长期从事柔性高通量电极与神经记录调控研究[1] -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宋麒为连续创业者 曾任国内AI医疗头部企业创始人、CEO 主导国内首张AI医疗三类证的临床转化与注册工作[1] 技术路线与研发进展 - 公司选择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路线 与国际同行Neuralink团队一致[2] - 自主研发的侵入式高通量柔性电极已同时获得中、美两国专利授权[2] - 电极采用超薄柔性材料 微米级厚度能大幅降低大脑占比与植入损伤 已通过生物相容性检测 力学性能与大脑组织匹配[2] - 公司布局侵入式脑机接口各关键环节 包括硬件系统、软件和解码算法、植入机器人等核心组件[3] - 建设千余平方米临床级微纳加工车间和GMP车间 实现临床级产品完全自主可控[3] 行业发展趋势 - 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高通量、高分辨率信号采集与精准神经调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 - 以侵入式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脑机接口正在开启高通量人机交互新纪元[2] - 高带宽人机交互从理论走向现实是脑机接口概念近年引发广泛关注的核心原因[2]
智冉医疗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专注于研发新一代侵入式柔性脑机接口平台
IPO早知道· 2025-08-12 13:00
融资情况 - 智冉医疗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由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IDG资本联合领投,老股东元生创投、美团龙珠、BV百度风投等跟投 [3] - 自2022年成立以来,公司融资总额近5亿元人民币,体现资本市场对其技术路线与商业化前景的高度认可 [3] 技术路线 - 公司锚定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路线,认为其在高通量、高分辨率信号采集与精准神经调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5] - 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被视为实现高通量人机交互的关键,代表脑机双向交互技术的终极形态 [5] 核心技术 - 公司自主研发的侵入式高通量柔性电极同时获得中、美两国专利授权,采用超薄柔性材料,大幅降低大脑占比与植入损伤 [7] - 独创防脱落电极设计,有效防止电极与脑组织相对运动,攻克长期信号稳定采集的业界难题 [7] 产业布局 - 公司布局侵入式脑机接口各关键环节,包括硬件系统、软件和解码算法、植入机器人等核心组件 [9] - 建设千余平方米的临床级微纳加工车间和GMP车间,构建从研发到规模化量产的完整闭环 [9][10] 政策支持 - 国家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鼓励创新脑信号传感元件、研发高精度手术机器人等 [10] - 政策导向与公司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公司将借助政策和资本加速核心技术突破与临床转化 [10] 投资方观点 - 君联资本认为脑机接口正经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跃迁,智冉医疗的技术有望解决重大疾病领域未满足需求 [11] - IDG资本看好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场景应用的巨大潜力,认为公司团队兼具技术积累和务实特质 [11] - 元生创投见证公司技术从实验室到临床的重大跨越,认为其将持续引领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价值兑现 [11]
「智冉医疗」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加速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转化 | 36氪首发
36氪· 2025-08-12 08:00
公司融资与团队背景 - 智冉医疗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 累计融资额接近5亿元 资金用于推进新一代技术研发及大规模临床试验 [1] - 融资由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管理)、君联资本、IDG资本联合领投 老股东元生创投追加大额投资 国寿资本、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联想创投、美团龙珠、BV百度风投跟投 [1] - 公司由方英博士和宋麒博士共同创立 方英为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科技部脑专项牵头人 宋麒曾任国内AI医疗头部企业创始人/CEO 主导国内首张AI医疗三类证临床转化与注册 [1] - 团队在柔性电极领域有多年积累 在哈佛大学合作期间研发出可应用于动物实验的超薄高通量柔性电极 实现全球首例自组装神经流苏电极公开发表 [1] 脑机接口行业政策与技术背景 - 脑机接口技术获政策与产业双重关注 科技部定义其为大脑与外部设备间建立信息通道实现直接交互的交叉技术 [2] - 国家医保局于2025年3月首次将脑机接口技术设立为独立收费项目 涵盖侵入式和非侵入式类型 为商业化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2] - 侵入式脑机接口通过电极直接植入大脑 实现原位采集高分辨率神经信号及精准调控神经元 被视为目前唯一能从单个到百万级别神经元全面记录与调控的方式 [2] - 行业技术焦点集中在信号采集质量、长期稳定性与植入安全性 从硬质电极向柔性电极演进可提高分辨率与稳定性并降低免疫反应风险 [4] - 侵入式脑机接口未来在治疗脊髓损伤、渐冻症、抑郁症等方向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4] 公司核心技术优势 - 专注于侵入式脑机接口方向 核心竞争力包括柔性电极、全植入式硬件系统及解码算法 [2] - 自主研发侵入式高通量柔性电极获中美两国专利授权 具备超高神经元采集效率 支持平均每通道采集超过一个活跃神经元 [2] - 电极采用可拉伸设计 减少植入后电极与脑组织相对位移 降低免疫炎症反应 突破传统电极长期采集信号不稳定瓶颈 [2] - 研发全植入式高通量无线信号采集系统 支持最高1024通道神经元动作电位精准采集 搭载植入式可充电电池并通过国际安全标准认证 [3] - 配套神经信号芯片体积缩小至硬币大小 系统功耗降低75% [3] - 自研深度神经网络算法提升信号质量与高维特征提取 通过自适应网络提升解码精度和通用性 [3] - 自建高精度脑电数据平台 拥有20TB以上动物神经元数据和6TB以上人类深部脑区数据 用于预训练神经元脑电模型以加速训练并提高解码性能 [3] - 研发多自由度植入机器人 支持微米级定位精度 可自由选择植入点数量、自动规避血管并规划安全位置 精准控制植入深度以实现快速自动化电极植入 [3] 产业化布局与全球行业动态 - 在北京昌平自建千余平方米临床级微纳加工车间和GMP车间 形成从核心器件研发到产品制造的完整能力 实现临床级产品自主可控与规模化生产 [3] - 全球脑机接口产业进入加速期 Neuralink等企业披露人体植入临床试验进展 初创科技企业推动更薄更柔性可植入电极进入临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