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无忧

搜索文档
当躺赢红利消退:工商业储能如何赢战?
行家说储能· 2025-08-01 17:59
行业变革与挑战 - 2025年中国工商业储能行业面临深度变革,政策与市场双重变量推动行业价值逻辑重构[2] - 136号文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394号文加速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新型储能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价值[2] - 全国多地分时电价机制调整,峰谷价差普遍收窄,传统依赖单一峰谷套利的模式面临根本性挑战[2] - 居高不下的运维成本和频发的安全风险加剧行业"收益不确定性"焦虑[2] 企业破局路径 - 行业进入"能力竞争期",企业需依靠技术创新、运营效率与生态协同等内生能力角逐[2] - 破解"收益-运维-安全"三重困局成为掌握新周期主动权的关键[2] - 弘正储能推出"储无忧"产品,通过"软硬件+服务"一站式模式构建全链路解决方案[2] 收益模型重构 - 电力市场化改革压缩传统峰谷套利空间,用户侧需求转向"综合价值创造"[4] - "储无忧"以数字化能力重构收益模型,依托"云边端协同+AI决策中枢"精准捕捉电力市场波动中的套利空间[4] - AI算法实现动态充放电策略优化,实测数据显示项目收益提升10%[6] - 提前布局电力现货交易,虚拟电厂平台搭载预测分析算法实现自动化交易策略生成[6] 运维效率提升 - 工商业储能装机量激增导致后市场运维压力指数级攀升,传统人工巡检模式效率低下[9] - "储无忧"构建"数据感知-智能决策-自主优化"的AI运维体系,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进化的技术升维[10] - 数字孪生与智能算法驱动的智慧运维系统提升储能系统"可用率",直接提高项目年收益[12] 安全体系升级 - 传统安全方案依赖"事后灭火"被动防护,难以应对热失控等隐蔽性风险[13] - "储无忧"以"三级预测+智能防护"重构安全逻辑,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15] - 物理防护采用7M感知系统与气溶胶/水漫灌组合消防方案,电气防护覆盖PACK级至系统级多重冗余设计[17] - 免费提供储能设备质量责任险,将安全承诺升级为"风险共担"商业信用[17] 行业竞争力重塑 - 弘正储能推出"储无忧"计划,以五大权益重塑行业服务范式,包括全场景服务定制、云端智慧运维终身服务等[19] - 通过技术赋能构建"收益可预期、运维可控制、安全可保障"的三维"确定性"能力,重构行业价值标准[21]
弘正储能创始人、董事长封安华:找准储能行业差异化突围之道
中国能源网· 2025-06-16 11:04
储能行业发展机遇 - 储能行业正经历从功能化设备向智慧化平台跃迁的技术变革,数字化能力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3][4] - "136号文"政策推动储能行业进入市场驱动新阶段,电力现货市场与虚拟电厂机制成熟将带来工商业储能认知拐点[3] - 行业终极形态将是虚拟电厂与电力交易的深度融合,需与电网深度交互实现电力系统调节价值[3] 弘正储能战略定位 - 选择差异化路径深耕工商业储能赛道,避开与头部企业在大型储能市场的资金资源竞争[2] - 聚焦项目分散、定制化要求高的工商业场景,以灵活性和数字化服务能力构建护城河[2] - 战略定力获市场验证,2025年3月以价格策略实现两天内斩获近3亿元订单[5] 数字化技术布局 - 研发投入占比超50%,超半数人员专注研发创新,形成AI算法、智能运维、电池安全诊断三大数字化产品体系[4] - 电力交易决策智能体实现电价精准预测与动态策略优化,新一代COSMOS 2.0平台融合智能运维与精准调控[4] - 构建"云边端协同+AI决策中枢"的"储无忧"产品,覆盖峰谷价差/辅助服务/电力现货/虚拟电厂等多维收益场景[5] 全球化战略实施 - 从泛全球化转向区域深耕,选择欧洲国家作为出海起点,在捷克和东欧探索本地化合作与联合品牌模式[6] - 依托中国制造业全产业链优势输出系统解决方案,而非单纯硬件供应[6][7] - 强调需具备对新能源发电、电网、用户及场景的系统性理解能力[6] 行业竞争逻辑 - 硬件趋同化背景下,软件与策略敏捷迭代能力成为价值创造新高地[5] - 工商业储能需打通硬件/软件/算法交易平台全系统,通过定制化方案创造客户价值[2] - 行业"两头卷"现状下,企业需回归市场化竞争本源,强化产品能力与服务黏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