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BMS
icon
搜索文档
“BMS第一股”高特电子创业板闯关:5年估值翻十倍
鑫椤储能· 2025-07-07 16:24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储能 资讯~ 2024年,是全球储能市场发展迅猛的一年:新增装机 188.5 GWh ,同比增长 80% 。行业高速 增长的背后,却是市场竞争冰火两重天。 2025年6月23日,深交所一则公告为高特电子 27 年的发展历程画上关键注脚 —— 其创业板 IPO 申请正式获受理。 根据招股书显示,此次 IPO高特电子计划募集资金 8.5亿元 , 在 此前最新估值已达 43.27亿 , 而其21年估值仅为 4 亿 ,短短几年翻了10倍。 其背后股东方更是成功汇集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深圳国资委四大央企资本,并引入招银国 际、阿特斯等数十家战略投资者和知名机构。 这家即将冠名为 "BMS第一股"的老牌企业,在穿越铅酸检测、动力电池、储能浪潮三次产业周期 后,终以创业板IPO之名叩响资本大门。 -广告- 高特电子产品 01 啃下"硬骨头" ,却没吃到肉 1998 年,中国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加速扩张,铅酸蓄电池作为后备电源的核心部件,其可靠性 与稳定性直接关乎系统安全,但行业普遍依赖 人工离线检测或简单电压监测,精度与效率瓶颈显 著。 彼 ...
高特电子创业板IPO获受理,储能BMS头部蓄势待发
全景网· 2025-06-30 08:54
6月23日,深交所官网显示,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特电子")创业板IPO申请正 式获得受理。这一消息在资本市场和新能源行业引发广泛关注,标志着这家专注于新型储能电池管理系 统(BMS)的企业,即将迈向资本市场的新征程。 高特电子作为一家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新能源产业中 占据重要地位。其核心业务聚焦于为市场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稳定且更具经济性的新型储能BMS 相关产品。BMS作为新型储能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犹如人体的"神经中枢",承担着对电池系统多维度 数据采集、诊断、安全管理和主动维护等重要职责,对于确保新型储能电池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产品应用领域,高特电子的储能BMS相关产品展现出广泛的适用性。其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电源 侧、电网侧的大型高压储能电站,在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等领域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公 司产品覆盖范围进一步延伸至数据中心、通信基站、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后备电源BMS,以及新能源汽 车、电动船舶等领域的动力电池BMS,还涉及电力检测等相关业务。不仅如此,高特电子紧跟国家电 力市场化改革趋势,基于BM ...
拟募资8.5亿,又一家储能企业IPO
行家说储能· 2025-06-24 13:20
IPO及募资计划 - 高特电子深交所创业板IPO已受理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储能BMS第一股" [1] - 拟发行不超过12,000万股A股 募资8.5亿元 其中6亿元用于储能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制造中心建设项目 2.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44亿元、7.7亿元、9.19亿元 复合增长率63.31% [5] - 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从77.73%提升至90.26% 2024年达8.29亿元 [7] - 2023-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904万元和8,704万元 两年累计1.66亿元 满足创业板上市标准 [7] - 综合毛利率从28.53%降至26.02% 反映行业竞争加剧 [8] - 研发费用从2,389万元增至6,378万元 营收占比维持在5%-7% [10] 市场地位与技术优势 - 属于第三方BMS专业厂商阵营 第三方BMS市场占有率超50% [11] - 位列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BMS企业TOP1 核心芯片GT1812实现国产化替代 [12] - 客户覆盖阿特斯、亿纬锂能、国家电网等头部企业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45.41% [13][15] 业务拓展与战略布局 - 构建"BMS+纵向一体化产业生态" 开发本地能量管理系统(LEMS)实现数据聚合 [16] - 已接入2,500余个微网站点 具备参与虚拟电厂和电力交易能力 [17] - 推出工商业储能全栈解决方案 向综合数据服务商转型 [18] - 数据服务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19] 行业竞争环境 - 大型储能项目客户议价能力强 叠加市场竞争导致中标价格下降 [9] - 储能行业参与者增多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8]
高特电子创业板IPO已受理 为新型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相关产品提供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6-24 07:15
根据CESA发布的《2024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公司位列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BMS企业TOP10 名单第一位;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国家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监测信息平台联合发布的《2024年度 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末,已投运电站装机占比前五位的BMS厂商包括高特电 子、协能科技、海博思创、比亚迪、阳光电源。 公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投资于以下项目: 招股书显示,高特电子主要面向新能源产业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稳定且更具经济性的新型储能电池 管理系统相关产品,连续三年在大型储能领域BMS产品出货量保持行业前列,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新 型储能系统安全与价值提升解决方案的核心供应商。 BMS是新型储能系统的"神经中枢",用于对电池系统多维度数据采集、诊断、安全管理和主动维护,确 保新型储能电池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经济运行。 按照下游应用领域划分,公司主要产品为储能BMS模块及相关产品,并依托BMS数据采集与聚合的特 性,拓展了一体化集控单元及数据服务,同时涵盖后备电源BMS、动力电池BMS等产品。 智通财经APP获悉,6月23日,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高特电子 ...
AI炸场!35家储能企业同台竞技
行家说储能· 2025-06-13 18:10
展会概况 - 2025年全球用户侧储能产业价值峰会暨应用示范展圆满收官,展会由光伏展转型为储能展,储能企业数量、产品含量及热度显著提升[1] - 展会聚焦第三代电芯定义权、136号文响应方案、光储电站经济性评估及AI+工商业储能系统等热点[1] - 多家企业签署GWh级订单:瑞浦兰钧超20GWh、国轩高科3GWh、蜂巢能源2.1GWh[1] 参展企业及产品亮点 采日能源 - 发布Serlattice G3 10MWh智储系统,实现高容量、低LCOS与易配置的统一[5] - 推出星链系列261kWh工商业户外柜(支持峰谷套利等6种模式)及星汉系列1.5MW/3MWh集装箱系统[5] - 发布智慧能源运营服务平台,提供覆盖投资-建设-运营的全生命周期零碳解决方案[3] 中车株洲所 - 发布构网型储能系统及"云枢"储能变流器(功率密度提升22%,毫秒级电弧扑灭)[6][8] - 推出零碳园区智慧能源平台,集成DC1000V/1500V储能柜等多元产品[8] - 与宁德时代签订2025年框架协议[8] 华为数字能源 - 全球首发FusionSolar9.0构网型光储解决方案,支持全场景构网与"端-边-云"智能管理[10] - 具备短路电流支撑等6大核心能力,适配调峰/调频等商业模式[12] 比亚迪储能 - 展示源网侧MC Cube-T Pro BESS 6.4MWh系统(温差±2℃)及工商业Chess Plus(循环寿命>10000次)[13][15] - Chess Plus采用ALL in One设计,系统组件减少55.6%,运维项目减少43%[15] 南都电源 - Center L Ultra 6.25MWh系统实现放电量提升8%,Center L Max 8.338MWh单箱能量密度提升167%[21][22] - 与太蓝新能源合作开发固态电池储能应用[23] 亿纬锂能 - 全球首发836kWh分体式模块柜,支持扩展至5MWh,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65%[24][27] - 采用"热电分离"设计,防火层面积增加15%[27] 蜂巢能源 - FlexPod积木式储能系统实现20尺集装箱9MWh容量,结构强度提升30%,运输成本降13%[85][87] - 采用短刀叠片电芯技术,零部件数量精简36%[85] 格力电器 - 光储直柔能源站2.0体积减小21.8%,功率密度提升21.8%,调试周期缩短5天[58] - 兆瓦级钛酸锂储能系统可在-40℃运行,已应用于高寒地区风光储项目[59] 技术趋势 - **构网型技术**:华为/中车/上能电气等企业推出支持虚拟惯量支撑、黑启动等功能的解决方案[10][12][43] - **液冷系统**:盛虹动能Voltus Pro温差<2℃(寿命延长2年),远东电池PowerPLANT 520 PLUS温差≤2.5℃[68][83] - **大电芯应用**:国轩高科588Ah电芯、林洋能源628Ah液冷PACK、永泰数能314Ah系统(成本降15%)[29][78][97] - **AI集成**:海尔新能源AI+工商业系统实现90%运行效率,昱能科技AI电价预测平台获售电资质[46][107] 合作动态 - 海博思创与华为数字能源等6家企业签署多场景生态协议[18] - 远东电池与宁德时代等5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84] - 东方电气与特隆美储能等4家企业签约光储项目[103]
储能安全的“中医智慧”,如何突破被动式安全管控模式?
全球储能行业安全挑战 - 全球储能装机规模持续攀升但安全事故频发,热失控导致的火灾占事故总量较高比例[2] - 电池性能梯度衰减、电芯离散性扩大及隐性失效因子累积等问题在传统BMS监控盲区中恶化[2] - 行业需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治理",构建源头预防机制是破局关键[2][24] 弘正储能技术创新 - 公司推出"外挂式AI电池安全智能诊断预测装置",获2025年ESIE储能国际峰会TOP10奖项,突破传统BMS被动监测局限[3][5] - 产品融合多物理场耦合建模与高维数据特征提取技术,延长电池组循环寿命约8%[7] - 技术核心为云-边-端协同智能防护网,包含全域感知、智能诊断、动态均衡三大引擎[8][10][12] 核心技术细节 - **全域感知系统**:内嵌7M(电压/电流/温度/内阻/压力/气体/颗粒)多维度感知,毫秒级捕获电芯微观参数[8] - **智能诊断网络**:端-边AI双层故障诊断算法识别微短路等故障,云端数字孪生实现热失控分钟级预警、SOH预测误差≤1.5%[10] - **主动修复技术**:介入式主动均衡提升放电深度2%,高频微电流脉冲修复使析锂风险降低70%[12][14] AI与闭环管理 - 融合DeepSeek大模型实现部件级故障诊断与智能运维,24小时内自主更新知识图谱应对新型故障[15][16][18] - AI实时解析数据流生成可视化安全报告,推动运维从"经验驱动"转向"知识驱动"[18] 行业战略与价值 - 公司提出安全是"资产增值杠杆支点",通过全栈自研实现电芯级追踪、模组级平衡、系统级联防联控[21][23] - 技术架构将安全从"硬件堆砌式被动防护"革新为"智能预测主动防御",达成安全与运营效益动态平衡[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