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体化集控单元及数据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高特电子创业板IPO获受理,储能BMS头部蓄势待发
全景网· 2025-06-30 08:54
公司概况 - 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申请正式获得深交所受理,标志着这家专注于新型储能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企业迈向资本市场 [1] -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核心业务为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稳定且经济的新型储能BMS产品 [1] - BMS是新型储能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电池系统数据采集、诊断、安全管理和主动维护等职责,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起决定性作用 [1] 产品应用 - 储能BMS产品广泛应用于电源侧、电网侧的大型高压储能电站,以及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等领域 [2] - 产品覆盖范围延伸至数据中心、通信基站、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后备电源BMS,以及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等领域的动力电池BMS [2] - 基于BMS数据采集与聚合特性,公司研发出一体化集控单元及数据服务,实现微网设备监控、故障诊断及能量管理等关键功能 [2] 市场地位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跻身已投运电站装机占比前五位的BMS厂商行列 [3] - 在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BMS企业TOP10名单中位居榜首 [3] - 核心客户覆盖阿特斯、亿纬锂能、海辰储能、中车集团、赣锋锂业、国家电网等头部储能集成商和电芯企业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441.62万元、77837.92万元和91851.98万元,复合增长率达63.31% [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375.26万元、8822.92万元和9842.23万元,展现较强盈利能力 [4] - 计划募集资金8.5亿元,主要用于储能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制造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4] 发展挑战 - 2022-2024年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85亿元、4.02亿元及5.0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3.49%、51.62%和55.10% [5] - 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045.59万元、-11566.65万元和994.50万元,经营性现金流面临压力 [5]
高特电子创业板IPO获受理 拟募资8.5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24 19:12
公司概况 - 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获受理,拟募资8 5亿元 [1] -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新型储能电池管理系统(BMS)产品 [1] - 连续三年在大型储能领域BMS产品出货量保持行业前列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电源侧 电网侧大型高压储能电站 工商业储能 户用储能等领域 [1] - 产品线还包括后备电源BMS 动力电池BMS及电力检测等相关业务 [1] 行业地位 - 位列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BMS企业TOP10名单第一位 [2] - 截至2024年末,在已投运电站装机占比前五位的BMS厂商中排名第一 [2] - 核心客户覆盖阿特斯 亿纬锂能 海辰储能 中车集团 赣锋锂业 国家电网等头部企业 [2] 技术优势 - BMS是新型储能系统的"神经中枢",负责数据采集 诊断 安全管理和主动维护 [1] - 研发了融合微网负荷 储能 光伏 充电桩等数据的一体化集控单元及数据服务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3 46亿元 7 79亿元和9 19亿元 [3]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375 27万元 8823 11万元和9842 36万元 [3] 募资用途 - 拟募资8 5亿元用于储能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制造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3] - 项目旨在扩建产能 自建SMT生产线 减少委外加工 增强规模化低成本竞争优势 [3] - 报告期内产能利用率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现有产能无法满足业务扩张需要 [3]
拟募资8.5亿,又一家储能企业IPO
行家说储能· 2025-06-24 13:20
IPO及募资计划 - 高特电子深交所创业板IPO已受理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储能BMS第一股" [1] - 拟发行不超过12,000万股A股 募资8.5亿元 其中6亿元用于储能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制造中心建设项目 2.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44亿元、7.7亿元、9.19亿元 复合增长率63.31% [5] - 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从77.73%提升至90.26% 2024年达8.29亿元 [7] - 2023-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904万元和8,704万元 两年累计1.66亿元 满足创业板上市标准 [7] - 综合毛利率从28.53%降至26.02% 反映行业竞争加剧 [8] - 研发费用从2,389万元增至6,378万元 营收占比维持在5%-7% [10] 市场地位与技术优势 - 属于第三方BMS专业厂商阵营 第三方BMS市场占有率超50% [11] - 位列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BMS企业TOP1 核心芯片GT1812实现国产化替代 [12] - 客户覆盖阿特斯、亿纬锂能、国家电网等头部企业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45.41% [13][15] 业务拓展与战略布局 - 构建"BMS+纵向一体化产业生态" 开发本地能量管理系统(LEMS)实现数据聚合 [16] - 已接入2,500余个微网站点 具备参与虚拟电厂和电力交易能力 [17] - 推出工商业储能全栈解决方案 向综合数据服务商转型 [18] - 数据服务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19] 行业竞争环境 - 大型储能项目客户议价能力强 叠加市场竞争导致中标价格下降 [9] - 储能行业参与者增多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