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型寿险产品

搜索文档
存款利率七连降,寿险保费逆势高增行业加速转型
环球网· 2025-06-10 14:41
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 - 自2022年4月以来存款挂牌利率历经七次下调 2024年5月20日第七次下调后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 中小银行也纷纷跟进 [1] 寿险业务逆势增长 - 2022年以来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与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逐年递增且增速加快 2024年寿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19万亿元 同比增长15.45% 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3] - 储蓄型寿险产品吸引力提升是寿险保费增长主因 银行存款"保值增值"属性弱化 保险产品兼具保障与投资功能 成为居民储蓄"避风港" [3] - 多数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仍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 对资本市场投资能力较低的消费者而言是较好选择 [3] 低利率环境对保险业影响 - 短期利好储蓄险销售 长期加剧险企利差损风险 利差是人身险公司主要利润来源 利率中枢下移使资金运用收益率下降 负债成本刚性 [3] - 监管部门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 建立随行就市的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 已发布的两期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呈下降趋势 [3] 保险公司产品策略调整 - 加大浮动收益型产品供给 今年一季度人寿保险中分红型 万能型产品占比近四成 年金保险中此类产品占比超三成且较去年上升10个百分点 [4] - 多家上市险企高管表示将加大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供给 [4] - 长远来看保险公司需从"储蓄替代"向"风险保障 + 长期财务规划"价值回归 注重产品风险保障功能 [4] - 保险公司正逐步转向风险管理行业 提供全方位风险管理服务 有望成为对利率相对不敏感的行业 [4]
存款利率七轮下调跌入“1%” 时代 储蓄型保险产品“风景独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20:36
存款利率下调与寿险业务增长 - 2022年4月以来存款挂牌利率经历七次下调,国有六大行活期存款下调5bp,定期存款下调15-25bp,3年、5年期调降幅度更大,1年期定存利率降至1%以下[2] - 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连续三年正增长,2022年增速4.58%,2023年增速9.14%,2024年增速11.15%,寿险业务2024年增速达15.45%[3][4] - 57%的消费者通过保险进行财富管理,保险成为仅次于银行理财的第二大财富管理方式[5] 储蓄型寿险产品吸引力提升 - 低利率环境下储蓄型寿险产品相对吸引力增强,其定价利率通常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6][7] - 寿险产品期限长(十几年至终身),能提供跨越经济周期的稳健收益保证,而存款类产品最长期限通常为3-5年[8] - 存款利率下调促使居民资产配置偏好从高收益资产向稳健类资产转移,从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转移[8] 保险公司产品策略调整 - 保险公司加大分红型、万能型等浮动收益型产品供给,2024年一季度分红型、万能型人寿保险占比近四成,分红型、万能型年金保险占比超三成[11][12] - 多家上市险企表示将重点发展分红险产品,中国平安预计分红险占比持续增加,新华保险将加大分红型产品转型[13] - 浮动收益型产品可降低保险公司刚性负债成本,让投保人分享投资收益,同时减少对传统固定收益型产品的依赖[12] 行业转型与风险管理 - 保险公司正从依赖"保费增值"或"承诺固定返还"的金融经营模式转向提供风险管理服务,涵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到事后补偿的全方位解决方案[14] - 在低利率环境下,行业需要从"储蓄替代"向"风险保障+长期财务规划"价值回归,更加注重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功能[15] - 保险产品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风险保障功能,而不仅仅是资金保值增值[7] 利差损风险与监管应对 - 低利率环境下人身险公司面临利差损风险,资产收益难以覆盖负债成本[9] - 监管部门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分红型为2.0%,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9] - 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从1月的2.34%降至4月的2.13%,呈下降趋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