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商超服务机器人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扎堆炫技,有人翻车,然后呢?能否倒逼行业发展
南方都市报· 2025-04-27 20:57
机器人行业"炫技"现象 -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密集展示高难度动作如后空翻、鲤鱼打挺、缝合葡萄皮、调酒等,远超基础移动避障功能[1] - 宇树科技3个月内发布8条"炫技"视频包含跳舞、打功夫、侧空翻等动作,并在视频标注"原速实拍非AI生成"[4] - 深圳众擎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前空翻,上海智元机器人学会缝合葡萄皮,强脑科技智能仿生手实现5指协同操作[6] "炫技"的技术内涵 - 动作主要考验机器人迅速移动、关节多维扭动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同时强调观赏性[8] - 这些动作整合了机器人的感知、认知与执行能力,测试动态平衡、灵活性和复杂环境交互能力[8] - 体现"具身智能"水平,该概念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验证机器人公司的重要标准[9] - 马拉松展现硬件耐久性,打功夫/后空翻展现硬件灵活性,但智力水平仍需提升[9] 行业争议与反思 - 北京半马20支参赛队伍仅5支完赛,宇树机器人摔倒引发稳定性质疑[10][11] - 部分从业者认为存在过度宣传,可能误导公众对技术成熟度的认知[13] - 需区分表面发展与深层次发展,真正落地需要泛化理解、推理和任务执行能力[13][14] - 过度依赖"炫技"可能导致偏离实际需求,放大行业泡沫[20] "炫技"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 马拉松等挑战倒逼技术进步,发现问题促进算法和硬件优化[14][18] - 吸引上下游企业参与完善产业链,推动行业标准化[18] - 扩大品牌宣传效果,利用猎奇心理增强"未来感"吸引关注[23] - 2024年前3个月机器人赛道融资102起,人形机器人领域超20起,腾讯等大厂加码投资[21][22] 商业化探索方向 - 擎朗智能推出服务机器人XMAN-R1,实现点单-配餐-送餐闭环,强调"岗位化"落地理念[19] - 雅可比开发商超服务机器人,通过口头指令完成补货拣货等实际任务[19] - 行业需平衡技术展示与实际应用,避免停留在表演性质功能开发[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