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rainCo智能仿生手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经济面面观|“人工智能+” 如何重塑生产生活范式?
新华社· 2025-10-22 16:07
0:00 今年八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 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人工智能+"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它正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在医疗、金融等领域掀起变革浪 潮,成为我们守护幸福、提升生活品质的"新伙伴"。 2025年9月6日,在重庆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生活家居机器人与观众握手。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9月15日,在湖南湘江新区长沙智谷,观众使用颈部超声诊断机器人进行体检。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金融领域同样因"人工智能+"焕然一新。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交易及资产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周炜提到, AI成为守护老百姓"钱袋子"的忠诚卫士。通过人工智能助手客服体系,精准识别客户意图,为客服提供 沟通技巧,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守护客户资金安全。未来,金融机构有望从提供标准化产品,转变为 懂客户且更安全的 "智慧伴侣"。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总工程师王资凯指出,"人工智能+"带来革命性改变,泛化能力、交互界面、开发 生态都实现跃迁式变革。 2025年7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一名 ...
跑步入场:人形最火爆,工业先落地
经济网· 2025-10-16 16:27
文章核心观点 - 具身智能产业正快速发展,机器人产品在智能性、感知能力和灵活性上显著提升 [1]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具身智能的终极形态,但技术成熟和商业化落地预计仍需5至10年 [7][8][9] - 相较于人形机器人,产业智能化是更具现实意义和更快落地的方向,尤其在工业等B端领域 [10] - 传统行业企业与科技公司正积极涌入具身智能领域,市场将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 [16] 具身智能产品形态分析 - 协作机械臂优势在于精度高、技术成熟、投资回报率清晰,但柔性不足,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 [7] - 四足机器人(机器狗)优势是环境适应性强、越障能力强,但负载小、交互弱,应用于巡检、消防等特定市场 [7] - 轮式/履带式移动机器人优势是承载能力好、稳定性高、成本较低,但地形受限,应用于物流仓储、安防等领域 [7] -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最佳载体,能在人类设计空间中移动操作,但技术复杂、成本较高 [7] 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前景 - 工信部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后的颠覆性产品 [7] - 行业共识认为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距离尚远,目前处于技术攻坚和早期阶段 [8][9] - 中国发展人形机器人拥有得天独厚的市场和应用优势,有望在全球占据重要一席之地 [9] 产业智能化落地案例 - 博铭维公司专注于特种机器人,提供城市管网数据信息化+特种机器人+专业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10][12] - 博铭维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15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过4000家客户,产品售价仅为欧洲品牌的五分之一 [12] - 公司通过聚焦垂直领域和应用场景,分阶段拥抱具身智能,满足机器替代的强烈需求 [11][12] 市场参与者与投资逻辑 - 互联网大厂和头部科技公司投资具身智能旨在抓住新产业机会并与现有业务生态协同 [16] - 汽车主机厂及零部件企业投资逻辑在于技术复用、供应链协同和市场增量挖掘 [16] - 具身智能的本体制造与新能源汽车有70%至80%的供应链可共用,智能驾驶技术与具身智能高度同源 [16] - 市场需警惕部分公司仅具备本体制造能力却获高估值,以及上市公司蹭热度提升股价的行为 [17][18]
“广交”世界 解锁杭州外贸活力密码
中国经济网· 2025-10-15 08:47
广交会杭州交易团整体表现 - 第137届广交会杭州交易团意向出口成交金额达9.34亿美元,实现同比近5%的稳健增长 [1] - 杭州交易团荣获最佳组织奖,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的BrainCo智能仿生手荣膺设计创新奖年度大奖至尊金奖 [1] - 第138届广交会杭州交易团共组织1065家企业参展,以更优产品矩阵和更高层次竞争优势展示实力 [1] 企业产品创新与绿色战略 - 浙江天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高质量与绿色化为产品核心,选用优质环保材料并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降低碳排放 [2] - 天杰实业通过布局高门槛认证与复杂工艺产品构筑壁垒,降低价格竞争压力,并对大众产品降本增效守住利润底线 [2] - 杭州长命电池有限公司每年研发资金稳定在2000余万元,占营收比例约3%,其999高级燃气灶专用电池拥有无汞无铅无镉等专利,点火次数达5086次 [2][3] 市场拓展与本地化策略 - 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携高性能和经济型两大系列朝阳轮胎亮相,精准适配不同国家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4] - 中策橡胶推出两个车胎智慧研发系统,以数字化技术贯通生产与研发全流程,实现生产效率与技术精度双提升 [4] - 杭州三束照明有限公司首发新品太阳能壁灯采用分体式设计,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巧的优势,有效降低仓储与运输成本 [4][5] - 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已在全球设立多个海外办事处,形成总部管控与本地运营相结合的高效体系 [5] 政府外贸服务与支持体系 - 杭州构建1+2+N外贸服务链,覆盖法律、金融、物流、产业等多个关键领域,打破企业出海壁垒 [6] - 今年1-9月,海外杭州自办展已在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举办7场展会,带动550余家杭州外贸企业达成意向订单10.8亿美元 [6] - 海外杭州通过两降两升举措精准发力,降低出行、参展费用,提升品牌形象和AI应用,并计划在2025年保持办展面积和企业参展规模全国第一 [6] - 今年1-8月,杭州市累计实现出口4080.50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32% [7]
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加速脑机接口技术落地
证券日报· 2025-09-19 00:25
行业标准建设 - 国家药监局批准发布《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 术语》行业标准 明确界定相关术语与定义 将于2026年1月1日实施 为研发、审评、监管及临床应用搭建"通用语言"体系 [1]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医保局今年3月印发指南 创新性设立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取出费及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三大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首次提供清晰定价分类标准 [2] - 浙江省医保局今年5月出台通知 对三类脑机接口医疗服务给出具体定价:侵入式置入费6580元/次 侵入式取出费3150元/次 非侵入式适配费960元/次 [2] - 浙江省医保局今年8月发布通知 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纳入省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按乙类项目管理 个人先行自付比例为10% [2] - 明确的收费依据推动技术规范化应用 纳入医保减轻患者负担并积累临床案例 吸引企业与资本关注 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3] 市场规模预测 - 麦肯锡预测 2030年脑机接口在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亿美元 其中严肃医疗潜在应用规模150亿美元 消费医疗潜在应用规模250亿美元 [4] 企业布局与进展 - 创新医疗通过参股博灵脑机涉足脑机接口领域 其新品"赛博灵科AC5"即将上市 为国产首款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家用型上肢运动功能辅助与增强系统 [5] - 三博脑科医院管理集团联合南开大学等完成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试验 实现临床应用关键性跨越 [5] - 浙江强脑科技专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 推出"BrainCo智能仿生手"等多款智能假肢产品 [5] 技术发展前景 - 脑机接口技术将持续在精度、延迟、稳定性等核心指标上提升 应用场景将从当前少数疾病治疗拓展到更多医疗领域 [6] - 脑机接口医疗应用迎来政策、标准、资本与技术的多重利好 在合规性、临床价值与商业模式上实现突破将成为抢占先机的关键 [6]
直击2025外滩大会:AI成果与机器人齐飞,技术将重塑人类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9-12 00:24
大会概况 - 2025外滩大会于9月10日至13日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举行 主题为"重塑创新增长" 设1场开幕主论坛、40多场开放见解论坛、2场全球主题日论坛、10多场创新者舞台、10000平米科技展览及5000平米科技集市 [1] -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表示AI领域明年应用将大爆发 新创业机会涌现 [1] AI医疗健康应用 - 蚂蚁集团推出AI健康应用AQ 用户可通过拍照实现皮肤检测、舌苔分析、毛发评估等功能 并提供AI诊室和健康档案服务 已覆盖浙江省全境医院 正与全国医院洽谈合作 [2] - 蚂蚁集团AI健康管家AQ全端用户突破1.4亿 连接全国超5000家医院和近100万真实医生 帮助超300名医打造AI分身 [4] - 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强调AI医疗需人机结合 通过AI赋能专科医生能力拓展和多学科会诊 [4] 智能穿戴与支付创新 - 杭州灵伴科技与支付宝合作推出AR眼镜支付功能 用户通过Rokid眼镜注视付款码并语音指令即可完成支付 [4] - 亮亮视野Leion Hey2 AR眼镜重49克 续航8小时 支持实时翻译100多种语言且延迟低于0.5秒 将于10月在中国大陆和韩国上市 12月进入欧美市场 [5] - 支付宝"碰一下"功能已覆盖超1000个场景 用户规模突破2亿 支持支付、快递取件、博物馆导览等功能 并与分众传媒合作推出电梯广告互动红包功能 [7][8]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 - 大会聚集40家具身智能企业 包括智元、开普勒、傅利叶、卓益得等 展示机器人敲鼓、互动交流、足球比赛和拳击表演 [10] - 傅利叶GR-3人形机器人专为交互陪伴设计 集成听觉、视觉、触觉感知模块 具备声源定位和触觉感知功能 目前处于预售阶段 [12] - 傅利叶ArmMotus™ EMU上肢康复机器人和ExoMotus™ M4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已应用于社区卫生中心和三甲医院 帮助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 [14] 智能仿生设备 - 强脑科技BrainCo智能仿生手通过传感器采集神经电和肌肉电信号 经AI算法识别运动意图 可实现弹琴、咖啡拉花、骑车等精细操作 [16] - 使用者反馈智能仿生手显著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帮助恢复日常活动参与度 [16]
“人工智能+”加速释放强劲动能——透视我国智能经济发展新趋势
新华网· 2025-09-11 20:14
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支持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3] - 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600亿元 编制人工智能科技伦理服务管理办法 累计研制核心技术领域标准240余项[10] - 中国已建成3.5万余家基础级、6300余家先进级、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设立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10] 智能交通与飞行汽车 - 长安汽车展出"EH216-S"飞行汽车 已获国家民航局型号合格证 可实现无人驾驶并应用于城市空中交通[4][6] - 大疆创新C100无人机最大飞行高度达1500米 最大载重100公斤 较去年C30机型的500米高度和50公斤载重大幅提升[8] - 智博会展示多品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包括长安、赛力斯、比亚迪、特斯拉、丰田等[6] 机器人技术突破 - 人形机器人迭代速度从两年一次提升至一年两次 乐聚机器人展示"夸父"人形机器人[8][10] - 机器狗展示载歌载舞技能 生活家居机器人与观众互动[6][14] - 外骨骼机器人帮助瘫痪患者行走 广州视鹏科技产品助力双腿瘫痪十余年患者迈步[16] 智能生活应用 - 海尔智家推动全屋智能定制 通过数据互联构建连贯智能生活体验[12] - 智能家居系统实现自动光线调节、食谱推荐、设备联动预热等功能[11] - 智能仿生手价格仅为进口产品五分之一 帮助截肢患者弹奏钢琴[17] 行业规模与企业增长 -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5000家 5年内从1400余家增长至超5000家 平均每11小时诞生一家企业[8] - 人工智能迈入"技术突破—场景落地—生态构建"新阶段 产业变革红利加速释放[10] 医疗教育领域应用 - 沪渝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AI+县域医共体" 辅助三级医疗机构门诊预问诊和诊疗[14] - 科大讯飞"AI+人社"通过大模型分析5年岗位迭代趋势 为劳动者提供培训路径[14] - 中国电信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实现AI助管、助服、助教、助学 在多所大中小学试点[14] 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 - 智博会汇聚全球600余家中外企业 主宾国新加坡携12家企业展出智慧城市治理平台等创新成果[18][20] - 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 成立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22] - 国家电网光明电力大模型助力巴西电网运维 华为为南非铁路部署智能系统提升安全效率[24] 普惠性技术推广 - 柬埔寨智慧农场计划使罗氏沼虾苗种成活率和质量提升 每公顷年收入从1000美元增至3000美元以上[22] - 盲文点显器为视障人群提供高效阅读体验 智能技术覆盖从城市到乡村、青少年到银发族群体[17]
当中国极客们不再仰望硅谷:本土科技偶像的时代来了 | 深网
金十数据· 2025-08-07 20:06
公司发展历程 - 强脑科技于2015年由韩璧丞在波士顿地下室创立 专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3][8] - 2017年实现固态凝胶电极量产 攻克脑电信号精准采集难题[16] - 2018年迁至杭州未来科技城 开发全球首款直觉神经控制智能仿生手[18] - 2019年登上《时代》杂志的智能仿生手已帮助残障人士完成弹琴和攀岩等任务[5] - 2025年计划帮助100万肢体残疾者和1000万受孤独症等疾病困扰者[21] 技术突破 - 研发固态凝胶电极 实现无需洗头涂膏的脑电信号采集 用户体验如佩戴耳机般便捷[16] - 智能仿生手具备五指独立控制功能 算法可自适应学习不同用户的神经信号模式[18] - 新一代灵巧手产品Revo2推出 灵巧手工程量占人形机器人研发的一半[21] - 非侵入式方案已在神经假肢和自闭症干预等领域落地 而侵入式方案仍处早期临床阶段[21] 行业地位 - 与Neuralink并列为脑机接口领域全球研发投入最大、募资金额最大的两家企业[3][20] - 拒绝数亿美金收购要约 工程师团队集体坚持为残障人群开发产品[20] - 计划赴港或内地上市 正在进行上市前融资[21] 中国科技崛起 - DeepSeek登顶中美苹果商店免费榜 在美区力压ChatGPT 导致OpenAI紧急开放免费模型[22] - 英伟达股价一日暴跌16.86% 因中国技术范式重构竞争规则[22]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H1在2025年春晚表演后官网访问激增瘫痪 订单暴涨十倍[21] - 中国创业者正以原创性突破重新定义规则 如将人形机器人成本降至行业1/3水平[8] 代表人物与合作 - 韩璧丞与黄仁勋、DeepSeek梁文锋、游戏科学冯骥和宇树科技王兴兴等创业者有深度交流[4] - 2025年7月成为香港特首顾问团新成员 坐在特首李家超左侧位置[6] - 这群新生代领袖被描述为纯粹科研工作者 专注产品给世界带来的改变[5]
人机共舞,蓝思科技携十余款机器人亮相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
长沙晚报· 2025-08-02 21:27
机器人技术展示 - 蓝思科技在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上展示多款机器人产品及核心部件,展台成为全场焦点[1] - 展区呈现未来感互动空间,包括"猜拳大师"机械手、"全能管家"零次方机器人、灵初智能自主打包机器人等产品[2] - 具身工业机器人基于六维力控传感器精准组装指尖陀螺,谐波减速器、灵巧仿生手等核心部件展示技术积累[4][2] 技术研发与生产能力 - 公司拥有近30年消费电子与智能汽车精密智造经验,形成"设计-智造-交付"一站式服务能力[5] - 自主研发六轴机器人、AOI视觉检测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应用于自有产线提升效率[6] - 量产六维力矩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等关键部件,具备曲面玻璃显示技术等外壳解决方案[6] - 全球9大研发生产基地和CNAS认证品控体系解决高精度零部件加工与规模化生产难题[6] 软件与智能化能力 - 具备具身智能算法研发、机器人操作系统、技能开发等软件技术能力[6] - 实现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灵巧移动操作控制,持续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6] - 2024年起已为合作伙伴交付数百台整机,产能与价值量持续攀升[6] 战略布局与合作 - 2016年起布局工业机器人领域,产品包括无人搬运机器人、智能复合机器人等[6] - 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湖南智启未来科技,共同开发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7] - 构建多元场景创新闭环,拓展工业智造、商业服务、家用服务等应用场景[7] 未来发展方向 - 深化AI与机器人技术融合,打造"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具身智能体系[7] - 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功能型向通用型进化,引领人机共生新纪元[7]
杭州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
杭州日报· 2025-07-29 10:36
杭州科技创新发展 - 杭州从"电商之都"向"科创名城"转型,坚定实施创新强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13] - 杭州推出"3个15%"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新增财力15%用于科技投入,产业政策资金15%投向新质生产力[16] - 杭州企业创新特征显著:80%市重大项目由企业承担,80%研发投入来自企业,80%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18] 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 - 杭州形成"1+2+33+7+N"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实现从无到有[17] - 白马湖实验室100%研究生课题源自企业问题,杭州光机所帮助科学家团队搭建股权结构[21] - 良渚实验室创办"双创博士学院",推动有组织科研向有组织创业转变[21] 科技企业创新成果 - 宇树科技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金球奖,通义千问和DeepSeek进入全球大模型榜单前列[12] - 零跑汽车通过全域自研登顶中国造车新势力销量榜首,进入20多个国际市场[15] - 强脑科技实现全球首个便携式高精度脑机接口产品10万台量产[15] 人才发展机制 - 杭州推行"校企双聘"模式,已有7个试点案例和247位"科技副总"[19] - 浙江工业大学专家翁堪兴作为"科技副总"研发量子重力仪打破国外垄断[20] - 杭州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以科技创新前沿为考量,给予320家企业5264个高层次人才名额[21] 科技成果转化 - 杭州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布局36家概念验证中心和5家中试平台[23] - 上半年杭州完成技术交易额624亿元,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速形成战略支撑[23] - 极弱磁大科学装置衍生零磁医疗设备产业,30多家医院部署心磁脑磁成像设备[24] 新兴产业发展 - 杭州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生态圈加快形成[25] - 布局生成式AI、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新赛道[25] - 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和9.2%[26]
35家浙江企业参展链博会 AI数字科技新品亮相
每日商报· 2025-07-22 07:15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设置先进制造、绿色农业、数字科技、健康生活、智能汽车、清洁能源6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 [1] - 参展企业和机构达651家,涉及7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参展商占比从32%上升至35%,连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实际参展商达1200家,170多个境外团组观展洽谈 [1] 浙江参展企业表现 - 浙江35家企业实现6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全覆盖,包括先进制造链的巨化集团、清洁能源链的杭氧集团、智能汽车链的吉利控股等各领域佼佼者 [2] - 浙江在数字科技链展区创新打造"数智潮涌 龙跃浙里"专区,集中展示人工智能产业链,如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狗和G1人形机器人、强脑科技的BrainCo智能仿生手等产品 [1] 数字科技与创新成果 - 群核科技展示空间智能新能力,网易竹书推出AI智能体团队解决方案"网易外贸通",可实现1个员工带领"AI团队"创造20-50人规模业绩 [2] - 杭州秋果计划科技发布全球首款可量产碳化硅光波导XR眼镜Wigain Omnision,支持手势隔空操作沉浸式体验七大应用场景 [2] - 浙江专区举办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聚焦数字科技赋能产业链创新,设置人形机器人、裸眼3D技术等互动展示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