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零刚度隔振器
搜索文档
从“碎片化项目对接”到“系统化战略合作”“双高协同”激发镇江创新发展新动能
新华日报· 2025-11-13 07:37
文章核心观点 - 镇江市系统化推进“双高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即推动高新区与高校从碎片化项目对接向系统化战略协同转型 旨在通过平台共建、技术共研、成果共享、人才共育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1][2][3][7] “双高协同”模式与政策支持 - 镇江市将“双高协同”纳入年度科技工作要点和“十五五”规划目标 并成立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的工作小组 [3] - 制定《镇江市“双高协同”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 目标到2027年全市高新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以上 [3] - 从2025年起在市级科技计划中增设“双高协同”专项 每年安排1000万元、立项20项左右 [4] - 江苏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出台职务科技成果管理与转化政策 制定尽职免责和成果评价机制以清障赋能 [7] 合作平台与资源投入 - 镇江高新区与江苏科技大学投资500万元共建全省首个先进船舶海工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2] - 镇江高新区发布企业技术需求库首批技术需求30项、高校科研仪器共享库设备343台套 [4] - 江苏科技大学与镇江高新区共建先进船舶海工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卓越工程师学院工程师技术中心 [8] - 江苏大学联合华东电力申报省第二批次重点实验室 江苏理工学院谋划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高新区分中心 [8] 合作成果与产业成效 - 联动结对高校开展校企对接50余家次 达成校企合作意向24项 开展技术合作15项 新增项目研发投入2.3亿元 [4] - 镇江高新区内企业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中 与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合作申报项目占比近60% [4] - 创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作为“双高协同”成果 实现当年注册、当年量产、当年入规 截至9月底开票销售突破2300万元 预计全年实现3000万元 [5] - 企业需求牵引—高校技术突破—高新区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6] 企业案例与市场表现 - 龙天科技有限公司在高端装备制造初创组评审中斩获优秀企业奖 其系列流量传感器为航空航天高精度液体流量测量提供解决方案 [1] - 镇江海姆霍兹传热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凭借薄膜加热器产品 新增10余家车企客户、31款车型完成定点 订单量同比增加300% [4] - 江苏工大金凯高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围绕高效精密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展开联合攻关 [6] - 镇江星实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在校地双方共同推动下 与中船集团达成合作 成功配套某型号船舶的动力设备隔振应用 [7] 未来目标与发展规划 - 力争到2027年推动全市高新区与结对高校共建省级以上平台5家以上 实现“双高协同”发展模式全覆盖 [8]
首批“双高协同”试点4个月 “造船CP”交出硬核产业答卷
新华日报· 2025-10-01 06:07
合作进展与成果 - 江苏科技大学与镇江高新区在成为江苏省首批“双高协同”试点单位后4个月即举办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活动,10项船舶海工领域硬核技术集中亮相 [1] - 活动吸引了全国8家创投机构与10家产业链企业现场对接,标志着合作进入高效转化快车道 [1] - 合作以来已累计开展校地对接50余家次,落地校企合作项目7项,带动新增科研投入超6000万元 [3] 具体项目与技术转化 - 夏兆旺团队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已通过校地协同机制与中船集团达成合作,配套某型号船舶动力设备 [1] - 李阳团队的“高性能超细合金材料”项目成立公司后获得区属国企10%股权认购,前三季度开票销售突破2300万元 [1] - 凌宏杰团队的“系列化水下作业机器人”已在多个场景落地,正主攻船体清洗新市场 [3] - 昝浩团队带来航空航天传感器实物,欧阳春团队的燃料电池催化剂项目备具清晰融资计划 [3] 机制建设与平台发展 - 双方共同构建全新转化机制,先进船舶海工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正式为首批10名技术经理人颁发聘书 [1] - 该中心是全省首个该领域专业转化平台,正迅速成为资源汇聚枢纽 [1] - 江苏科技大学的卓越工程师学院、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均在中心设立分支机构 [3] 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 - “双高协同”合作旨在构建汇聚政、产、学、研、金各方资源的平台,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 [2] - 合作将进一步打通信息、资本与技术对接渠道,推动校企供需双侧高效匹配 [2] - 计划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镇江高新区将加快出台专项支持政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