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海工
icon
搜索文档
如皋聚力“以港强市” 聚焦“跨江向海”
新华日报· 2025-08-23 07:26
战略规划 - 全域推进以港强市战略工程 将港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1] - 强化规划战略引领和资源全域统筹 建设江海联运重要节点 向海智造产业高地 跨江融合开放门户和宜居宜业生态城市 [1] - 一体推进落实以港强市 产创协同 跨江融合 绿色共享四大战略 [5] 产业发展 - 沿江布局高端制造产业 总投资10亿元的森永高端过程装备制造项目火热建设 [2] - 长江镇形成产业集聚 规模工业开票销售占全市比重超三分之一 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市近50% [2] - 六大产业链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87%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1.5% [2] - 培育船舶海工和海洋工程装备两大优势产业 拓展海洋生物制品 海洋能源等新赛道 [6] -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引涉海高端智能制造 新材料项目 推动产业联动发展 [7] 港口建设 - 如皋港距离长江入海口120公里 成为周边百公里范围内的物流中枢 [4] - 已有25个码头泊位获准对外开放 集装箱航线通达美洲 欧洲 非洲 中东和东南亚地区 [4] - 形成码头+保税+海运+仓储+供应链金融贸易+跨境电商的港口物流生态链 [4] - 加速港口升级改造 优化岸线资源整合 畅通快审通道 [7] 企业案例 - 森松重工依托自建码头优势 大型模块可直接装船发货 成功获得多家世界500强订单 [4] - 金鹰产业园通过长源国际码头直接靠泊 相比原先经上海罗泾或常熟中转大幅降本增效 [4] - 江苏海通海洋工程装备公司手持订单满负荷排至2027年底 [6] - 珂莱欧海洋生物科技为国内首家珊瑚商业化养殖厂 产品经港中转辐射长江经济带和全球市场 [7] - 江苏个德海洋工程设备追加投资3000万元扩建产能 [7] 创新合作 - 在上海交通大学大零号湾设立科创飞地 已吸引105个项目落户 [2] - 形成一线孵化 如皋转化的协同创新模式 [2] - 南通力威机械从传统领域跨界海洋工程装备 联合研制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参与北极科考 [7] 经济表现 - 上半年工业开票销售超千亿元 [2] - 实现外贸进出口194.2亿元 增长13.1% 其中出口146.6亿元 增长17.9% [4]
AI超级赛道,利好!上海,最新发布!
天天基金网· 2025-08-20 11:31
上海市"AI+制造"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 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三年时间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 [2] - 目标包括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和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 [2] - 方案提出探索将企业生产数据作为银行贷款增信项,支持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并推动市区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精准投向语料建设、模型开发等项目 [2] 基础技术与行业应用 - 推动基础模型开展多模态算法创新,提升物理仿真、视觉处理和智能决策能力,加强对工业图纸、操作手册、产品缺陷等信息的识别 [4] - 聚焦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船舶海工、航空航天、先进材料、钢铁、时尚消费品、医药制造等行业,打造细分领域行业模型和发展专用小模型 [4] - 在集成电路行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光刻、缺陷检测等场景应用,提升良率和生产效率;在电子信息行业开展AI+机器人应用试点,推动机器视觉等技术规模化落地 [5] - 汽车行业构建智能研发体系,实现数据驱动的开发范式;高端装备行业提升研发设计和生产监控智能化水平;钢铁行业打造多模态大模型,实现配料炉长等智能应用 [5] - 医药制造行业打造智能化药物研发平台,开展药物靶点智能筛选等技术攻关;时尚消费品行业应用模型预测需求趋势,构建柔性生产体系 [5] 智能工厂与人形机器人 - 推动建设以智能体高密度分布为特征的"AI+制造"示范工厂,综合应用空间计算和多智能体协同技术 [7] - 推进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在典型场景中的实用化部署,支持重点行业在重复性强、危险性高的工作场景部署工业机器人 [7] - 推动智能机器人在装配、焊接、喷涂等环节规模化应用,实现复杂工序无人化,并制定人形机器人安全性检验检测方法 [7] AI+消费终端发展 - 推动消费终端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开发端侧模型,开展云端模型端侧部署,提升终端模型应用能力 [8] - 推动AI计算机、AI眼镜和AI手机等新型智能消费终端迭代升级,加快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 [8]
上海: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04:09
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实施方案 - 通过三年时间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 [1] - 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和100个标杆智能产品 [1] - 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和建设10个"AI+制造"示范工厂 [1] - 发展5家综合集成服务商并培育一批专业服务商 [1] 技术攻关方向 - 提升工业模型基础能力包括多模态算法创新和物理仿真能力 [2] - 加强对工业图纸、产品缺陷等信息的识别以提升视觉处理能力 [2] - 加强对时序数据和工艺约束规则的理解以提升智能决策能力 [2] 重点行业应用 - 聚焦集成电路、汽车、高端装备等10个重点行业 [2] - 推动企业应用AI技术打造细分领域行业模型 [2] - 建设以智能体高密度分布为特征的示范工厂 [2] - 推进人形机器人在典型场景中的实用化部署 [2] 工业机器人应用 - 支持电子信息、汽车等行业部署工业机器人 [3] - 推动机器人在装配、焊接等环节规模化应用 [3] - 钢铁、船舶行业打造人机协同智能制造作业单元 [3] - 制定人形机器人安全性检验检测方法 [3]
为海洋强省建设强基赋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9 17:57
江苏海洋经济发展 - 江苏海洋生产总值从2018年的6776.5亿元增长至2024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1] - 南通市作为海洋产业重点区域,吸引大批船舶海工企业集聚,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通州湾示范区通过"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海面积415亩,引进46个优质项目,拉动总投资553亿元 [15]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 - 中石油蓝海新材料基地项目总投资500亿元,计划2026年6月投产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后续将新建125万吨/年乙烯装置 [4][5] - 惠生海工装备基地项目总投资约90亿元,预计年新增应税销售200亿元,可年产2~3艘中大型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 [8][9] - 钦实佳美能源科技正在建设全球首创全海域养殖深水重器"湛江湾1号"和自升式多功能海上居住平台 [14] 行政审批效率提升 - 自然资源部蹲点服务组进驻江苏后已解决问题20个,召开座谈会19场,调研项目28个,收集诉求71条 [1][8] - 南通市创新"项目入库即提供服务"机制,动态跟进入库项目用海保障,节省流转时间15天以上 [5] - 全市今年已获批建设项目用海21宗,包括消防救援站和危化品停车场等配套项目 [5][6] 企业生产经营动态 - 惠生清洁能源启东分公司承接年产240万吨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订单,合同金额近20亿美元 [10] - 钦实佳美能源科技完善基建投资计划,抓住船舶海工行业复苏机遇扩大生产 [15] - 通州湾示范区计划实现"三年千亿,五年两千亿,2035年撑起全市万亿绿色临港产业半壁江山"目标 [10]
为海洋强省建设强基赋能——自然资源部服务经济大省挑大梁江苏蹲点服务组工作见闻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9 10:37
江苏海洋经济发展 - 江苏海洋生产总值从2018年的6776.5亿元增长至2024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1] - 南通市作为重点发展区域,将沿海地区作为"下一个万亿"的最大增量,吸引大批船舶海工企业集聚 [1] - 通州湾示范区通过"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海面积415亩,引进优质项目46个,拉动总投资553亿元 [12][13] 重大项目进展 - 中石油蓝海新材料基地项目总投资500亿元,计划2026年6月投产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后续将新建125万吨/年乙烯装置 [4] - 启东惠生海工装备基地项目总投资约90亿元,预计年新增应税销售200亿元,可年产2~3艘中大型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 [9] - 钦实佳美能源科技正在建设全球首创全海域养殖深水重器"湛江湾1号"和自升式多功能海上居住平台 [12] 政府服务措施 - 自然资源部蹲点服务组进驻江苏后已解决问题20个,召开座谈会19场,调研项目28个,收集意见建议71条 [2][8] - 南通市创新"项目入库即提供服务"机制,今年已获批建设项目用海21宗,节省流转时间15天以上 [5] - 服务组采用分类处理方式:政策理解问题做好解读,操作路径问题协调部司局指导,新政策问题收集地方建议 [9] 产业转型升级 - 蓝海新材料项目将推动长三角石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4] - 惠生海工承接国内单个造价最高船舶订单(20亿美元),助力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 [10] - 通州湾示范区目标实现"三年千亿,五年两千亿,2035年撑起全市万亿绿色临港产业半壁江山" [10]
长三角城市半年报:南通超合肥,“破6”中小城黑马频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1:17
长三角经济概况 - 上半年长三角41城经济数据出炉,上海GDP以26222.15亿元居首,舟山GDP增速6.9%最高 [1] - 长三角9座万亿GDP城市上半年总额均突破5000亿元,准万亿之城温州和徐州GDP分别为4831.9亿元和4509.3亿元 [1] - 南通经济总量超过合肥前进一位,合肥以6%增速领跑长三角万亿城市 [1] 重点城市表现 - 上海GDP26222.15亿元增速5.1%,第三产业占比79.1%,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6% [7] - 苏州GDP13002.35亿元增速5.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56.4% [9] - 杭州GDP11303亿元增速5.5%,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25.4%,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17.8% [10] - 南通GDP6581.2亿元增速5.8%,船舶出口增长177.4% [12] - 合肥GDP6514.7亿元增速6%,"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30.7%,汽车产量全国第一 [12] 高增长城市分析 - 舟山以6.9%增速领跑长三角,电力生产供应业增长28.7%,船舶修造业增长24% [14][16] - 绍兴、淮安增速6.8%并列第二,台州、丽水、黄山增速6.6%并列第三 [14] - 舟山构建九大海洋产业链,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成为首个千亿级工业产业 [15] 产业发展特征 - 工业成为长三角重点城市主支撑,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4] - 信息服务业对上海增长贡献显著,人工智能相关服务业收入增长1.3倍 [7] - 苏州电气机械、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与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兴产业齐头并进 [9] - 杭州形成"整机+系统集成+核心零部件+场景应用"的高端装备完整链条 [10] 都市圈协同效应 - 长三角6大都市圈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 [17] - 宁波都市圈整合宁波、舟山、台州海港资源实现互补 [18] - 都市圈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基础完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发展 [4]
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对接活动举行 现场达成合作 220 项
镇江日报· 2025-08-11 07:35
产学研对接活动成果 - 2025年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对接活动达成合作意向约220项,促进高校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发展 [1] - 活动聚焦"876"创新引领工程,南大、东大等高校院所的100余个专家团队与镇江300余家企业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对接 [1] - 活动前征集到200多项技术需求,涵盖新材料、船舶海工等产业领域,合作总金额超3000万元 [1] 技术需求与合作 - 征集的技术需求聚焦产业创新瓶颈,源于企业真实痛点,科技部门希望校企双方通过对接实现联合攻关 [1] - 科技部门将坚持集中活动与常态联动并举,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1]
以资本活水滋养海洋经济发展 江苏船舶海工产业强势领跑
证券日报· 2025-08-09 00:12
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重要性 - 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是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域,集高端制造、新材料应用、智能化技术于一体,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战略运输安全、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1] - 江苏省将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纳入全省"1650"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群两链",形成产业的先导优势、特色优势和综合竞争优势 [1] - 2024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全省造船市场份额占全国比重超45%、占世界比重超25%,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 [1] 江苏省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相关企业在手订单充足,部分企业订单已排至2028年 [1] - 江苏省境内上市公司达709家,其中船舶海工行业上市公司73家,累计募集资金1809亿元,近三年投入418亿元用于技术研发 [3] - 南通、扬州、泰州作为江苏省三大造船基地,集聚了全省80%以上的船舶制造能力,拥有船舶甲级设计单位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中心71家 [4]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 - 南通船舶海工产业集聚规上企业440家,其中43家上市、48家挂牌新三板,2024年产值突破2100亿元,规模分别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四分之一 [4] - 南通现有江苏省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哈工程长三角高等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手持订单分别达2351万载重吨、117艘(座) [4] - 江苏省已拥有较为完整的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链,在大型LNG船、高端海工装备等领域取得突破,但高端船舶原始设计仍依赖国际船东或国外设计院所 [6] 资本市场支持 - 江苏证监局联合相关部门夯实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2024年上半年私募股权投资江苏企业1038起,金额达406.83亿元,发行科创债134亿元,同比增长114% [2] - 今年有15家江苏企业在A股上市,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江苏省上市公司完成并购116单,占全国总量的1/7 [2] - 资本市场通过私募股权融资、首发上市、并购重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2] 行业挑战与改革 - 船舶海工产业面临关键配套设备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自主化程度不足、智能化制造水平低于日韩等挑战 [6] - 原材料价格波动、国际贸易摩擦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和汇率风险 [6] - 近半年来债券市场"科技板"、科创板"1+6"改革等标志性改革落地,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优化制度和产品供给 [7]
全球首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平台从江苏南通起航
证券时报网· 2025-08-05 13:58
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平台"湛江湾一号" - 全球首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平台"湛江湾一号"由南通船企建造并成功试航 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在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方面的空白 [1] - 平台设计通航水域为无限航区 总长154米 型宽44米 型深24.25米 最大养殖吃水20米 养殖水体80000立方米 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1] - 采用创新结构设计 配备全电力推进系统 动力定位系统及锚泊等系统 可实现漂浮式养殖 自主航行和紧急避台 [1] 平台技术特点 - 通过多能互补能源自供给智能化管理机制 提出南海全域化的"以静为主 动静结合"渔业养殖模式 [1] - 开展"海上半潜养殖 漂浮动力定位 自主航行避台 绿色能源供给 人员居住舒适 系统功能智能"的养殖试验研究 [1] - 打造常态化漂浮式动力定位的海上综合试验平台 打破南海渔业养殖区域受水深的制约 [1] 南通海事局支持措施 - 提前介入 精准服务 充分评估通航环境影响 制定维护方案保障试航 [2] - 综合运用AIS船舶定位 CCTV视频监控 无人机空中巡航等技术手段加强管控 [2] - 调派海巡艇开展现场维护与交通组织 确保试航顺利完成 [2] 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发展 - 南通作为全国船舶海工产业高地 近年来在高端海工装备领域屡创佳绩 [2] - 南通海事局将持续支持船舶海工产业创新 助力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2]
“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首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打头阵”筑硬核科技底座 助产业攀高向新
新华日报· 2025-08-02 07:18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成果 - 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3.33%,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处于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 [2]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增至51.8%,较去年50.7%持续攀升 [2]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 [2] - 企业贡献85%研发投入、89%专利授权,集聚近80%科技平台和高层次人才 [2]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 太湖实验室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稳步建设连云港中心 [2] - 云龙湖实验室建成国际领先的深地工程地下实验室 [2] - 苏州实验室由筹建转入建设期 [2] - 江苏牵头建设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与龙头企业建立"1+1+X"联动机制 [2] 产业链优化升级 - 制造强省专项资金5.3亿元支持101个协同攻关项目,带动企业新增41.6亿元研发投入 [3] - 16个重点培育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超70% [3] - 新能源、生物医药、船舶海工产业规模全国第一 [3]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1.8% [3] 科技供给与成果转化 - 省级基础研究专项资金从24.8亿元增至26.8亿元 [4] - 近两年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250个攻关项目 [4] - 产学研对接大会发布2000多项创新成果和2300多项技术需求 [5] - 国家高新区数量达18家,经济规模占全国1/7 [5] 地方创新实践 - 无锡目标2027年研发强度达3.7%,培育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7] - 盐城布局概念验证平台,建立"三首席三员"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8] - 低空经济人才评价体系在苏州太仓试点 [9] 人才评价机制创新 - 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至61家重点企业 [6] - 增设22个职称评审新专业 [9] - 建立新领域人才评价快速响应机制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