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污降碳热点识别模型

搜索文档
以“蔚蓝”为名,这支高校先锋队“智”理大气污染
中国青年报· 2025-06-08 09:03
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 - 2024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0天,较2013年增加114天,创历史新高[1] - 北京工业大学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首都大气治理的核心科技力量,累计承担5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 - 实验室荣获202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国家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提供科技支撑[1] 蔚蓝先锋队概况 - 团队成立于2018年,由博士生闻超玉领导,成员来自环境科学、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2] - 团队开创"科研+公益"双轮驱动模式,聚焦大气污染防治和公众环保意识提升[2] - 通过科技调研、技术宣讲等形式深入城乡基层普及环保知识[2] 农村清洁能源转型实践 - 团队在河北、山东等北方地区覆盖80个县393个村开展入户调研,构建国内最大规模农村取暖排放数据集[4] - 研发AI赋能的减污降碳热点识别模型,从空间、能源、污染三维度精细识别治理优先区域[4] - 提出分级治理策略:清洁能源可达区域优先替代,经济落后区域保留高效煤炉并强化排放控制[5] 秸秆焚烧治理创新 - 团队在吉林、河北邯郸等地调研秸秆焚烧现状,走访农户和基层管理人员[5] - 提出"可控焚烧边界"治理思路,平衡农民需求、环境承载和政策可持续性[6] - 自主研发秸秆焚烧环境影响评估平台,整合卫星遥感与地面监测数据开发智能监管系统[6] 产学研融合与社会责任 - 实验室引导青年学生走向社会一线,探索科研创新与社会责任融合路径[1] - 团队通过基层实践彰显青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6] - 实验室持续服务国家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