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包容性理财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贝多广:普惠金融要帮中低收入人群敢消费
北京商报· 2025-09-25 13:30
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规模 - 普惠金融贷款规模已达36万亿元,切实缓解了部分群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3] - 普惠金融发展已从基础服务普及的“有没有”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好不好”关键阶段[5] 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构建 - 普惠金融发展初期重点集中在支付与信贷领域,成效显著,但弱势人群的金融需求远不止信贷,还包括保险与理财[3] - 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财富管理公司乃至期货公司正逐步参与普惠金融领域,推动传统金融体系向更包容、更普惠的大生态转变[3] - 普惠保险能为家庭突发风险兜底,某种程度上比信贷更重要,例如应对重疾或意外等需花费数十万元的情况[3] 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优化 - 产品设计必须从传统的“产品导向”转向“客户导向”,以满足中小微弱人群的特定需求[4] - 创新产品设计受到高度认可,例如国内部分机构探索的“一天一元钱”保险产品,通过一张保单覆盖家庭人口意外、重疾及种植损失等多重风险[4] - 包容性理财需求迫切,需让农村居民能像城里人一样方便地开立基金账户、投资账户[3] 规模、风险与监管平衡 - 衡量业务效果的核心标准已转变为“金融健康”理念,需关注用户信贷规模与资产收入的匹配度,避免过度负债影响生活[5] - 规模、价格与质量三者难以同时兼顾,尤其在经济下行期风险提高,金融机构需要靠合理的利率来覆盖风险成本[5] - 监管体系需保持动态调整,对针对普惠人群的产品创新给予积极支持和鼓励,让行业在“学游泳”的过程中逐步完善[5][6] 普惠金融与消费促进 - 中低收入人群是我国消费潜力的重要来源,其有效需求尚未充分释放,消费信贷可帮助提前释放合理的消费需求[7] - 政策需双向发力,一方面货币政策要支持消费金融,如推出消费金融再贷款;另一方面需探索债务重组或合理豁免,解决违约问题[7] - 减轻居民债务负担、提振消费信心,才能形成“消费提振—经济增长—普惠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