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信贷
icon
搜索文档
宁波银行2025年三季报:营收净利双增长,资产总额突破3.5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8 21:07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9.76亿元,同比增长8.32% [3]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45亿元,同比增长8.39% [3] - 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81% [3] - 总资产首次突破3.5万亿元,达到35,783.96亿元,较年初增长14.50% [1][2] 资产负债规模与增长 - 资产总额为35,783.96亿元,较年初增长14.50% [2] - 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7,168.23亿元,较年初增长16.31% [2] - 存款总额为20,478.04亿元,较年初增长11.52% [2] - 公司贷款及垫款本金为1.0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约31% [2] 盈利能力与收入结构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9.3%至48.5亿元,主要受财富代销及资产管理等业务驱动 [3] - 利息净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前三季度日均净息差为1.76%,与上半年持平 [4] - 三季度单季日均净息差为1.76%,环比二季度有所回升 [4] - 成本收入比为30.68%,同比下降2.75个百分点,经营效率提升 [4]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截至9月末不良贷款率为0.76%,与年初持平,连续18年保持在1%以下 [1][5] - 拨贷比为2.85%,拨备覆盖率为375.92%,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较好水平 [5] - 公司持续完善全面、全员、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加快风险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5][6] 业务战略与利润中心 - 公司拥有公司本体9个利润中心及子公司4个利润中心,致力于打造多元化利润中心 [3] - 信贷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普惠民生等重点领域倾斜 [2] - 公司坚持实施"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经营策略,不断夯实差异化竞争优势 [6]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宁波银行前三季度拨备覆盖率375.92%
全景网· 2025-10-28 15:3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三季度业绩表现稳健,营收和净利润实现稳定增长,资产质量保持平稳,风险抵补能力较强 [1][2] 面对复杂经营环境,公司通过专注主业、服务实体,推动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并凭借多元化的利润中心和金融科技赋能,展现出业务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市场观点认为公司盈利增速环比提升,基本面具有韧性,后续盈利有望保持较好水平 [3] 财务业绩 - 2025年1-9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45亿元,同比增长8.39% [2]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549.76亿元,同比增长8.32% [2] - 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81% [2] 资产负债规模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资产总额35,783.96亿元,较年初增长14.50% [1] - 截至2025年9月末,贷款及垫款总额17,168.23亿元,较年初增长16.31% [1] - 截至2025年9月末,存款总额20,478.04亿元,较年初增长11.52% [1]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不良贷款率0.76%,与年初持平 [2] - 截至2025年9月末,拨贷比2.85%,拨备覆盖率375.92% [2] - 公司坚持经营风险的理念,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保障稳健发展 [2] 业务战略与运营 - 公司经营思路为"专注主业,服务实体",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1] - 信贷投放聚焦民营小微、制造业企业、进出口企业等重点领域,对公贷款对资产扩张发挥重要拉动作用 [1] - 公司本体拥有9个利润中心,子公司拥有4个利润中心,各利润中心协同推进 [1] - 公司利用金融科技构建数字化发展新动能,打造多元化利润中心 [2] 市场观点 - 公司营收及盈利增速自2025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双提升,彰显基本面韧性 [3] - 尽管全球贸易形势存在不确定性,但综合考虑政策红利及公司自身在负债成本、中间业务等方面的潜力,预估其盈利仍有望保持较好水平 [3]
宁波银行2025年前三季净利润224.45亿元 同比增长8.39%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7 21:36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报 资产总额首次突破3.5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4.50%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39%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1] 资产规模与业务发展 - 截至2025年9月末 公司资产总额达35,783.96亿元 较年初增长14.50% [1][2] - 贷款及垫款总额达17,168.23亿元 较年初增长16.31% [2] - 存款总额达20,478.04亿元 较年初增长11.52% [2] - 公司坚持实施差异化经营策略 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1] 盈利能力与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45亿元 同比增长8.39% [1][3] - 实现营业收入549.76亿元 同比增长8.32% [3] - 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81% [3] - 公司打造多元化利润中心 包括9个公司本体利润中心和4个子公司利润中心 各中心协同推进 [3]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截至2025年9月末 公司不良贷款率为0.76% 与年初持平 [1][4] - 拨贷比为2.85% 拨备覆盖率为375.92% [4] - 自2007年上市以来 公司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8年保持在1%以下 [4] - 公司持续完善全面、全员、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 [4] 未来展望与战略方向 - 公司将继续坚守金融为民初心 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6] - 公司将紧扣客户差异化需求 积极推动稳健可持续发展 [6]
专访贝多广:普惠金融要帮中低收入人群敢消费
北京商报· 2025-09-25 13:30
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规模 - 普惠金融贷款规模已达36万亿元,切实缓解了部分群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3] - 普惠金融发展已从基础服务普及的“有没有”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好不好”关键阶段[5] 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构建 - 普惠金融发展初期重点集中在支付与信贷领域,成效显著,但弱势人群的金融需求远不止信贷,还包括保险与理财[3] - 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财富管理公司乃至期货公司正逐步参与普惠金融领域,推动传统金融体系向更包容、更普惠的大生态转变[3] - 普惠保险能为家庭突发风险兜底,某种程度上比信贷更重要,例如应对重疾或意外等需花费数十万元的情况[3] 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优化 - 产品设计必须从传统的“产品导向”转向“客户导向”,以满足中小微弱人群的特定需求[4] - 创新产品设计受到高度认可,例如国内部分机构探索的“一天一元钱”保险产品,通过一张保单覆盖家庭人口意外、重疾及种植损失等多重风险[4] - 包容性理财需求迫切,需让农村居民能像城里人一样方便地开立基金账户、投资账户[3] 规模、风险与监管平衡 - 衡量业务效果的核心标准已转变为“金融健康”理念,需关注用户信贷规模与资产收入的匹配度,避免过度负债影响生活[5] - 规模、价格与质量三者难以同时兼顾,尤其在经济下行期风险提高,金融机构需要靠合理的利率来覆盖风险成本[5] - 监管体系需保持动态调整,对针对普惠人群的产品创新给予积极支持和鼓励,让行业在“学游泳”的过程中逐步完善[5][6] 普惠金融与消费促进 - 中低收入人群是我国消费潜力的重要来源,其有效需求尚未充分释放,消费信贷可帮助提前释放合理的消费需求[7] - 政策需双向发力,一方面货币政策要支持消费金融,如推出消费金融再贷款;另一方面需探索债务重组或合理豁免,解决违约问题[7] - 减轻居民债务负担、提振消费信心,才能形成“消费提振—经济增长—普惠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7]
对话刘晓春:普惠金融不再单纯求规模,促消费避免过度依赖信贷
北京商报· 2025-09-25 13:30
普惠金融发展新阶段 - 普惠金融发展重点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提升服务质量和精准度,实现“适合的产品匹配适合的人群”[3] - 普惠金融服务范畴已从贷款业务拓展至银行账户服务、支付结算服务以及普惠保险等整个金融领域[3] - 我国在普惠金融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无论是服务规模还是覆盖广度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3] 数字技术应用与风险 - 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并优化了客户体验[4] - 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不会改变金融本质也不会消除金融风险,需警惕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风险管控[4][5] - 技术应用需把握关键点: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坚守金融风险管控原则、做到技术与业务的适配[5] 助贷新规影响与定位 - 助贷新规出台是对此前不规范发展的“纠偏”而非对行业的“冲击”,目的是让助贷业务回归本质走向规范化[6][7][8] - 需准确理解普惠金融与助贷业务边界,避免概念泛化,不能将小额业务简单等同于普惠金融[6] - 普惠金融核心是为弱势群体提供成本可承担的合适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实现商业可持续[7] 促消费的金融支持策略 - 促消费最关键的是让老百姓有机会持续稳定地增加收入,仅靠补贴难以持续激发消费潜力[9][10] - 消费认知需更新,应重视服务消费与非物质消费如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领域[10] - 金融支持需避免过度依赖消费信贷,应精准定位有稳定还款能力的中等收入人群[10][11] 低利率环境下中小银行策略 - 低利率环境下中小银行面临贷款需求不足、存款来源紧张、负债成本较高及不良资产问题等挑战[12] - 中小银行需明确自身定位,结合当地经济特点找到核心客户群体,不能盲目追求规模与大型银行比拼[12][13] - 按照助贷新规要求逐步调整资产结构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是重要应对策略[13]
金融业解决服务消费堵点应积极主动作为
国际金融报· 2025-09-20 10:15
政策框架 - 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涵盖培育消费平台 丰富服务供给 激发消费增量 财政金融支持 统计监测制度五方面共十九条措施 [1] - 政策明确部门分工 旨在形成多部门协作的政策合力 系统性解决服务消费堵点问题 [1] 金融支持方向 - 金融部门需融合货币政策 信贷政策与资本市场融资政策 多管齐下支持服务消费 [1] - 重点运用央行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激励金融机构加大住宿餐饮 文体娱乐等领域供给 [2] - 未来可能扩大服务领域再贷款规模 通过货币信贷工具支持中央和地方专项债券 [2] 重点服务领域 - 金融资源聚焦养老托育 家政服务 文化旅游 教育培训等民生领域 [2] - 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 放宽中高端医疗 休闲度假领域市场准入并降低融资门槛 [4] 消费刺激手段 - 通过离境退税 消费券等方式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2025年上半年离境退税商店达1万家(较2024年底增长3倍) 退税销售额增长98% [3] - 加强消费信贷支持 降低信贷成本 覆盖养老 教育等场景 配合"两新"政策及贴息政策落实 [3] 产品与机制创新 - 金融机构需开发适合服务消费特点的金融产品 覆盖食住行游购娱重点领域 [3] - 加大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的首贷 续贷 信用贷 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 [3] - 完善内部业务流程 从供需两端扩大高质量信贷供给 [3] 风险与合规管理 - 金融机构需平衡金融服务与风险防范 确保信贷资金精准投向优质服务消费项目 [4] - 金融监管部门将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推动行业合规水平提升 [4] - 通过资金流向管控封堵套利漏洞 形成需求升级 供给优化 消费扩容的良性循环 [4]
广发银行济宁关帝庙金融街小微支行“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走进龙贵超市开展宣传活动
齐鲁晚报· 2025-09-19 19:07
核心活动内容 - 广发银行济宁关帝庙金融街小微支行于2025年9月开展"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主题宣传活动,聚焦超市经营与消费场景,针对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消费金融权益维护、防范金融侵权等重点领域进行分类宣传 [1] - 活动通过打造商超权益宣传场景,在龙贵超市入口等显眼位置布置主题条幅与宣传折页,内容涵盖消费中如何保护金融权益、个人金融信息勿泄露、理财投资权益早知晓等核心议题 [1] - 现场宣讲采用"商超金融权益案例+实用保护指南"形式,覆盖消费时个人信息被违规收集、虚假促销诱导不合理信贷、冒充超市活动实施金融诈骗等热点侵权场景 [3] 目标群体覆盖策略 - 针对购物群众开展个性化消费金融权益守护宣讲,覆盖超市购物、餐饮消费、会员服务等不同场景 [3] - 面向超市员工及购物群众分人群进行精准宣传,提升公众金融权益维护意识与实践能力 [1] - 通过分层宣讲方式精准覆盖商超人群,包括消费支付与信息权益、消费信贷与服务权益、理财与投资权益三大高频金融权益领域 [3][4] 具体宣讲案例与措施 - 消费支付领域警示顾客扫码支付后银行卡被盗刷且信息被滥用案例,强调使用超市正规支付渠道、拒绝提供非必要金融信息、开通支付账户实时预警等保护措施 [3] - 消费信贷领域分析违规消费分期隐藏高额手续费、虚假促销诱导办理不必要消费贷等侵权行为,结合客户因虚假分期宣传多付费用案例,强调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及确认费率与还款规则的重要性 [3] - 理财投资领域讲解冒充超市合作理财项目诈骗、虚假养老金融产品误导消费等套路,以老年顾客轻信超市专属高收益理财受损案例,传授通过正规金融机构了解产品资质与风险评级的方法 [4] 活动成效与未来规划 - 本次活动有效揭示消费信息侵权、违规消费信贷、虚假理财诱导等侵害金融权益的常见套路 [4] - 未来将持续深化金融权益进场景模式,将金融权益保护融入商超、社区等生活场景,打造懂权益、会保护、享安心的金融服务场景 [4]
早知道: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相关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搜狐财经· 2025-09-18 07:36
政策与监管动态 - 特朗普再次延长TikTok禁令执行期限 外交部回应相关事宜 [1] - 央行提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 以提升消费信贷供给能力 [1] - 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相关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1] - 商务部计划在全国选择约50个城市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 [1] 财政与市场数据 - 财政部公布1-8月证券交易印花税达1187亿元 同比增长81.7% [1] - 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 符合市场预期 [1] 金融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 道指上涨0.57% [1]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上涨2.85% [1]
9部门:支持地方通过新设或纳入现有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方式 分担消费信贷风险
凤凰网· 2025-09-16 17:06
政策核心内容 - 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1] 金融支持措施 - 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服务消费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1] - 支持地方政府通过新设或纳入现有资金池等方式分担消费信贷风险[1] - 开展重点领域消费贷款贴息 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的组合政策[1]
商务部等9部门: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17:03
政策核心措施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1] - 政策旨在通过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来扩大服务消费[1] 政府支持方式 - 支持地方政府通过新设或纳入现有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来分担消费信贷风险[1] - 开展重点领域消费贷款贴息[1] 金融机构与商家合作 - 引导金融机构和商家合作开发适合服务消费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1] - 政策鼓励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的组合支持模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