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健康

搜索文档
霍学文:北京银行坚定科技金融“第一战略”,打造专精特新“一号工程”
经济观察网· 2025-09-25 16:58
北京银行普惠金融战略 - 将普惠金融作为重点业务和特色服务 强化技术驱动、特色驱动和生态驱动三个方向 [1]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600亿元 [1] 技术驱动措施 - 依托数字技术创新工具、产品、方法和服务 [1] - 探索普惠金融新范式 [1] 特色驱动措施 - 坚定科技金融"第一战略" 打造专精特新"一号工程" [1] - 积极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 实现数字风控与场景融合双轮驱动 [1] - 激发普惠客群新潜能 [1] 生态驱动措施 - 将金融健康作为普惠金融高级形式 推动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进阶 [1] - 与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合作成立金融健康实验室 [1] - 通过生态驱动创造金融健康新价值 [1]
蚂蚁集团金晓龙:AI将重塑普惠金融 促进金融健康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15:26
AI推动普惠金融范式变革 - 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推动普惠金融从解决服务覆盖问题向提升服务体验升级 [1] - AI展现出深度理解与生成、复杂推理与规划、多模态融合与执行三大核心能力,具备类似人类专家的认知与执行能力 [2] - 从数字时代迈向AI时代,许多过去普惠金融未能彻底解决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2] 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现状 - 央行数据显示全国超三分之一经营主体获得普惠小微贷款支持 [2] - 网商银行累计为超过6800万小微经营者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每年新增用户近80%为首贷户 [2] - 蚂蚁消金的花呗服务超4亿消费者,其中1.27亿为新市民 [2] AI在信贷领域的应用成效 - 针对中小微企业50万-300万中高额度数字信贷服务稳定性不足的痛点,网商银行为每个小微企业配备AI信贷专家 [3] - AI信贷专家与人工审批一致性在五个月内从39%大幅提升至90% [3] - 通过AI实现一人一策的精准营销触达 [4] AI在理财与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 - 智能运筹引擎预测用户资金需求变化,帮助投资经理进行资产配置 [3] - AI理财已合作14家机构,二季度合作产品收益率波动比市场平均低5BP [3] - 账单助手工具将消费额度管理权交还用户,用户账单金额降低约10%,但2.7亿使用者的不良率较整体低8% [5] AI风控与金融健康管理 - 小红花风控系统支持1000种职业证书等进行提额,参与用户违约率降至大盘一半 [5] - 基于金融健康理念帮助用户提升额度或管理消费,实现良性循环 [5] - AI不仅让金融服务更普惠,也让用户实现更健康的金融生活 [1] 智能金融生态建设展望 - 网商银行和花呗的AI应用仍在探索阶段,但方向已经越来越清晰 [6] - 呼吁同业加强在技术探索、标准制定和治理机制等方面的合作 [6] - 随着AI技术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金融服务正迎来从追求覆盖广度到提升服务质量的转变 [6]
专访贝多广:普惠金融要帮中低收入人群敢消费
北京商报· 2025-09-25 13:30
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规模 - 普惠金融贷款规模已达36万亿元,切实缓解了部分群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3] - 普惠金融发展已从基础服务普及的“有没有”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好不好”关键阶段[5] 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构建 - 普惠金融发展初期重点集中在支付与信贷领域,成效显著,但弱势人群的金融需求远不止信贷,还包括保险与理财[3] - 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财富管理公司乃至期货公司正逐步参与普惠金融领域,推动传统金融体系向更包容、更普惠的大生态转变[3] - 普惠保险能为家庭突发风险兜底,某种程度上比信贷更重要,例如应对重疾或意外等需花费数十万元的情况[3] 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优化 - 产品设计必须从传统的“产品导向”转向“客户导向”,以满足中小微弱人群的特定需求[4] - 创新产品设计受到高度认可,例如国内部分机构探索的“一天一元钱”保险产品,通过一张保单覆盖家庭人口意外、重疾及种植损失等多重风险[4] - 包容性理财需求迫切,需让农村居民能像城里人一样方便地开立基金账户、投资账户[3] 规模、风险与监管平衡 - 衡量业务效果的核心标准已转变为“金融健康”理念,需关注用户信贷规模与资产收入的匹配度,避免过度负债影响生活[5] - 规模、价格与质量三者难以同时兼顾,尤其在经济下行期风险提高,金融机构需要靠合理的利率来覆盖风险成本[5] - 监管体系需保持动态调整,对针对普惠人群的产品创新给予积极支持和鼓励,让行业在“学游泳”的过程中逐步完善[5][6] 普惠金融与消费促进 - 中低收入人群是我国消费潜力的重要来源,其有效需求尚未充分释放,消费信贷可帮助提前释放合理的消费需求[7] - 政策需双向发力,一方面货币政策要支持消费金融,如推出消费金融再贷款;另一方面需探索债务重组或合理豁免,解决违约问题[7] - 减轻居民债务负担、提振消费信心,才能形成“消费提振—经济增长—普惠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7]
CAFI报告建言:构建“共赢”新生态 推动平台经济可持续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22:29
9月24日,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在2025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暨人大老博士论坛上发布了《中国 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5)》。本次报告主题为"平台经济与普惠金融",报告指出,平台凭借其流量、技 术与数据优势,已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在未来发展中,只有秉持利益相关方的共同视角,将 发展的成果惠及生态中的每一位参与者,平台经济的增长动力才可持续。 因此,报告认为,未来平台需要和各利益相关方建立共赢生态。所谓"共赢",也即体现为对人的关切。 对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正视数据隐私、价格歧视等问题,推动服务重心从单纯追求"可得性"转向注 重"适当性";对数以千万计的灵活就业者而言,则意味着承认其"生态伙伴"的价值,并着力补齐社会保 障短板。报告强调,只有秉持利益相关方的共同视角,将发展的成果惠及生态中的每一位参与者,平台 经济的增长动力才可持续。 报告认为,在支付领域,平台推动我国数字支付实现跨越式发展。过去十年,我国成年人数字支付使用 率从49%增长至89%。并且,众多居民实现了支付方式的"跨越式"升级——直接从现金时代迈入移动支 付时代。在信贷领域,平台带来了技术革新,通过数字化风控和另类数据应用,显 ...
江苏中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校准消费金融市场坐标:让信用不负期待
搜狐财经· 2025-06-23 22:09
信用体系建设与消费金融发展 - 信用与货币共同构成经济驱动力 货币+信用=支出总额的公式揭示了信用的经济价值[4] - 中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覆盖自然人从2006年5.2亿增至2023年9月11.64亿 成为全球最大信用数据库[6] - 消费金融公司累计上传央行征信系统超4000万条首次信贷记录 填补中低收入人群征信空白[13] 消费金融行业创新实践 - 招联首创纯线上模式 通过自建核心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015-2017年验证模式有效性[12] - 行业服务客群特征:25-35岁 月收入<5000元 大专及以下学历 区别于银行中高端客户[13] - 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服务客户突破3亿人次 同比增长18.4% 显著扩大征信覆盖面[7] 数智化服务模式突破 - 招联推出"自服务"体系 包含"自信"(自主提额/降价)和"自愈"(自助贷后管理)两大模块[17][19][20] - 采用多模态语音交互系统 实现AI识别与人工服务无缝衔接 提升操作效率[21] - 截至2023年底招联累计放贷超2万亿 注册用户超2亿 业务指标行业领先[25] 普惠金融深化发展 - 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开发174个新市民专属产品 累计放贷1652.22亿元[28] - 招联打造"四精服务"(精准识别/匹配/运营/体验) 覆盖就业/安居/教育等全生命周期需求[28] - 2023年金融知识普及覆盖超3300万人 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与信用意识[29] 行业监管与定位升级 - 《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十年首修订 反映业务模式与风险特征显著变化[27] - 行业需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聚焦金融健康概念 提升财务韧性[26][27] - 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发挥"鲶鱼效应" 推动市场利率下行与服务精准滴灌[28]
普惠金融创新赋能乡村可持续发展 “三无一有”项目总结会在沪召开
凤凰网财经· 2025-05-15 14:12
项目背景与核心理念 - 项目聚焦普惠金融助力乡村实现"无返贫、无失业、无净碳排放、有金融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新模式、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为核心 [1] - 乡村振兴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惠金融是连接城乡、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赋能工具 [2] - "三无一有"核心理念:通过提升乡村个体的金融健康,推动实现防返贫、促就业、减碳排的目标 [2] 项目进展与成果 - 项目选取浙江丽水和四川成都两个试点,融合绿色低碳农业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利用、金融产品创新 [2] - 项目团队深入9个乡镇、20个乡村,完成近百份调研画像,首次将金融健康指数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对接 [2] - 开发数字化诊断工具和金融健康培育基地,为乡村个体和小微企业提供精准赋能 [2] 专家建议与实施路径 - 聚焦农二代、农三代和返乡青年等群体,打造"搓合-指导(培训)-融资-理财-风控"一站式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4] - 利用AI技术提升金融教育普及效率,解决创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4] - 构建有效的项目实施组织机制,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设计项目活动 [5] - 将金融健康与生态农业、低碳技术结合,例如"光伏+农户""数字人培训"等模式 [6] 未来发展方向 - 项目将重点拓展普惠保险、普惠理财等服务,关注年轻人返乡创业需求 [7] - 构建覆盖"金融健康培育-低碳项目孵化-社区治理创新"的生态体系 [7] - 项目有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为全球乡村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