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按病种付费

搜索文档
按病种付费!国家医保局正式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8-19 17:38
医保按病种付费改革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医保局正式印发《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建立病种分组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每两年调整一次[1] - 按病种付费通过对疾病诊疗进行分组或折算分值,实行医保对医疗机构的"打包付费"方式[2] - 政策调整依据包括客观数据、临床特征规律、政策变化等因素,重点调整DRG核心分组和DIP病种库中的核心病种[2] 医疗机构影响 - 改革将医疗机构收益模式从"多开项目"转变为"控制成本",目前按病种付费已覆盖全部医保统筹地区[5] - 设立"特例单议"机制,支持复杂重症患者收治和新药新技术使用,审核通过病例可按项目付费或调整支付标准[3][5] - 政策规范总额预算管理,强调预算刚性,并将按病种付费要求纳入协议管理[2] 患者影响 - 改革不改变患者出院结算体验,仍实行按比例报销,但因减少不必要医疗服务可能降低个人负担[6] - 明确禁止医疗机构将医保支付标准"均值"变"限额",严禁以"医保额度到了"为由强制患者出院[6] 技术实施 - 政策要求完善医保信息平台建设,提升按病种付费标准化水平[2] - DRG分组调整保持主要诊断大类稳定,重点优化核心分组;DIP调整侧重核心病种和综合病种[2]
赋能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医保按病种付费新规出台
中国证券报· 2025-08-16 04:09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国家医保局发布《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旨在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全国统一、上下联动、内外协同、标准规范、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赋能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1] 规范总额预算管理 - 要求合理编制支出预算,在此基础上确定按病种付费总额,强调总额预算的刚性 [1] 规范分组方案制定和调整 - 明确分组方案的制定主体、分组框架、数据和意见支撑、调整内容等,原则上要求分组方案两年调整一次 [1] 规范核心要素和配套措施 - 厘清了权重、费率、支付标准等内涵,要求核心要素确定中医保部门要与医疗机构充分协商,达成一致 [1] - 规范医保支付相关的配套措施,包括特例单议、预付金、意见收集、谈判协商和医保数据发布等,提高医保支付的科学水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