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债券AB

搜索文档
固收筑底,权益添彩,华夏6个月持有期债券火热发售中
经济观察网· 2025-08-21 10:23
市场环境分析 - A股市场呈现多轮驱动特征 算力板块 创新药和周期行业等主线交替上涨带动大势上行 [1] - 全球经济格局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震荡 面对结构性机会需平衡确定性与风险 [1] - 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68% 债市作为避险资产吸引力凸显 [2] - A股市场延续结构性行情 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但热点题材快速轮动增加权益投资难度 [2] - 央行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为市场流动性提供有力支撑 [2] 二级债基产品特性 - 二级债基将不低于80%资产投资债券市场获取稳定票息收益 不超过20%资产参与股票市场捕捉上涨机会 [3] - 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近五年年化收益率达3.3% 显著超越沪深300的-0.14%和中证500的0.99% [3] - 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最大回撤为-6.93% 远低于沪深300的-45.60%和中证500的-41.81% [3] - 产品设置6个月持有期 避免短期波动干扰投资纪律 持有期满后可零赎回费退出 [4] - 稳定持有期有助于管理人降低现金资产拖累 执行稳定有效的投资策略 [4] 华夏基金产品策略 - 华夏6个月持有期债券固收端主要投资高等级固收类资产 注重券种分散和灵活运用杠杆久期等策略 [3] - 权益端采用行业均衡和持仓分散策略 结合基本面与性价比灵活调整 [3] - 基金经理拥有8年证券从业经验 代表产品华夏希望债券A近1年净值增长率为5.29% 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4.99% [5] - 华夏希望债券A近五年净值增长率为17.78% 年化收益率为3.32% [5] - 华夏基金建立完善的债券研究体系 信用研究团队为同业最早建立 [6] - 公司推动固收+进入3.0时代 通过多资产策略配置实现差异化目标 [6] 行业趋势展望 - 纯债投资赚钱效应显著减弱 利率区间震荡或成下半年主旋律 [6] - 权益市场活跃度提升 结构性行情深化 红利价值和科技成长等机会趋于多元 [6] - 低利率叠加市场震荡环境下 固收增强策略仍是实现投资目标的核心工具 [6]
华夏基金吴凡:低利率时代,低波固收+或许是更适合普通人的理财替代
搜狐财经· 2025-08-01 09:35
固收+产品规模增长 - 上半年固收+大类产品规模增长超2500亿元 [2] - 固收+产品成为低利率时代兼顾收益与风险的替代方案 [3] 华夏固收+产品发展 - 华夏固收+进入多元化、策略复合化的3.0时代 [3] - 产品设计满足多资产、多策略、灵活交易和工具化需求 [3] 基金经理吴凡背景 - 吴凡为华夏基金自主培养的基金经理 [5] - 吴凡16岁考入清华大学 [5] - 吴凡在华夏基金经历宏观研究、信用债研究、转债研究和股票研究 [8] 吴凡投资框架 - 投资框架以自上而下择时为主,自下而上个券选择为辅 [7][9] - 择时包括股票仓位、板块和风格 [7][15] - 较少涉足高估值品种 [7][9] 择时策略 - 择时依据货币政策和企业盈利变化 [11] - 择时成功率较高,2020年初大仓位抄底获得不错收益 [13] - 2022年压低仓位,连续两年跑赢同行 [13] 产品风险管理 - 固收+产品按低波、中波和高波进行细化分类 [10] - 低波产品最大回撤不超过2% [12] - 采用双基金经理搭档形式管理权益和纯债资产 [11] 股票投资偏好 - 选股无行业、大小盘和风格偏见 [18] - 看重公司贝塔特征,擅长赚贝塔层面的钱 [19] - 倾向于选择低估值公司 [20] 转债投资策略 - 转债投资以自上而下框架为主,考虑纯债影响和转债估值 [21] - 在系统性低估和系统性高估时进行反人性操作 [23] - 条款博弈只能作为策略补充 [24] 红利资产配置 - 红利资产内部细分贝塔收益率差异很大 [25] - 红利配置需更细颗粒度,包括市场选择和行业细分 [25] - 2024年组合红利资产向港股倾斜获得不错回报 [25] 产品业绩表现 - 华夏希望债券2024年最大回撤不到1%,收益率6.34% [26] - 超额收益来自纯债和权益两端贡献 [26][27] - 纯债部分通过久期偏离获得较高回报 [27] 市场展望 - 市场处于牛市的中段,第一波估值修复已完成 [29] - 企业盈利从负值变为个位数正增长 [29] - 未来企业盈利走向将主导市场波动方向 [30] 配置方向 - 看好红利资产,港股提供更高股息率 [31] - 看好家电、轻工、食品类消费品 [31] - 相对看好光伏、地产和金融 [31] 行业趋势 - 市场投资主体由散户主导转向机构化 [35] - ETF产品对主动管理构成挑战 [35] - 低波固收+产品成为合适替代品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