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感知

搜索文档
中外对话 | 中国引领智能绿色转型,合作是唯一通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6-29 12:58
技术融合与创新 - 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产业并与绿色技术加速融合,推动低碳高效的技术革命 [2] - 前沿交叉领域如纳米材料、生物酶、钙钛矿等成为技术创新的重点方向 [2] - 绿色固氮技术可降低农业碳足迹,目前全球1.7%的能源消耗用于合成氨生产,每吨氨排放2.4吨二氧化碳 [2] 协同感知技术 - 协同感知技术促成机器人、物联网设备与数字终端之间的信息共享,为智能决策奠定基础 [2] - 澳大利亚林火防控系统通过整合卫星监测、无人机侦察与应急系统,提升应对效率与安全性 [3] 结构电池复合材料 - 结构电池复合材料将储能功能嵌入材料结构(如汽车车身),大幅减轻重量并提升能效 [3] -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和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全球领先,为结构电池等新兴技术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5] 中国在全球技术合作中的角色 - 中国在光伏装机量和人工智能创新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需国际合作应对挑战 [6] - 技术的复杂性与气候问题的全球性决定了国际合作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6] - 中国拥有最全工业门类,但仍需全球共同参与解决智能化和绿色化问题 [6] 全球协作的必要性 - 当前复杂环境可能催生颠覆性创新,需打破技术边界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系统 [6] - 深化国际协作是引领智能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通路 [6]
从达沃斯论坛新兴技术报告看未来科技走向
证券时报· 2025-06-27 02:08
新兴技术趋势 - 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涵盖能源、生物医药、低碳环保及人工智能领域,包括结构电池复合材料、工程化活体疗法、自主生化传感、绿色固氮、协同感知、生成式水印等技术,预计3至5年内取得实际成效 [1] - 入选技术体现四大核心趋势:互联世界中的信任与安全、可持续产业重构、新一代健康生物技术、能源与材料融合,直指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数字安全漏洞等全球性挑战 [1] 跨学科融合特征 - 结构电池复合材料融合材料科学与能源技术,工程化活体疗法整合合成生物学与精准医疗,协同感知技术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及城市交通管理 [2] - 跨学科融合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汇聚多领域资源,为解决复杂全球性问题提供更强大工具和方法 [2] - 新兴技术的底层技术通过跨行业、跨领域整合后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与新的应用潜能 [2] 技术应用前景 - 协同感知技术赋能汽车、交通系统和应急服务部门,实现实时联动以提高安全并缓解拥堵 [3] - 生成式水印技术为AI生成内容添加隐形标签,帮助用户识别真实信息,增强网络环境信息信任度 [3] 技术发展挑战 - 新兴技术需跨越技术成熟度曲线与社会接受度鸿沟,需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优化以提高成熟度和稳定性 [3] - 技术推广依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规支持及公众认知提升,需政府政策扶持和社会资本投入 [3] 未来科技展望 - 新兴技术在能源、生物科技、数字安全等领域的突破将为解决全球挑战提供新思路和方案 [4] - 需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创造有利环境,推动前沿科技造福人类社会 [4]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5年度十大新兴技术,哪些将颠覆未来生活?
环球网· 2025-06-25 15:39
2025年度十大新兴技术 - 世界经济论坛正式发布2025年度十大新兴技术榜单 包括协同感知 生成式水印 绿色固氮 纳米酶 工程化活体疗法 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GLP-1类药物 自主生化传感 结构电池复合材料 渗透能发电系统 先进核能技术 [1] - 入选技术预计在三至五年内取得实际成效 将为应对交通拥堵 污染 疾病及气候压力等全球性风险提供支持 [3] - 今年是世界经济论坛第13次发布《十大新兴技术报告》 反映互联世界中信任与安全 新一代健康生物科技 重塑产业可持续发展 能源和材料融合四大新兴趋势 [4] 协同感知技术应用 - 协同感知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领域潜力巨大 通过互联传感器网络实现交通工具与应急部门信息实时共享 [3] - 该技术可增强交通安全性 减少拥堵状况 提高对交通事故的响应速度 [3] 生成式水印技术价值 - 生成式水印技术能为AI生成内容添加隐形标签 帮助用户识别真实信息 [3] - 该技术可应对网络错误信息 增强信息信任度 解决AI时代信息辨别难题 [3] 技术发展框架 - 全球领导者可通过该研究了解技术实际应用时间表 明确解决全球紧迫问题的技术路径 [4] - 报告帮助决策者创造必要条件 以负责任方式推动新兴技术规模化发展 [4]
2025最具突破性影响的新兴技术
快讯· 2025-06-25 09:18
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 - 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发布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持续追踪科技前沿并识别突破性影响技术 [1] - 入选技术基于新颖性、影响力和成熟度等标准筛选,涵盖结构电池复合材料、渗透能发电系统、先进核能技术等10项创新 [1] - 工程化活体疗法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GLP—1类药物反映人类健康领域的技术突破 [1] - 自主生化传感和协同感知技术代表信任与安全领域的发展趋势 [1] - 绿色固氮和纳米酶技术指向可持续产业方向的创新 [1] - 生成式水印技术被列为具有突破性影响的新兴技术之一 [1] 技术应用前景 - 专家预测这些新兴技术将在3至5年内取得实际成效 [1] - 技术创新有望解决交通拥堵、污染、疾病和气候压力等全球性问题 [1] - 能源材料融合领域的技术如结构电池复合材料和先进核能技术将推动能源行业变革 [1] - 渗透能发电系统可能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新路径 [1]
新兴技术展现巨大应用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6-25 06:08
新兴技术报告核心内容 - 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发布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涵盖能源、生物医药、低碳环保及人工智能等领域 [1] - 入选技术包括结构电池复合材料、工程化活体疗法、自主生化传感、绿色固氮、协同感知、生成式水印等 [1] - 技术遴选标准综合考虑新颖性、影响力、成熟度,跨领域技术融合展现巨大发展潜力 [1] 生物技术领域进展 - 多项入选技术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工程化活体疗法可开发个性化诊疗方案 [2] - 生物技术进步将显著降低疾病治疗成本,改善慢性病治疗方式并减少副作用 [2] - 韩国科学技术院专家认为该技术有望改变医疗行业诊疗模式 [2] 技术应用前景 - 协同感知技术可连接车辆与城市交通网络,提升流量管理与事故预警能力 [2] - 生成式水印技术可嵌入文本图像标记,确保信息真实性并防范虚假消息 [2]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指出技术将对产业发展与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2] 技术发展挑战 - 新兴技术预计3-5年内见效,但面临地缘政治与世界经济竞争等复杂环境 [3] -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技术落地 [3] - 需平衡发展安全,通过政策法规防控人身、财产及环境风险 [3]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年度十大新兴技术,生成式AI打水印入选
南方都市报· 2025-06-24 17:27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 核心观点 - 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有望在三至五年内取得实际成效 解决全球性挑战 涵盖健康 可持续发展和城市韧性等领域 [1] - 技术融合趋势显著 如结构电池复合材料结合能源存储与承重功能 工程化活体疗法整合合成生物学与精准医疗 [2] - 技术规模化需投资 基础设施 标准及负责任治理 呼吁商界 政界和科学界合作 [2] 技术分类与要点 互联世界中的信任与安全 - 协同感知:互联传感器网络实现汽车 城市和应急服务的实时信息共享 提升安全与危机响应效率 [3] - 生成式水印:AI生成内容隐形标签技术 助力识别真实信息并应对网络错误信息 [4] 可持续产业重构 - 绿色固氮:电力替代化石燃料生产化肥 减少污染与碳排放 推动可持续粮食种植 [5] - 纳米酶:性能优于天然酶的人造材料 可改善医疗检测 环境清洁和制造安全 [6] 新一代健康生物技术 - 工程化活体疗法:设计有益细菌在体内治疗 降低长期医疗成本并提升疗效 [7][8] - GLP-1类药物:糖尿病治疗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领域展现潜力 [9] - 自主生化传感:小型智能传感器全天候监测健康或环境变化 实现早期疾病或污染检测 [10] 能源与材料融合 - 结构电池复合材料:兼具储能与承重功能 推动电动汽车轻量化与高效化 [11] - 渗透能发电系统:捕获咸淡水交汇处能量 为沿海地区提供稳定清洁电力 [12] - 先进核能技术:小型核反应堆与替代制冷系统提供安全低成本零碳电力 支持电气化与AI能源需求 [13]
均胜电子系列十二-一季报点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加速布局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5-01 21:2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Q1实现营收145.76亿元,同比+9.78%,环比-1.04%,归母净利润3.40亿元,同比+11.08%,环比+1694.71% [3][8] - 2025Q1毛利率17.90%,同比+2.6pct,环比-0.3pct,净利率2.77%,同比-0.1pct,环比+2.3pct [3][11] - 分业务毛利率:汽车电子21.2%(同比+2.1pct),汽车安全15.6%(同比+1.9pct) [3][11] - 四费率13.74%,同比+2.1pct,环比-3.1pct,其中管理费用率环比显著下降3.7pct [15] 订单与业务结构 - 2025Q1新获全生命周期订单157亿元,2024年全年新获订单839亿元创历史新高 [5][41] - 订单结构:汽车安全574亿元(占比68.4%),汽车电子265亿元(占比31.6%),新能源相关订单超460亿元(占比55%) [5][41] - 国内订单占比超40%(350亿元),覆盖新能源销量TOP10客户 [41] 汽车电子业务突破 - 区域控制器:获自主新能源品牌超百万台量产订单,2025年快速量产 [7][51] - 智能座舱:推出JoySpace+沉浸式座舱及nGene系列域控制器,支持端侧AI大模型 [56] - 智能驾驶:基于高通/地平线等芯片平台开发L2+/L2++方案,与Momenta合作全场景解决方案 [50] - 车路云协同:nVision3Lite-V2X方案搭载国产BMW5系,推进5G+C-V2X技术 [55] 机器人第二增长曲线 - 定位"汽车+机器人Tier1",布局嗅觉传感器(4mm²芯片集成10,000纳米管,ppb级检测精度)[77][81] - 与智元机器人战略合作,攻关"大小脑"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已量产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等产品 [84][85] - 建立工业场景具身智能数据空间,开发机器人域控制器 [77] 全球化与产能优化 - 推动海外产能向东南亚/中国转移,罗马尼亚产能迁至摩洛哥/中国,提升气体发生器自供比例 [67] - 赋能中国车企出海:获广汽埃安全球订单,支持自主品牌东南亚/欧洲扩张 [70][71] 技术创新与AI应用 - 800V高压平台技术领先,开发1000V及以上功率电子 [59] - 自研AI搜索平台(整合非结构化文档)及JAIC编程工具(提升代码效率)[74][75] - 智能安全带系统实现"实时感知-动态适配",集成DMS/OMS生命监测功能 [62][63]
均胜电子(60069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加速布局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新浪财经· 2025-05-01 18:44
文章核心观点 2025Q1均胜电子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毛利率和净利率有不同变化,在手订单充沛且结构持续优化,汽车电子业务加速开拓,还拓展至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维持盈利预测和优于大市评级 [1][2][3] 财务表现 - 2025Q1实现营收145.76亿元,同比+9.78%,环比-1.04%,归母净利润3.40亿元,同比+11.08%,环比+1694.71% [1] - 2025Q1毛利率17.90%,同比+2.6pct,环比-0.3pct,净利率2.77%,同比-0.1pct,环比+2.3pct [1] - 2025Q1汽车电子毛利率21.2%,同比+2.1pct,环比-0.1pct,汽车安全毛利率15.6%,同比+1.9pct,环比-1.5pct [1] 订单情况 - 2025Q1全球新获全生命周期订单金额约157亿元,在手订单充沛 [1] - 2024年新项目订单金额规模再创新高,新获定点项目全生命周期金额约839亿元 [1] - 汽车安全业务新获定点项目全生命周期金额约574亿元 [1] - 汽车电子业务新获定点项目全生命周期金额约265亿元 [1] - 新能源汽车相关新订单超460亿元,占比超55% [1] - 国内新获订单金额约350亿元,占比超40% [1] 业务拓展 汽车电子业务 - 区域控制器方面,获得首个区域控制器项目量产订单,将为某知名自主新能源品牌超百万台车提供区域控制器,2025年快速量产 [2] - 智能座舱方面,上海车展推出全新沉浸式智能座舱JoySpace+ [2] - 车路云方面,nVision3Lite - V2X车路协同感知方案2025年搭载在全新国产BMW5系部分车型 [2]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 - 2025年2月为人形机器人研发嗅觉传感器 [2] - 2025年4月7日与智元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核心技术攻关等开展深度合作 [2] - 2025上海车展推出机器人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传感器套件、轻量化机甲以及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2] 投资建议 -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为642.43/680.98/718.4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5.82/19.20/21.53亿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