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鲲号

搜索文档
浪涌生绿电 深海养“白金”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5 16:32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7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 向海图强,创新驱动不可少,人海和谐是题中之义。今年2月,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 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从科学核算资源潜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等方 面,提出19项任务和政策措施。 近日,记者前往波浪能富集区域——广东珠海万山海域,探访我国首座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 湖号"及其升级版"格盛1号",看看海上"超大城堡"如何实现绿色供电、智能化深远海养殖。 海上田园:渔民过上新生活 从广东珠海桂山岛出发,乘坐20分钟快艇,便来到了相距约10公里的白色"城堡"——"澎湖号"。尽 管刚刚经历过风起浪涌的颠簸,记者登上平台后却感受到如履平地的安稳。 站在由钢结构与渔网合围的平台上,向下望去,是大而幽深的网箱,像在海洋中围起来的深潭。前 不久,这里刚刚捕获15万斤海洋"白金"赤嘴鳘,现在平台正漂浮在海面上,渔网全部脱离水面,工人们 忙着去除贝壳等附着其上的海洋生物,对其来一次"大清洗"。 "养了30年的海水鱼,头一回见着不吃油的'海浪发电机 ...
浪涌生绿电 深海养“白金”——探访广东珠海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8 09:00
海洋能技术创新与深远海养殖应用 - 波浪能发电技术实现高效俘获和转换 通过研发波浪能高效俘获系统、蓄能型液压转换系统及深海恒张力锚泊系统 解决能量输出不稳定和抗台风技术难题 [6][7] - 半潜式平台设计提升抗风浪能力 采用钢结构与渔网合围的深水网箱结合灵活锚泊系统 使平台在18级超强台风下保持稳定姿态和正常电力供给 [9][10][11] - 多能互补供电系统集成波浪能发电60千瓦和太阳能发电60千瓦 配备储能设备 实现24小时绿色供电 满足养殖平台自动化设备及生活用电需求 [3][5][9] 智能化深远海养殖模式升级 - 养殖平台配备自动投饵、活鱼传输、水质监测及视频监控系统 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和养殖生产自动化 大幅减少人工投入 [3][5] - "澎湖号"养殖水体1.5万立方米 相当于10个传统重力式网箱 养殖工人由5人降至2人 "格盛1号"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 相当于18个传统网箱 运维人员由9人降至3人 [3] - 采用无人机精准投喂和5G智能渔业管控系统 结合冷库储饵技术 克服风浪天气影响 保障养殖作业连续性 [3][5] 经济效益与产业化成果 - "澎湖号"成功完成首例跨年度长周期养殖试验 单批收获15万斤赤嘴鳘(约75吨) 成活率和生长速率在极端海洋环境下保持高位 [4] - 半潜式养殖平台已形成商业应用规模 直接新增装备产值近20亿元 覆盖广东"海威系列"、福建"闽投系列"及海南"普盛系列"等沿海项目 [11] - 深远海养殖品种高附加值化 赤嘴鳘养殖周期18个月 个体从3斤增长至超20斤 章红鱼达到刺身级标准 单次投苗4万余尾 [4][5] 政策支持与技术发展历程 - 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资金自2010年设立 重点支持示范工程和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 推动发电装置从10千瓦提升至兆瓦级 [6][7][8] - 2019年《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发布19项任务措施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和资源潜力核算 [1] - 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发电量达2.4万千瓦时 相当于3500户家庭日用电量 标志技术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7] 未来发展方向 - 研发海上浮式"波风光储"多能互补平台 实现波浪能、风能、太阳能共享海域和基础设施 降低综合用海成本 [11] - 推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和高端渔旅产品开发 提升平台多元利用经济效益 吸引更多资金参与深远海开发 [11] - 拓展波浪能技术在海洋观测仪器原位供电等领域的应用 形成纯养殖平台、渔业工厂及高端渔旅三大产品系列 [11]
锚定海洋强省目标 广东海洋能源产业科技创新研讨会释放“向海图强”新信号
证券时报网· 2025-08-31 16:55
会议概况 - 广东海洋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由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广东省能源局指导 中国广核集团主办 主题为"向海图强能创未来" 集中展现广东作为海洋经济大省在海洋能源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 研究探讨海洋能源发展新技术 新模式 新业态 [1] - 来自政府单位 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 开发企业 产业链企业的400余名代表参会 [1] 海洋经济发展数据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突破6800亿元 同比增长7.5% [2]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11亿元 同比增长8.3% [2]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251万千瓦 较"十三五"末增长10倍 跃居全国第一 [2] 技术创新成果 - 中广核阳江500千伏海上风电无功补偿站 南方电网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明阳天成号"双转子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等首创性科技成果在广东落地 [3] - 全球首艘11000米超深水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入列 配备3000平方米船载实验室 [3] - 研制世界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 [3] - 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工业级制氢示范项目探索海上风电与海水淡化 电解制氢协同技术 [4] - 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电解海水制氢示范工程在深圳实施 [4] - 我国海上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乌石油田群实现生产水零排放 我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在恩平油田群投用 [3] 产业融合发展 - 建成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 全球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持续示范运行六年 [6] - 构建风 渔 旅及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产业链条 延展"能源—养殖—冷链—文旅"融合发展轴线 催生"风电—制氢—甲醇—航运"绿色能源产业链 [6] - 中国广核新能源开展风渔融合 核风光融合 综合能源岛三种海上能源融合模式探索 [6] 重点项目签约 - 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与深圳港集团有限公司签约"绿色船燃产供销一体化战略合作项目" [7] - 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与谢和平院士团队签约"海上风电驱动兆瓦级海水原位制氢首台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7]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与中集集光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抗台风兆瓦级海上浮式光伏示范项目" [7] - 启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船燃产业创新联合体 [7] 企业参与情况 - 中国广核集团建设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500万千瓦 建成粤东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 [2][4][5] - 与汕尾市共建红海湾实验室 [5]
减亏超24亿!隆基绿能,“赌”对了
DT新材料· 2025-07-14 23:56
光伏行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 隆基绿能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亏损24亿元到28亿元,同比减亏24.43亿元到28.43亿元,主要得益于HPBC2.0组件产品投放市场及成本费用下降 [2] - 通威股份预计半年度净亏损49亿元至5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1.29亿元,行业供需失衡导致产品价格低迷 [3] - 晶澳科技预计半年度净亏损25亿元-3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8.74亿元,主因产能集中释放导致供需失衡及国际贸易政策影响 [4][5] - 钧达股份半年度净亏损2亿元至3亿元,海外销售占比从2024年23.8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51.90%,并通过香港联交所上市募资12.9亿港元 [7][8] - 爱旭股份半年度净亏损1.7亿元至2.8亿元,ABC组件在欧澳日等高价值市场表现突出,毛利率持续向好 [9] BC电池技术进展 - 隆基绿能HPBC2.0组件签单量及出货量增长,助力大幅减亏 [2] - 爱旭股份ABC组件技术全球领先,市场占有率提升推动业绩改善 [9] 海外市场拓展 - 钧达股份海外销售占比大幅提升至51.90%,计划建设海外产能融入本土产业链 [7] - 爱旭股份深耕欧澳日高价值市场,海外销售占比显著提升 [9] 2025海洋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 - 论坛将于7月23-25日在南通召开,聚焦深远海施工成本、技术驱动等热点话题 [11] - 专题论坛包括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能及Power to X四大方向 [12][13][21][22] - 青年科学家论坛设置20个技术报告,涵盖浮式风机、波浪能等领域创新研究 [13][14] - 产业发展大会将探讨"十五五"政策前瞻、海洋新质生产力等议题 [16][17] - 海上光伏专题讨论浮式项目规模化技术路径及实证经验 [20][21] - Power to X专题聚焦绿氢技术,包括深远海风电制氢及电解海水制氢进展 [22]
倒计时10天 | 第五届海洋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7.23-25 南通)
DT新材料· 2025-07-12 21:58
论坛概况 - 2025(第五届)海洋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MCES2025)将于7月23-25日在南通召开,聚焦海洋清洁能源技术创新与规模化应用 [1] - 论坛主题包括"融合发展需要哪些创新技术驱动"、"如何将示范工程的成功经验快速规模化"、"深远海施工成本困局如何破解"等热点话题 [1] - 同期举办青年科学家10²论坛、产业发展与创新技术全体大会、四大专题论坛及产业对接活动 [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包括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海上风电智能运维创新联盟、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研究院 [2] - 协办单位涵盖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等高校研究机构 [2] - 论坛主席由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Torgeir Moan和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徐立新担任 [2] 专题论坛设置 - 设立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能、Power to X四大专题论坛 [2][3][14][16] - 各专题论坛召集人包括龙源振华副总工程师冯小星、浙江大学赵西增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宁德志教授等业内专家 [2][3][14][16] 青年科学家论坛 - 采用10分钟10张PPT+5分钟专家点评形式,评选Top10优秀青年报告 [8] - 研究主题涵盖浮式风机减振系统、海上风电场布局优化、潮流能水轮机空化抑制等前沿技术 [4][5] 产业发展大会 - 聚焦海洋清洁能源产业趋势、"十五五"政策前瞻及产业融合创新 [9] - 特邀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双建解读"十五五"海洋经济前瞻 [9] 技术创新内容 - 海上风电领域探讨浮托安装技术、风渔融合项目、漂浮式基础设计等降本增效方案 [12] - 海上光伏专题分析浮式结构创新、防腐涂层材料、多体动力学实验等关键技术 [13][14] - 海洋能板块聚焦波浪能阵列捕获、多能互补耦合、海域供电等技术路线 [15] - Power to X专题涵盖深远海风电制氢、电解海水制氢等绿氢技术研发进展 [16] 重点项目发布 - 论坛将发布《2025全球浮式风电项目地图》 [8] - 展示世界首台兆瓦级潮流能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等标志性项目成果 [10]
大湾区海洋能源创新联合体成立——科技“下海” 绿能“上岸”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08 10:07
大湾区海洋能源联合体成立 - 大湾区海洋能源创新联合体由珠海市海洋发展局牵头成立,整合16家成员单位资源,采用"1+N"协同模式打造国家级海洋新能源产业创新平台 [6] - 联合体对标欧洲海洋能源中心,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为载体,推动大湾区海洋能源科技创新从"单兵作战"进入"协同共战"新阶段 [6] - 同期发布《大湾区海洋能源创新联合体珠海宣言》,并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新能源专题论坛,汇聚全球专家探讨前沿技术与产业趋势 [3][4][6] 珠海海洋资源与产业基础 - 珠海领海线以内海域面积9348平方千米,拥有262个海岛和227.26千米大陆海岸线,是珠三角海域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城市 [8] - 珠海万山海域集结"万山号""南鲲号""澎湖号"等波浪能装置,其中"南鲲号"为国内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装置,日最大发电量2.4万度,满足3500户家庭用电 [3][8][9] - 珠海已建成桂山海上风电场和金湾海上风电项目,后者全容量并网后可满足约100万市民年用电需求 [9] 海洋能源技术发展方向 - 重点发展波浪能、潮流能、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能源技术 [9] - 将开展低功率密度海洋能高效转换新技术研究,探索潮流能、波浪能前沿技术,研究温差能、盐差能发电新机理 [11] - 支持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波浪能发电及大功率温差能综合利用等核心装备技术攻关 [11] 产业平台建设规划 - 依托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建设漂浮式风电机组研究平台、海洋可再生能源测试平台等多功能实验平台 [11] - 建立海洋能源装备认证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和产业公共服务能力 [12] - 推动高栏海上风电项目、南海岛礁波风光储一体化能源保障系统等示范工程落地 [12] 政策支持与产业目标 - 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以规模化利用为核心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 [11] - 计划串联大湾区协同创新网络,激活广深珠产业集群势能,培育千亿级多能互补产业新生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