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卷轴屏概念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传音“下南洋”:今年出货增速夺冠 高端化或成下一战|东盟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7:48
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微降1%,但公司逆势增长,以17%的同比增速位居区域市场增长率榜首[1] - 公司第二季度在东南亚市场出货量达450万台,以18%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二,超越三星[1] - 2024年公司在东南亚整体市占率达16%,在中国手机厂商中排名第三[7] - 在菲律宾市场以37%的份额稳居第一,在印尼以20%的份额位列第二,在马来西亚以12%的份额跻身前五[11] 区域战略 - 公司避开竞争白热化的高端市场,聚焦新兴市场,选择人口基数大、智能手机渗透率低、竞争分散的地区[1][3] - 东南亚总人口超过6亿,年龄中位数约30岁,年轻消费群体消费意愿强烈,是中产规模扩大和消费升级的重要市场[4] - 2015年开始将资源投放到东南亚和南亚,第一站选择印尼,因其战略地位便于产品向周边辐射[4] - 复制非洲经验,与小型经销商合作掌握更大议价权,在乡镇市场通过五金店、杂货铺等场景接触消费者[5] 产品与品牌策略 - 旗下拥有TECNO、itel及Infinix三大子品牌:TECNO定位新兴市场中产阶级,Infinix针对时尚科技青年群体,itel主打价廉质优的大众市场[10] - 通过本地化创新满足区域需求,如在印尼开发特供美颜模式,在泰国调整相机算法呈现健康肤色和清爽眼妆[12] - 针对东南亚Z世代占比高、娱乐需求大的特点,设计以游戏和娱乐为核心功能的手机[12] - 在菲律宾市场实行差异化渠道策略:Infinix与经销商合作开设品牌专卖店,TECNO采用多品牌专卖店模式,itel定位纯线上电商品牌[11] 渠道与营销 - 在非洲采用涂墙广告、与小型代理商合作塑造品牌,在东南亚转向线上电商为主阵地[3][7] - 在印尼通过头部电商平台Shopee、Lazada进行新品首发,并通过高频社群互动形成粉丝文化,结合直播带货和电竞平台合作[7] - 避免在直营零售和高端定位方面过度投资,优先广泛分销覆盖二、三线城市[6] - 2020年在印尼销量达到百万台量级,以此为基础扩大东南亚版图[7]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手机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占比已超过六成,在总体体量上占据优势,挤压三星、苹果等国际巨头份额[2][9] - 东南亚市场对价格低于200美元的智能手机需求强劲,2025年第二季度该价位产品仍占总出货量的89%[10] - 亚太、拉美等新兴市场维持双位数增长,而中国大陆市场增长4%、北美增长1%、欧洲增长3%[9] - OPPO、vivo、小米等中国品牌均深耕东南亚:OPPO推出贴合当地习惯的产品,小米通过Redmi系列高性价比策略建立线上线下销售网络[8] 供应链与成本优势 - 手机元器件主要来自非龙头供应商,公司作为大客户对供应链有较强影响力,可类比苹果对"果链"的控制力[13] - 通过本地化合作与需求驱动研发,如联合电信商推定制套餐、调整功能降低返修率[14] - 供应链效率、ODM优化和规模效应带来价格优势,2024年在菲律宾100美元以下价位出货量接近480多万台[13] - 专注于出口市场使其能针对新兴市场实现供应链本地化,优先考虑大容量电池、调校摄像头等符合当地需求的平价零部件[14] 未来发展方向 - 计划在影像、AI、充电等关键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设计、性能优化等维度竞争优势[2][15] - 持续布局折叠屏等前沿产品形态,旗下TECNO和Infinix已推出多款折叠智能手机和卷轴屏概念手机[15] - 进军高端市场需要加大线上线下投入,如针对东南亚人脸型特征定制相机解决方案[16] - 荣耀、OPPO等中国品牌同样聚焦东南亚高端市场,荣耀瞄准印尼500万台的中高端市场空间,OPPO计划指向800美元以上价位段[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