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学士学位项目
icon
搜索文档
2025名校之约|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专业+国际”三位一体育人实践 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北外范式”
央视网· 2025-06-27 14:56
北京外国语大学2025招生政策与培养体系 -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01种外语专业的顶尖学府 涵盖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 同时开设23个非语言类专业 其中12个入选国家级重点本科专业建设点 [1] - 2025年创新推出俄语+德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三学位项目 英语专业专八通过率超98% 语言类专业超91% 非语言类达80%以上 [1] - 采取复合型 复语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可选择第三外语进行选读 2025开设复语型专业方向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马达加斯加语+法语 [2] 校际联合培养与国际化平台 - 2021年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外国语言文学+法学项目 各招15名同学 实行三校轮转学习模式 [2] - 2022年新增三个联合培养项目:中国人民大学西班牙语+国际新闻传播专业 中央财经大学英语+金融学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 - 在全球承办23所孔子学院及独立孔子课堂 与80多个国家300余所高校 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交流协议 [3] 毕业生发展与就业优势 - 年度升学率持续保持在60%以上 其中25%选择出国和出境深造 72%进入QS世界百强名校 国内升学35% 98%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 [5][6] - 毕业生广受外交部 商务部等政府部门以及金融 国企 国际组织等单位青睐 [6] - 通过开展本校语言类专业与外校特色专业相结合的方式 为国家培养急需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6] 俄语学院特色培养项目 - 形成8个语种教学体系 俄语和乌克兰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5年首开"俄语+大数据"跨学科专业 [7][10] - 与俄罗斯 白俄罗斯 乌克兰 中亚五国的21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 与9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 [9] - 2025年启动"俄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双学士学位项目 总学分194 计划仅面向理科生招生 [10][11] 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 构建"主修+辅修+微专业"立体化课程体系 推行多语种复语型人才培养 [3] - 创新"择优出国""按需派出""全班出国"等特色派出机制 提供summer school 暑期班 国际组织实习等机会 [3][4] - 形成"复语+复合+国际"创新模式 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世界眼光的复合型人才 [12]
2025名校之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5招生亮点:19个双学士学位项目扩容、AI课程全覆盖、国际组织人才选拔升级
央视网· 2025-06-25 17:26
热门与优势专业招生计划持续增加,选考科目限制少 学校今年招生计划总数5310名,比去年小幅扩招。其中,在广东省普通高考招生计划为4157名,包括面向省内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地方专项计划"160名,普 通类(历史)1371名,普通类(物理)2473名,艺术类153名;在外省招生计划1062名。 今年,学校进一步加大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力度,动态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国家人才需求导向、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法学、双 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中国语言文学类、计算机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等专业(项目/类)招生计划数增幅较大;会计学、汉语言文学(师 范)、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招生计划较多,考生被上述专业(项目/类)录取的几率将进一步增大。 新增10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共19个双学士学位项目招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广东省首家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建设高校,共开设19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已形成复合培养的示范效应(具体项目见下 表)。广外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以"国家战略所需、湾区发展所向、广外专业所能"为核心,通过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实践赋能三大支柱,打 造"专业精 ...
同济发布招生新政:推出工科卓越班,新增人工智能班
中国青年报· 2025-06-11 16:26
招生政策调整 - 同济大学2025年本科招生专业增至69个,新增"海洋科学与技术"和"艺术设计学"2个专业,本科招生计划总数4580人,其中工科、理科、医科等重点专业调增超600人[1] - 推出"专业任选"新机制,校内二次选拔人数占招生总人数近3成[1] 新设培养项目 - 推出工科试验班(卓越计划班),覆盖机器人、工程互联网、智能网联车辆、智慧空间4大领域下设36个本科专业,学生可在一年级末选择领域,二年级末任选专业[1] - 新增人工智能(拔尖班)、图灵班、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数智人文拔尖班4个拔尖班,拔尖基地(班)总数达10个[2] - 新增建筑学-应用物理学、城乡规划-法学、地质工程-应用物理学3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双学士学位项目总数增至17个[2] 人才培养创新 - 人工智能(拔尖班)采用"项目制+导师制"双轨并行,培养AI技术领袖和新场景建构者[2] - 新增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5个,土木、建筑、环境领域领军人才班3个,拔尖特区培养项目总数达43个,二次选拔计划名额超1300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