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专业

搜索文档
云南大学马来亚学院招生信息及答疑安排
央视网· 2025-07-01 11:01
云南大学云南马来亚学院(YMI)是云南大学202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今年首次 招生。2025年云南大学云南马来亚学院招生专业为人工智能、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 ,每 个专业招收100人。以下为云南大学云南马来亚学院招生信息,同时在6月28日-7月1日,云南大学云南 马来亚学院还安排了线上答疑时段,可通过腾讯会议面对面咨询学院老师。 云南马来亚学院招生简章 云南大学云南马来亚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云南大学与马来亚大学合作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于 2025年首次招生,致力于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发展的国际化创新人才。为做好云南大学云南 马来亚学院2025年招生工作,制定本招生简章。 一、招生学院简介 云南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马来亚大学是 马来西亚排名第一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最新QS世界大学排名第58位,国际声誉高,是亚洲重要的国际 化人才培养基地。云南大学云南马来亚学院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云南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融合创新两校 的学科优势和国际教育资源,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领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国际化 教育。 ...
【省教育厅】陕西积极为考生提供填报志愿服务
陕西日报· 2025-06-27 06:42
高校招生动态 - 陕西省教育厅联合近300家高校和机构举办第十三届陕西教育博览会,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1] - 西安工程大学在陕招生2200多名,专业设置与陕西产业紧密关联,并将相似专业分组(每组不超过6个)以方便考生选择 [1] - 西安工程大学网络安全专业(校企联办)计划招生200人,其中在陕投放120个名额,培养应用型人才 [1] - 西安科技大学招办建议考生参考往年录取位次填报志愿:中等/热门专业组参考平均位次或分差,冷门专业参考最低分 [1] - 全省7个市开展高校校园开放日公益活动助力招生宣传 [1] 专业扩招与调整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5年扩招110人,新增计划集中在通信、电子工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国家急需领域 [2] - 该校按电子信息领域细分招生专业类,如电子信息类含通信/电子工程/集成电路,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网络安全/人工智能 [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单独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拔尖基地班),并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
2025名校之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5招生亮点:19个双学士学位项目扩容、AI课程全覆盖、国际组织人才选拔升级
央视网· 2025-06-25 17:26
热门与优势专业招生计划持续增加,选考科目限制少 学校今年招生计划总数5310名,比去年小幅扩招。其中,在广东省普通高考招生计划为4157名,包括面向省内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地方专项计划"160名,普 通类(历史)1371名,普通类(物理)2473名,艺术类153名;在外省招生计划1062名。 今年,学校进一步加大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力度,动态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国家人才需求导向、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法学、双 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中国语言文学类、计算机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等专业(项目/类)招生计划数增幅较大;会计学、汉语言文学(师 范)、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招生计划较多,考生被上述专业(项目/类)录取的几率将进一步增大。 新增10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共19个双学士学位项目招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广东省首家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建设高校,共开设19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已形成复合培养的示范效应(具体项目见下 表)。广外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以"国家战略所需、湾区发展所向、广外专业所能"为核心,通过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实践赋能三大支柱,打 造"专业精 ...
2025央视网名校之约|首都师范大学2025招生亮点:人工智能学院启航、未来教师实验班扩容与双学位创新培养
央视网· 2025-06-24 19:12
学校概况 -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 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 以"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为发展理念 [1] -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19个) 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一级学科26个) 拥有国家"双一流"学科(数学)1个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群)5个 [1] - 形成从本科生到博士后 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的全方位办学格局 整体实力稳居全国地方大学前列 [2] 学科建设 - 学科涵盖10个门类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5个学科进入A类(教育学等5个A-) 12个进入B类(数学等6个B+) [3] - 拥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个 省级14个 传统师范专业全部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 [3] - 2025年新增软件工程(B类学科 选考物理+化学)和体育教育(师范 仅招北京生源)2个招生专业 [4] 人才培养创新 - 组建人工智能学院 依托数学"双一流"学科和软件工程博士点 2025年开设人工智能师范/非师范两个本科方向及拔尖创新班 [5] - 新增4个未来教师实验班(汉语言文学等师范专业) 实行小班化教学和动态调整机制 [6] - 推进3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基地(历史学等) 新增4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历史学+书法学等) [7][7] 国际与学业支持 - 与53个国家303所院校合作 开展200余个交流项目 每年赴境外学生超1000人 [8] - 实行"申请无门槛"的转专业政策(第二/四学期) 开设10余个辅修专业覆盖5大学科门类 [9] - 奖助体系覆盖80%师范生和40%非师范生 包含25项奖学金和15项助学金 [10] 实践与招生政策 - 近三年获国家级社会实践奖8项 市级57项 学生可参与国家级/市级/校级科研立项 [11] - 2025年录取采用分数优先原则 认可政策性加分 外语类专业限英语考生 艺术类有特殊报考要求 [12][13]
宜信好望角:名校光环不敌行业需求?专业满意度现分化
金投网· 2025-06-17 12:10
本科专业就业满意度 - 人工智能专业成为本科最受关注专业,因其高薪和好就业特性,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月薪约1.8万元,二线城市如苏州、南京、广州月薪约1.4万元,内陆省会城市如成都、重庆月薪约1.3万元 [3] - 自2018年以来全国已有超600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2024年新增备案数量再创新高 [3] - 教育学、经济学门类以4.2分均值领跑本科就业满意度,医学、工学、管理学紧随其后,而文学、农学、法学等门类满意度较低 [5] 专科专业就业满意度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以高就业满意度领跑专科领域,中国汽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40%,毕业生可从事传统维修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智能驾驶系统维护等新兴岗位 [3] -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满意度最高,平均分超4.1分,这些专业紧密对接制造业升级与绿色经济转型 [6] - 公安与司法、电子与信息、新闻传播大类满意度较低,部分原因在于岗位竞争激烈或行业薪酬未达预期 [6] 院校层次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 - 双一流高校本科专业中12.1%的专业评分≥4.5分,42.4%≥4.0分,非双一流高校这一比例分别为7.6%和37.9% [8] - 双高院校专科专业中13.6%的专业评分≥4.5分,50.6%≥4.0分,远超非双高院校 [8] - 普通院校中部分专业如物联网工程、工业机器人技术以满分5分满意度超越部分名校,这些专业与区域产业深度绑定 [8] 行业趋势与专业匹配度 - 人工智能、汽修等专业的崛起反映了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的重塑 [10] - 名校与普通院校的差异凸显了资源投入对专业口碑的影响 [10] - 高校需优化专业布局并强化校企合作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10]
2025央视网名校之约|首经贸2025招生新政:新增人工智能和4个双学士学位专业 培养数智时代复合型人才
央视网· 2025-06-17 10:56
学科实力与专业布局 - 首经贸是一所现代化、多科性财经大学,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特色,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2] - 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审计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全国排名前7%,工商管理全国排名前12%[2] - 经济学与商学上榜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位列全国第30名,财经类高校第6名[2] - 金融学科进入软科2024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前100名[2]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招生专业中90%为一流专业,学生覆盖率超过90%[2] - 新增"金融科技""数字经济""供应链管理""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直接对接行业风口[2] 2025年招生政策与培养模式 - 2025年在京招生计划大幅增加,新增计划全部投放普通批次[3] - 推出"琢玉班"培养计划,设置经济学/工商管理类2个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可跨学院、跨学科选课[3] - "琢玉班"学生配备导师组,考核合格可获得推免资格,享受博士生待遇[3] - 数智化人才培养升级,新增数学与应用数学(实验班),系统开设数字化课程群[4] - 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培养"AI+经济""AI+管理""AI+金融"等跨界技能人才[4] - 新获批4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包括工商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4] - 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开设统计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采用"4+0"培养模式[4] 金融学院学科优势与招生亮点 - 金融学院拥有47年金融教育积淀,培养本硕博毕业生9000余人[5] - 学科体系完整,拥有金融学博士点和5个硕士点,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金融科技4个国家一流专业全覆盖[6] - 应用经济学位列全国前7%,金融学科进入软科2024全球百强[6] - 斥资1500万元建成金融科技实验室,配备60台GPU服务器及华为昇腾AI算力[6] - 师资团队90人,含2名长江学者、3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海外博士占比22%,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9%[6] - 新增金融科技专业,2025年在京计划新增30人,课程融合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7] - 国际金融英文班升级,新增数字货币、区块链金融方向,2024届深造率66%[7] - 投入550万建设实验室III期,引入量子计算教学模块,开设《AGI与金融》《Web3.0金融应用》等未来课程[7] 金融学院人才培养与就业 - 课程体系包括8门国家级/北京市一流课程,开发《金融科技》《量子金融与芯片》等12门交叉课程[8] - 与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中信证券等头部机构共建实习基地,推进期货交易、证券交易等竞赛项目[8] - 往届就业率98%,起薪本科生12 8K/月,深造率超50%,海外留学QS100院校占比60%[9] - 提供"一生一策"AI求职系统,拥有200+金融机构高管导师库[9]
这一代孩子掉队的新陷阱:AI寒门
虎嗅· 2025-06-04 15:07
大家好,我是卷卷兔。 最近一个很火的话题是"AI寒门",最初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提出,指的是父母由于认知局限,不善用甚至排斥AI,导致孩子错失AI浪潮下 优化教育资源的机会。 "怕成为AI寒门,已成为新一代中产最大的育儿焦虑"。 事实上,即便在AI更突飞猛进的国外,这样的恐惧同样存在,于是也有了"第三次数字鸿沟"的研究,指富人不仅拥有AI技术,还有人帮助他们有效使 用,而穷人只能获得技术本身。 正如科技领域投资家马克·库班所说,"如果你不理解AI,你就去学习它,否则你将在3年内成为恐龙"。 ■美国知名研究机构Brookings发现,"高学历高收入的人最有可能受益于AI,而工人则更可能被AI替代,我们应该密切关注AI加剧不平等的现象" 那么,AI在教育中的不平等有多严重? 最近,斯坦福人工智能研究所(Stanford HAI)出具了一份长达456页的重磅报告《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数据给出了答案: AI的普及正走向愈演愈烈的"马太效应"。 K12学校的财力、教师的培训力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AI认知,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落后。 而与此同时,全球大学正在进行疯狂的AI专业版图扩张,这更进 ...
西湖大学、深圳理工大学首次在豫招生 在豫招生高校“朋友圈”扩大
河南日报· 2025-05-20 07:54
"河南是我的家乡,我希望家乡能有更多学生到西湖大学,接触顶尖的科学家,脱颖而出,成为改变世 界的力量。"5月15日,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大讲堂里座无虚席,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 公回到家乡驻马店,为西湖大学2025年本科招生政策作专场宣讲。 今年,在浙江省"创新班"招生试点的基础上,该校本科招生新增三省两市,其中包括河南省。这是西湖 大学自2022年启动本科教育以来,首次走出浙江开展跨省招生。 西湖大学将通过普通高考面向河南招收本科生,今年招生计划拟为20人(以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计划 为准),涵盖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 能、临床医学等8个前沿专业。考生选考科目方面,西湖大学要求物理、化学均须选考。 5月16日,深圳理工大学在郑州举行2025年河南省本科招生宣讲会。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向河南考 生发出邀约:"河南生源品学兼优,深圳理工大学期待与河南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深度交融。" 根据政策,今年深圳理工大学招生对象是选考物理和化学组合的高中毕业生,录取批次为本科普通批。 招生专业如何?在豫招生均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进行录取,所有学生大一不分 ...
专业大洗牌:高校教师,批量流失“铁饭碗”
虎嗅· 2025-05-16 12:06
高等教育专业调整概况 - 2024年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点1839个 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 停招专业点2220个 撤销专业点1428个 [1] - 2024年撤销1670个本科专业布点 同时新增1673个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 调整力度空前 [5] - 教育部计划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 [3] 专业调整方向 新兴专业崛起 - 低空技术与工程 智能分子工程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新兴专业快速获批 响应无人机 飞行汽车等产业爆发式增长 [13] - 人工智能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成为高校争相布局焦点 [14] 传统专业退出 - 土木工程专业因房地产行业下行 基建增速放缓导致需求锐减 全国撤销数目激增 [12]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因培养方向模糊 就业率低迷 全国百余个专业点被撤销 [12] - 小语种 服装设计等专业因人才需求精细化 传统制造业转型而大规模撤销 [13] 高校具体调整案例 - 山东大学撤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工业设计 书法学 包装工程等10个专业 [7] - 四川大学撤销音乐学 保险学 工业设计等31个专业 [7] - 西北大学将汉语言 金融工程等传统学科移出招生名单 [7] 专业调整驱动因素 - 产业升级倒逼人才需求转型 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智造强国"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收缩 [12] -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部分专业因培养方向模糊 就业率低迷被淘汰 [12] - 高校资源错配 一些高校盲目跟风开设热门专业 却因师资 设备 资金不足导致"名不副实" [13] - 国家战略顶层设计 教育部要求增设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 新模式的学科专业 [13] 教师安置措施 - 分流至相近专业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但需要教师快速更新知识结构 [19] - 转教公共基础课 如思想政治 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等 [21] - 转岗至教务处 图书馆或实验室等行政岗位 [22] - 进修培训 提供国内外高校 企事业单位访学实践 跟班学习等机会 [24] 教师职业发展建议 - 教师需打破"铁饭碗"思维 定期评估所在专业发展前景 [25] - 培养跨学科能力 技术创新力 行业洞察力等核心竞争力 [26] - 高校应避免"一刀切"分流 根据教师年龄 专长和意愿提供多元选择 [25]
高校专业调整,学生选择应更理性
南方都市报· 2025-05-12 20:42
高等教育专业调整趋势 - 2024年全国高校新增、撤销、调整专业点达3424个,29种新专业亮相,调整力度前所未有[1] - 教育部首次设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为重点领域开通专业设置"绿色通道"[1] - 专业调整直接呼应国家发展战略,如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响应"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部署,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对接"双碳"目标[2] 市场导向型专业发展 - 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近五年在"双一流"高校新增41个,全国含"智能""智慧"字眼的专业十年新增2146个,其中70%集中在最近五年[2] - 2025年春招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4%,显示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高度联动[2] - 传统文科专业通过交叉转型焕发新生,如"计算金融""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复合型专业兴起[3] 高等教育生态变革 - 学科边界趋于模糊,高校需打破传统壁垒加强交叉融合,新专业普遍涉及多学科领域[3] - 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实践性增强,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以提升学生实操能力[3] - 高校需避免盲目跟风热门专业,应立足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专业建设[4] 专业选择逻辑重构 - 学生需警惕"热门专业陷阱",历史表明短期热门可能转为长期过剩[4] - 理性决策框架应基于个人兴趣、能力特质与职业规划的三角匹配,而非就业风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