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叶黄素软糖
icon
搜索文档
护眼消费渗透全生活场景
经济日报· 2025-08-01 06:07
行业需求背景 - 中国成年人日均屏幕使用时间达6.3小时 导致近视、视疲劳、干眼症等问题突出 护眼需求从医疗行为转化为日常保养刚需 [1] - 护眼消费已渗透办公、学习、户外全生活场景 眼部健康成为颜值重要指标 [1] 核心消费群体 - 白领和学生是护眼产品两大最主要消费群体 [2] - 企业批量采购护眼设备作为员工福利 [1] 产品创新趋势 - 电子产品将硬件护眼和软件护眼作为卖点 通过改变光源硬件结构和智能调节亮度色彩实现护眼效果 [1] - 护眼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改造 例如护眼仪增加蓝牙音箱功能 从功能性工具升级为"品质生活符号" [1] 热销产品类别 - 办公场景:防蓝光眼镜、人工泪液、抗疲劳眼贴、护眼喷雾 [1] - 学习场景:护眼屏、护眼台灯、大路灯、防近视坐姿矫正器、叶黄素软糖 [1] - 户外场景:防晒墨镜将护眼与防晒、时尚穿搭绑定 [1] 行业发展现状 - 护眼产品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 - 行业存在概念炒作、夸大其词、虚假宣传等乱象 [2] - 品牌需通过场景化、年轻化、科技化手段与消费者建立深层价值认同 [2]
告别“糖果式护眼”,亮博视液体叶黄素守护儿童眼健康
贝壳财经· 2025-07-25 09:32
儿童眼健康现状与挑战 - 儿童眼健康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室内照明不合理、户外时间匮乏等环境问题,以及用眼习惯不佳、电子设备使用时长激增等生活习惯因素,导致眼疲劳与蓝光损害普遍存在 [1] - 部分叶黄素软糖产品存在成分不足、高糖高胶等问题,实际护眼效果有限 [1] 叶黄素对儿童眼健康的重要性 - 叶黄素与玉米黄质是类胡萝卜素的主要代表,具有抗氧化和蓝光过滤功能,是维持黄斑健康和视觉功能的核心成分 [2] -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可吸收400-460nm波段的蓝光,过滤约40%的蓝光,减少对视网膜的损伤 [3] - 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叶黄素,需通过食物摄取,主要来源为深绿色叶蔬菜、黄橙色水果及蛋类、奶类 [3] - 中国儿童蔬菜日均摄入量164克,水果47.8克,76.21%和85.21%的儿童摄入量低于膳食宝塔推荐量60%,叶黄素日均摄入中位数仅2.49mg,远低于建议的6mg [4] GlowingPro液体叶黄素产品特点 - 产品基于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专业配方,采用专利微囊液体技术(专利号CN 101291598),生物利用率提升126% [5] - 坚持不添加糖、胶、防腐剂、人工香精色素等添加剂,不含常见过敏原,采用天然混合莓果调味,每批次通过70余项安全检测 [6] - 原料选用非转基因万寿菊,农场获GAP国际认证,生产工厂通过澳洲TGA、美国FDA、欧盟GMP认证,实施批批检制度,由SGS全程监控 [8] 产品市场定位与意义 - GlowingPro液体叶黄素针对数字时代儿童眼健康需求,旨在对抗蓝光伤害并减少食品添加剂负担 [5] - 产品通过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确保安全可靠,为儿童眼健康保护提供新选择 [8][9]
解码国内叶黄素行业趋势:儿童市场成必争之地,尚无龙头品牌领航
贝壳财经· 2025-07-25 09:30
行业概况 - 叶黄素市场规模从2020年28.3亿元扩张至2024年预估58.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9.8% [4] - 全球市场呈现"东升西稳"格局,中国成为全球叶黄素生产核心 [4] - 产业链上游万寿菊种植规模化,中游提取加工环节晨光生物、荷兰DSM、印度Kemin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4] - 晨光生物叶黄素原料市场份额约占全球1/3,人用叶黄素份额同样占比约1/3 [4] 市场结构 - 下游产品端形成眼科保健(占比62%)、功能性食品(年增速超40%)、医疗美容三大赛道 [5] - 眼科保健领域叶黄素软胶囊年销量超2亿瓶,国产品牌市占率从42%提升至55% [4] - 功能性食品领域本土企业实现技术突破,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 [5] - 保健食品注册数量从2023年4月86个增至2024年7月157个,其中胶囊剂型占比66.9% [8] 产品创新 - 叶黄素软糖市场规模突破15亿元,即饮饮料品类年增87% [11] - 软糖类护眼产品在抖音平台实现91.9%增长率,片状和粉末冲剂类产品增速下降 [11] - 儿童叶黄素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00%,消费者增长超100% [15] - 液体形式叶黄素比固体更易吸收,成为儿童产品技术创新方向 [18] 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低,尚无龙头品牌领航,进口品牌在儿童领域占据优势 [16][20] - 进口产品平均单价超百元,国产品牌价格集中在几十元区间 [17] - 晨光生物通过贴牌生产叶黄素成品制剂,看好市场前景 [7] - 蛋白粉市场发展路径可为叶黄素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20] 技术挑战 - 叶黄素酯软糖加工存在技术门槛,部分企业因工艺不成熟导致含量不足 [22] - 保健食品功能验证主要依赖动物试验或小规模人群试验,证据支持有待提升 [10] - 《保健食品原料保健功能声称科学证据评价技术指南》等标准出台规范行业 [10] - 叶黄素尚未纳入《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附录D的健康声称范围 [14] 儿童市场 - 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1.9%,形成刚性需求 [18] - 婴童叶黄素购买人群26-45岁占比90%,女性占70%以上 [16] - 京东健康TOP10婴童叶黄素品牌均为进口,无国产品牌 [16] - 剂型开发成为创新前沿,吸收效率和适口性成关键指标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