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叶黄素
icon
搜索文档
解码国内叶黄素行业趋势:儿童市场成必争之地,尚无龙头品牌领航
贝壳财经· 2025-07-25 09:30
行业概况 - 叶黄素市场规模从2020年28.3亿元扩张至2024年预估58.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9.8% [4] - 全球市场呈现"东升西稳"格局,中国成为全球叶黄素生产核心 [4] - 产业链上游万寿菊种植规模化,中游提取加工环节晨光生物、荷兰DSM、印度Kemin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4] - 晨光生物叶黄素原料市场份额约占全球1/3,人用叶黄素份额同样占比约1/3 [4] 市场结构 - 下游产品端形成眼科保健(占比62%)、功能性食品(年增速超40%)、医疗美容三大赛道 [5] - 眼科保健领域叶黄素软胶囊年销量超2亿瓶,国产品牌市占率从42%提升至55% [4] - 功能性食品领域本土企业实现技术突破,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 [5] - 保健食品注册数量从2023年4月86个增至2024年7月157个,其中胶囊剂型占比66.9% [8] 产品创新 - 叶黄素软糖市场规模突破15亿元,即饮饮料品类年增87% [11] - 软糖类护眼产品在抖音平台实现91.9%增长率,片状和粉末冲剂类产品增速下降 [11] - 儿童叶黄素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00%,消费者增长超100% [15] - 液体形式叶黄素比固体更易吸收,成为儿童产品技术创新方向 [18] 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低,尚无龙头品牌领航,进口品牌在儿童领域占据优势 [16][20] - 进口产品平均单价超百元,国产品牌价格集中在几十元区间 [17] - 晨光生物通过贴牌生产叶黄素成品制剂,看好市场前景 [7] - 蛋白粉市场发展路径可为叶黄素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20] 技术挑战 - 叶黄素酯软糖加工存在技术门槛,部分企业因工艺不成熟导致含量不足 [22] - 保健食品功能验证主要依赖动物试验或小规模人群试验,证据支持有待提升 [10] - 《保健食品原料保健功能声称科学证据评价技术指南》等标准出台规范行业 [10] - 叶黄素尚未纳入《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附录D的健康声称范围 [14] 儿童市场 - 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1.9%,形成刚性需求 [18] - 婴童叶黄素购买人群26-45岁占比90%,女性占70%以上 [16] - 京东健康TOP10婴童叶黄素品牌均为进口,无国产品牌 [16] - 剂型开发成为创新前沿,吸收效率和适口性成关键指标 [18]
晨光生物(300138) - 2025年7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8 09:16
合成色素替代相关 - 公司关注天然色素替代合成色素,有规模、品种、技术和经验优势,番茄红素、辣椒红、叶黄素等可替代部分合成色素,增加市场空间 [2] - 合成色素着色能力强,天然色素替代需解决稳定性问题,市场前景广阔,公司正攻克技术难题 [3] - 天然色素替代是渐进过程,数据不确定,公司努力占据较大份额,辣椒红和叶黄素份额稳定,番茄红素结合成本和需求逐步替代 [3] - 已与客户对接探讨解决方案,但未开始大规模替代 [5] 海外布局 - 公司在印度、赞比亚设子公司进行产能布局,在缅甸建设原料基地,原料初加工在当地,精加工在国内 [2][3] 融资情况 - 目前无再融资需求,未来如有将及时披露 [3] 产品竞争力 - 公司核心策略是增强技术、成本优势和提供解决方案能力,以性价比和功能不可替代性吸引客户,优势在于提取、分离、制剂化技术 [3] 研发情况 - 不断推出新品种,姜黄色素工艺试验进行多年,银杏叶提取物计划放大试验 [3] - 姜黄色素技术上收率优于行业,原料供应链采购运输距离更近的原料 [3][4] 技术路线 - 现阶段生物发酵技术用于高价产品,如番茄红素,成本有望降低,辣椒红、叶黄素较难产业转化,公司关注并安排团队研发 [4] 利润率情况 - 利润率取决于商业模式,公司植提业务不同细分领域利润率各异,核心是技术转化成本优势带来稳定利润 [4] - 辣椒红因原料扩种,成本和价格低位,今年毛利率改善;叶黄素多年低位,原料价格下行,未来供需关系或改变,但时间难判断 [4] 市场份额 - 辣椒精领域中国企业份额提升,原料产地转移到中国,晨光国内市场渠道成熟,国际市场印度企业采购不便,利于晨光提升份额 [6] 业务发展 - 姜黄业务去年技改,工艺相对稳定,计划建生产线扩大规模 [6] - 保健食品业务主要为国外代工、国内 OEM 代工和自有品牌,未来采用合作方式,结合技术和生产优势与伙伴营销优势推进业务,探索植物胶应用 [5][6] - 银杏叶片成本和售价有优势,多地集采最低价中标,未来开拓份额;其他中药业务与海外企业合作推广;中药配方颗粒关注政策动态 [7] 激励计划 - 公司内部绩效评价激励制度有竞争力,运行良好,暂无股权激励计划 [7] 原料规划 - 国外优势区域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公司持续推进缅甸、印度、赞比亚等国外原料战略基地建设,提高成本优势 [7]
晨光生物20250716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公司 晨光生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各品类表现与潜力 - **2025年上半年表现**:整体略好于年初预期,辣椒红一季度增长超30%,二季度增速加快;辣椒精全年预计达3000吨,上半年已售约1400吨;维生素C销量因新产线投产快速增长,但售价因成本下降受限;花椒提取物淡季销量快速增长,毛利率逐步恢复;甜菊糖一季度销售额8000多万,全年有望达3亿收入[2][3] - **未来3 - 5年潜力品类**:甜菊糖市场空间大、工艺优势明显,副产品获批用于饲料添加剂巩固成本优势,有望成为重要品种;花椒提取物和水飞蓟素已接近或领先,将巩固优势拓展市场;番茄红素应用领域有突破,与下游合作开发产品,美国政策创造有利条件;保健品业务快速发展,产能逐渐达30亿粒,2025年新产线下半年投产后有望实现2亿元收入[3][4] 辣椒红和辣椒精 - **需求核心增长点**:2025年保持与原有客户合作,开拓新客户,天然色素替代合成色素是适宜机会,成熟产品方案在推广[4] - **供给端及价格趋势**:2024年原材料丰收供给充足价格低,2025年种植面积下降供应可能收缩,下一业务年度价格可能恢复,取决于采购计划;辣椒精因云南魔鬼椒去年种植增加今年售价低,激发下游需求,行业销售量快速增长[4][5] - **印度产品竞争力及国内成本影响**:国内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印度产品竞争力降低,国内产品海外市场份额迅速增长,2024年辣椒精销量增长超50%,2025年增速预计更快,2026年价格可能回升,但库存充足保证销量增长[6] - **价格趋势及影响因素**:处于价格周期底部区间,大概率会恢复上涨,采用成本加成定价,目前具备涨价条件但希望维持低价,正常规律下下一年价格应比今年高[7] 叶黄素 - **今年表现及未来展望**:今年因库存过多供大于求维持低价,预计趋势延续至明年底或后年;优化策略优先销售食品级产品,饲料级进行价格竞争倒逼产能优化;在海外开拓种植基地扩大成本优势,进行品种选育;短期内难盈利,未来一两年有较大概率出现供需变化[10][11] 棉籽业务 - **现状与展望**:2025年从低迷状态恢复,未来稳健经营,严格风控,以销定产,确保加工利润,追求稳定状态,避免大幅波动[3][13] 保健品业务 - **发展情况与展望**:近年来快速发展,总产能逐渐达30亿粒,2025年新产线下半年投产后有望实现2亿元收入,2026年满产预计达2.5亿元左右;继续扩大OEM代工业务规模至10亿以上收入体量,探索自有品牌发展模式[16][17][18] - **利润贡献预期**:代工业务收入增长,利润贡献预计逐渐增加,找到自有品牌发展路径且时机成熟时,将在自有品牌产品发力[20] 市场竞争与客户 - **市场竞争状况**:产品价格下降因原料供需变化,非行业竞争加剧;疫情后供应链恢复、种植面积增加使原材料成本下降,辣椒红售价低但毛利率恢复,印度同行份额下降,国内整体份额增长[8] - **下游客户构成**:分为食品、饲料添加剂、保健食品企业,香精香料等应用企业,经销商(占比约二三十,其余为终端客户),食品领域消费占比约一半[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季节性销售特点**:下半年通常是淡季,三季度设备检修、调研和制定采购计划,可销售产品少;四季度根据情况确定供货结构,优先给有价格折扣的经销商或应用方案企业供货,利润略低[14] - **产品利润定位**:不刻意划分产品贡献收入或利润,追求适合晨光发展的利润体量,单品利润接近一个亿认为值得做,如棉籽业务盈利正常为大几千万[15]
“甜蜜”不再是负担
金融时报· 2025-07-11 11:20
公司获批与生产工艺 - 微元合成成为全国首家获批生产阿洛酮糖的企业,也是唯一通过生物发酵工艺获批的企业 [1] - 国家卫健委批准的生产工艺绑定了公司专利技术,未获许可的企业无法在国内合法生产销售 [1] - 公司首创"一步发酵法生物合成工艺",将传统两步反应缩减为一步,转化效率从10%提升至80% [3] - 新工艺使阿洛酮糖生产成本下降50%,并解决分离难题 [3] 产品特性与市场潜力 - 阿洛酮糖是一种天然稀有糖,口感接近蔗糖但几乎无热量,对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有积极作用 [2] - 该产品被视为继蔗糖、果糖后最可能规模化应用的天然健康糖,被称为"零糖界明日之星" [2] - 传统生产方式转化效率低且成本高,微元合成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改变了这一现状 [2][3] 产能布局与扩张计划 - 公司秦皇岛一期工厂已投产,二期工厂将于2027年投产 [4] - 正在推进多个10万吨级产能改造项目,华北6万吨项目将于2025年10月投产 [4] - 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阿洛酮糖供应商,合规销售区域覆盖20亿人口 [4] 合成生物技术应用 - 公司利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叶黄素,一个发酵罐年产量相当于250亩万寿菊种植量 [5] - 该技术无需土地种植,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并节约资源 [5] - 公司储备有50余个类似合成生物创新项目 [5] 行业发展趋势 - 合成生物制造正打开生物医药、食品营养、美丽经济等领域的应用空间 [6] - 北京政策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40%布局围绕生物医药领域 [5][6] - 该技术具有绿色环保优势,可用于生产生物树脂、聚乳酸等环保材料 [6] 产业协同效应 - AS10菌株可盘活国内500万吨闲置生物制造产能 [3][4] - 技术推动工程菌株进入产业适配时代,为阿洛酮糖成为大宗健康糖奠定基础 [3] - 促进生物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振下游食品饮料消费市场 [4]
晨光生物20250710
2025-07-11 09:05
纪要涉及的公司 晨光生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营业收入34.6 - 37.6亿元,同比增长 - 1%至8%;归母净利润2.02 - 2.32亿元,同比增长102% - 132%;扣非净利润1.74 - 2.04亿元,同比增长117% - 154%。利润显著提升得益于棉子类业务行情回暖和植提业务产品销量增长[2][3]。 2. **棉子类业务表现**:上半年扭亏为盈,二季度加快发货节奏,对收入和利润产生正面影响。采用对锁采购,价格波动影响小。三季度进入淡季,四季度榨季开始业务规模回升。加强风险管理,成为稳定现金流和利润的重要资产[2][5]。 3. **植提业务表现及展望**:二季度保持良好恢复态势,产品价格下降但销量增加,毛利率显著改善。预计三季度延续此趋势,供给侧种植面积减少,需求侧受美国FDA政策和国内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影响,需求快速增长[6]。 4. **美国FDA政策影响**:计划2026年底前禁用几种石油基合成色素,可能掀起全球限制合成色素浪潮,加速天然色素替代进程,替代空间巨大。晨光生物布局20多年,推动天然色素消费量增长[7][8]。 5. **推动天然植物提取物应用举措**:从生产企业向应用方案服务商转型,开发新产品,与多类企业合作,丰富应用场景,提高产品性价比和使用便利性[9]。 6. **突出产品及未来期待品类**:2025年上半年甜菊糖、水飞蓟素和花椒提取物表现突出。甜菊糖有望成第四大单品,水飞蓟素产能提升,花椒提取物市场份额增加。姜黄素、番茄红素等需求良好。公司目标做到世界领先份额,布局新领域[4][10][11]。 7. **下半年需求和行情展望**:预计延续前期趋势,三季度淡季环比数据可能回落,但同比数据亮眼。各主要产品有望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如辣椒红、辣椒精等[11][12]。 8. **辣椒精产品市场表现**:回到国内生产后,价格恢复合理区间,下游应用积极性提高,海外市场份额增长迅速,今年市占率有望达50%,未来两三年争取提升至全球2/3以上[13]。 9. **市场份额目标**:辣椒红目前市场份额约70%,远期目标提升至80%以上,已达成控制或影响目标份额[15]。 10. **提升利润率策略**:现阶段重点扩大市场,推动行业需求增长,通过性价比策略实现利润增长,总盘子达到一定规模后向上下游延伸提升利润率[16]。 11. **客户类型**:下游客户分为大的终端应用企业、香精香料企业、经销商和贸易商三类[17][18]。 12. **过去几年增长原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以及自身品类建设和拓展,主力产品和梯位产品快速成长[19]。 13. **未来三至五年增长预期**:主力产品和梯位产品增长贡献差异不大,替位产品增速较快。业务规模保持稳定,利润占比相对较低,已做战略储备[20]。 14. **大单品市场份额经验及复制**:实现辣椒红及辣椒精市场份额第一的经验可复制到其他植物提取物领域,包括工艺优化、设备设计制造、技改和上游布局[21]。 15. **成本和原材料优势**:工艺设备和经营管理成本低,跨区域布局规避原材料产区迁移风险,确保稳定供应优质原材料[22]。 16. **研发团队和技术支持**:拥有一百多人研发团队,含十名博士和一百多名硕士,总体技术人员四五百人,有自己的设备厂,在技术研发等方面具显著优势[23]。 17. **赞比亚种植情况**:拥有两个农场,类似自有土地有99年使用权。辣椒种植成本约为国内一半,菊花种植最终成本与国内无特别显著优势。员工总人数约500人,临时用工约1万人,土地和人员成本优势明显[23]。 18. **应对天然色素订单增加措施**:可能面临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抢占原材料份额问题,采取扩大基地布局范围、深耕当地与企业合作等措施确保供给[24]。 19. **未来计划**:推动天然添加剂及膳食营养补充剂替代合成产品,优化全球产业布局,加强技术研发,与投资者保持联系,引领行业发展[25][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甜菊糖副产品**:甜菊糖提取过程中的副产品乙二酸钠已通过饲料添加剂批准,正在办理生产许可证,有望大规模销售[11]。 2. **叶黄素行业情况**:行业连续三年处于底部,公司与同行尝试降低原材料签约价,农户重新考虑种植安排,公司向海外布局万寿菊基地[11]。 3. **辣椒红销售情况**:辣椒红销量从上市时每年2000吨增至去年突破万吨,今年预计继续快速增长[8]。
晨光生物(300138) - 2025年7月1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1 08:14
公司经营情况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业收入34.6亿 - 37.6亿元,同比增长 - 0.89%至7.7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2亿 - 2.32亿元,同比增长102.33%至132.38%;扣非净利润1.74亿 - 2.04亿元,同比增长117.40% - 154.88% [2] - 业绩变动原因:棉籽类业务行情回暖扭亏为盈,植提类业务毛利润同比增长 [2][3] 第二梯队产品情况 - 上半年甜菊糖苷、水飞蓟素、香辛料提取物等产品表现突出 [3] - 甜菊糖苷市场空间大,得率提升,成本有优势,异绿原酸钠获批新饲料添加剂开拓新增长点;水飞蓟素新生产线投入使用,产销量快速增长;香辛料提取物销量快速增长 [3] - 公司积极拓展天然甜味剂等新产品,争取实现十个左右世界第一或前列产品目标 [3] 业务展望 - 三季度是业务淡季,目前辣椒红等产品价格低、销量增长,新疆色素辣椒和云南万寿菊种植面积收缩,预计四季度开始新业务年度延续恢复态势 [3] 棉籽业务情况 - 本榨季加强风险管理,经营趋于平稳,业绩大幅改善 [3] - 未来坚持对锁经营模式,严控价格及敞口风险,保障稳健经营 [3] 辣椒红产品情况 - 产销量约占市场份额三分之二,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3] - 未来深化竞争优势,通过应用开发拓宽使用领域,推动市场增长 [3] - 不提升利润率而做大市场原因:合成色素占比大,发展中国家市场潜力大;公司向应用方案服务商转变,拓展应用范围和加工链条 [4] 客户画像 - 下游客户分三类:规模较大终端应用方、配方型企业、区域经销商 [4] 业务增长原因及预期 - 22年之前业务快速增长原因:主力产品份额提升,品类丰富,植提行业自然增长 [4] - 未来三到五年,植提行业保持增长,主力产品提升份额,孵化第二梯队产品,实现十个世界领先植提大单品目标 [4] 产品培育优势 - 拥有高学历研发团队,自研提取工艺和核心生产装备,全链条管理和精益生产提升效率,成本有优势 [5] - 拥有战斗力员工队伍,全球布局优质原材料,积累多区域运营经验 [5] 赞比亚业务情况 - 购入两个农场,一个种辣椒,一个种万寿菊,建设配套产能 [5] - 赞比亚子公司员工以赞籍为主,常驻中国员工几十人 [5] - 赞比亚土地、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种植成本大幅低于国内 [5] 订单限制因素及应对 - 限制因素:客户认证、供应能力、产品稳定性、性价比、原材料涨价 [6] - 公司应对措施:全产业链口碑好,与优质客户合作紧密,全球布局原材料和产能,资金实力雄厚,保障供应链安全 [6]
晨光生物2025上半年预盈超2亿 加码技改主力产品优势领先
长江商报· 2025-07-11 07:52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2.02亿元—2.32亿元,同比增长102.33%—132.38% [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69.94亿元,同比增长1.79%,净利润9405万元,同比下降80.39% [3] - 2025年第一季度植物提取类业务收入8.67亿元,同比增长13.78%,棉籽类业务收入7.6亿元,同比减少9.49% [7] 业务情况 - 棉籽类业务2024年收入34.75亿元,同比下降2.07%,毛利率0.18%,同比下滑3.48% [3] - 2025年棉籽业务行情回暖,实现扭亏为盈 [1][4] - 辣椒红、辣椒精、甜菊糖苷等植提类业务毛利润同比增长 [1][4] - 2025年第一季度棉籽类业务毛利润约0.46亿元,同比大幅改善 [7] 公司地位 - 国内植物提取行业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全球第一梯队 [1][5] - 辣椒红、辣椒精、叶黄素三大主力产品位居世界第一或前列 [1][5] - 甜菊糖苷、花椒提取物等梯队产品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5] 产能与技术 - 辣椒红色素及辣椒油树脂产能2.73万吨,叶黄素产能1.2万吨,棉籽类产品产能111万吨 [5] - 首创辣椒红色素连续提取分离技术 [5] - 2024年投入近1000万元改进棉籽类业务工艺,投入300多万元改造甜菊糖生产线 [7] 项目建设 - 2024年完成腾冲魔鬼椒萃取线新建项目投产,营养药用综合提取一期项目建成 [7] - 甜菊糖事业部MES系统上线 [7] - 持续加码技改和项目建设 [2][6]
棉籽类业务扭亏为盈、推升业绩 晨光生物25H1净利同比预增102.33%-132.38%
全景网· 2025-07-10 11:05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4 60亿元至37 60亿元 同比增长-0 89%至7 71% [1] - 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 02亿元至2 32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02 33%至132 38% [1] - 预计扣非净利1 74亿元-2 04亿元 同比增幅高达117 40%至154 88% [1] 业务表现 - 棉籽类业务行情回暖 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是业绩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1] - 辣椒红、辣椒精、甜菊糖苷等植提类业务实现的毛利润均同比增长 [1] - 棉籽类业务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通过严格执行对锁经营模式 强化敞口管理 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1] 经营策略与展望 - 对锁经营模式将长期坚持 植提业务的价格与份额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利润弹性 [2] - 棉籽蛋白价格有望高位运行 叶黄素新标准实施带来的需求提振等利好因素 将为公司提供持续增长动力 [2]
晨光生物(300138):25H1利润改善超预期 棉籽回暖植提向好
新浪财经· 2025-07-10 08:32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H1营业收入为34 6-37 6亿元,同比-0 89%至+7 71%,归母净利润为2 02-2 32亿元,同比+102 33%至+132 3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 74-2 04亿元,同比+117 40%至+154 88% [1] - 单25Q2看,预计营业收入为17 44-20 44亿元,同比-0 9%至+16 2%,归母净利润为0 93-1 23亿元,同比+51 1%至+100 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 78-1 08亿元,同比+147 5%至+242 6% [1] 业务表现 - 25H1棉籽类业务行情回暖,公司严格执行对锁经营模式,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1] - 植提类业务中,辣椒红、辣椒精、甜菊糖苷等毛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植提呈现向好趋势 [1] 业务展望 - 棉籽业务方面,25年公司在严格执行对锁经营模式下锁定了加工环节利润,全年盈利改善趋势较强 [1] - 植提业务方面,多个植提产品价格处于相对低位,有望逐渐企稳向好 [1] - 美国FDA计划26年底前逐步停止使用石油基合成食品色素,将推动全球人工色素加速淘汰,天然色素占比提升,利好公司辣椒红、叶黄素、番茄红素等天然色素需求增长 [1] 公司战略与预测 - 公司作为植物提取物龙头企业,植提技术行业领先,多个品类产销量已位列世界第一或前列 [2] - 短期内依托强大低成本工业化生产能力,有望将成熟的多品种发展模式高效复制,梯队品种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2] - 中长期目标做大做强保健品、中药提取等大健康产业,在高景气度大赛道中快速成长 [2] - 预计2025-27年可实现归母净利润3 76/4 93/6 04亿元,同比增长299%/31%/23% [2]
从今日起,“甜蜜”不再是负担
金融时报· 2025-07-03 19:55
公司动态 - 微元合成阿洛酮糖于7月2日正式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食品原料公告行政许可,成为全国首家获批上市的阿洛酮糖生产企业,也是唯一一家通过生物发酵工艺获批的企业[1] - 公司首创的AS10菌株直接发酵法生产阿洛酮糖技术是国内首个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新食品原料获批案例[1] - 公司采用"一步发酵法生物合成工艺",通过改造微生物菌株直接生成阿洛酮糖,将传统两步反应缩减为一步,转化效率从10%提升至80%,生产成本降低50%[3] - AS10菌株是一个可无限自主复制的"智能细胞工厂",能利用国内生物制造闲置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3] - 公司阿洛酮糖的合规销售区域已覆盖亚太和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人口约20亿人[3] - 公司实验室通过改造微生物创造出多种生产生活用品,如高效生成叶黄素,一个发酵罐一年产量相当于250亩万寿菊种植[4] - 公司目前储备有50余个合成生物学创新项目,能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4] 产品与技术 - 阿洛酮糖是一种口感接近蔗糖但热量几乎为零的天然稀有糖,能满足消费者对甜的需求且不会带来代谢负担,对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有积极作用[1] - 阿洛酮糖被视为继蔗糖、果糖之后最可能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天然健康糖,被业内称为"零糖界"的明日之星[2] - 传统阿洛酮糖生产方式需经两步转化,单次效率仅10%左右,且提纯成本高,导致市场价格昂贵[2] - 公司创新技术彻底解决了阿洛酮糖生产难、成本高的问题,为阿洛酮糖成为普遍使用的大宗健康糖打下基础[3] - 公司采用生物制造技术生产叶黄素,不需要土地和种植,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并节约土地资源[4] 行业前景 - 合成生物制造正不断打开生物医药、食品营养、美丽经济、生物农业、生物环境、新材料、生物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空间[5] - 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约40%布局围绕生物医药领域,医美护肤是重要赛道,可研发生产稀缺、优质、低成本的护肤原料如麦角硫因、胶原蛋白等[6] - 合成生物学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优势,在生物能源领域对产品减碳有很好作用,如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废弃物合成生物树脂[6] - 北京市2024年9月发布《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