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2000吨/小时的高效物流设备

搜索文档
“钢铁粮道”贯通南北,科技守护中国饭碗
科技日报· 2025-10-16 16:15
码头控制室内,只见工作人员轻点鼠标,通过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远程操控着这一切。 "我们过去需要多人投入卸船作业,如今只需两名工作人员在屏幕前远程操控。"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南 沙粮食通用码头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威表示,这套系统不仅让港口整体效率提升了20%,更实现了与腹 地铁路站场、公路货运信息的实时联动。 十月的广州南沙港,巨轮泊岸,塔吊林立。一艘来自北方的十万吨级货轮正在卸货,每小时8000吨的粮 食通过现代化输送系统源源不断地进入筒仓。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科技日报记者日前跟随中粮集团来到广州调研,看到科技正让传统的粮食物流 焕发新生,守护着国民饭碗的安全。 "十四五"期间,中粮科工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物流多式联运高效衔接装备研发与示范"项 目。 在广州南沙港粮食通用码头,科技创新成果得到集中体现。单个浅圆仓每小时粮食出仓能力高达2000 吨,这是国产2000吨/小时的高效物流设备首次大规模应用。 在卸船码头,7万至10万吨级的泊位每小时综合接卸能力高达8000吨,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33吨粮食"登 陆",年中转能力近1600万吨,足以满足一座超大城市一年的口粮供应。 北粮南运高效协同 在拥 ...
南北粮运大动脉焕然一新
科技日报· 2025-10-16 07:45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正驱动传统粮食物流体系升级,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多式联运体系和高效专用设备等应用,显著提升效率并降低损耗,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3][4] 港口运营效率 - 广州港南沙粮食通用码头采用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使港口整体效率提升20%,并实现与腹地铁路站场、公路货运信息的实时联动 [1] - 码头单个浅圆仓每小时粮食出仓能力高达2000吨,为国产2000吨/小时高效物流设备首次大规模应用 [3] - 卸船码头在7万至10万吨级泊位上的每小时综合接卸能力高达8000吨,年中转能力近1600万吨,可满足一座超大城市一年的口粮供应 [3] 多式联运体系 - 构建高效协同的多式联运体系是破解长达3500公里“北粮南运”难题的关键,旨在优化成本、效率与环保 [2][3] - 粮食流通链条涉及铁路、海运、内河水道及公路配送,多次中转易造成损耗,对传统物流体系构成考验 [2] - 多式联运项目由中粮科工牵头承担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旨在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 [3] 仓储与输送技术创新 - 针对平房仓、楼房仓等关键节点,自主研发国产大运量循环式管链输送机,出仓效率从依赖人工提升至每小时300吨,实现一键操作 [4] - 在仓储环节,研发“六面主动控温”和“自主控温式智能立体仓储技术”,实现绿色、精准、智能储粮 [4] - 在加工环节,自主研发MMV型智能磨粉机,突破自动轧距调节、传感与在线数据监测等国内行业关键难题 [4] 行业影响与升级 - 科技创新推动粮食流通从“被动调配”转向“主动配置”和“精细管理”,支撑更高水准的粮食保障并提升农业附加值 [4] - 广州每天消耗的成品主粮约7500吨,凸显了庞大且持续增长的粮食物流需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