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船舶登记服务

搜索文档
前海首次实现国际船舶1小时转籍落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1:44
(原标题:前海首次实现国际船舶1小时转籍落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9月22日,国际航行汽车运输船"长泰鸿"轮仅用1小时办结原本需20余天的船舶转籍,完成36本证书注销 与重新申领,成功转籍落户"中国前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这是全国首次采用"1小时落户中国前海"的船舶登记创新举措,船舶登记模 式从"串联慢跑"变成"并联快办",开辟了国际船舶落户前海的新阶段。 船舶转籍,好比船舶更换"户口",需要将原有船舶证书注销再重新登记,以变更船舶所有权、船籍港等 关键信息。该流程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手续环环相扣,标准办理周期为20余天。 在前海试行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是首批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今年6月,中办、国办发布 《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深化国际航行船舶相关配套制度 改革"再被写入。 从9月22日起,采用该制度将船舶落户"中国前海",只需在海事部门统筹协调下,将其船舶转籍所需的 申办材料在多个部门行政审批节点预审预检,待准备成熟后便触发各部门预设的协同办理机制,立即启 动多线同步作业,并行推进各审批环节,将办理周期压缩至一小时,大幅降 ...
“中国洋浦港”籍国际船舶总载重吨突破600万吨
新华网· 2025-08-12 13:49
船舶登记规模 -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国际船舶总载重吨突破600万吨大关 达624.27万载重吨 [1] - 登记船舶数量达63艘 总吨位348.78万 船舶总资产超过190亿元人民币 [1] - 2023年新增登记船舶18艘 同比增长39% [1] 制度创新与服务 - 形成以"十大创新举措"为核心的服务体系 包括特殊办、动态办、导航办等特色机制 [1] - 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 建立全链条保障体系 [1] - 通过政企协同和国际宣介举措 主动走访国际航运企业并解读政策优势 [1] 产业集聚效应 - 海南自贸港吸引航运金融、保险、制造等全产业链要素集聚 [1] - 成功吸引众多国际航运企业入驻 [1] - 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登记制度 [1] 发展目标与规划 - 围绕服务便利化、管理法治化、发展国际化目标 对标国际先进经验 [1]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为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提供海事支撑 [1] - 助力海南打造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枢纽 [1]
“中国洋浦港”籍国际船舶总运力突破600万载重吨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00:48
航运资源集聚 - "中国洋浦港"籍国际船舶总载重吨突破600万吨大关,船舶总资产超190亿元[1] - 登记在册船舶达到63艘,总运力624.27万载重吨,总吨位348.78万[1] - 航运全产业链要素在海南自贸港加速集聚,带动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港口服务、航运保险等多个行业落地[2] 航运政策优势 - 建立便捷高效的登记程序和一体化的服务保障机制,实现"不停航"办理证件[1] - 享受海南自贸港税收、燃油加注等政策红利[1] - 航运企业登记并从事国际运输的中国境内建造船舶可享受出口退税政策[2] 企业成本节约 - 散货船"准兴9"轮购自欧洲,节约9%的进口关税、13%的进口环节增值税[1] - 海南准兴海运有限公司购船成本节省超2000万元[1] - "宏博16"轮可享受出口退税超千万元,降低航运企业购船成本11%以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