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便捷酒店

搜索文档
开业超20000家,经济连锁酒店又火了?
36氪· 2025-08-21 21:40
经济型酒店市场热度回升 - 经济型酒店赛道今年以来重新变得热闹 关注度提升[1] 需求端多元化特征 - 人才驿站项目推动经济型酒店需求增长 杭州青荷驿站房源从110多间增至200多间[2] - 年轻游客回归平价选择 北京鼓楼如家酒店价格维持在300-400元区间[3] - 企业差旅标准下调至与经济型酒店价格重合区间 一线城市标准250-400元 二三线城市200-300元[4] - 差旅费大幅缩减 某设计院差旅标准从2022年400元降至2024年100元[4] 头部品牌战略与产品升级 - 汉庭全球规模第一 拥有359475间客房 提出"国民品牌"定位[6] - 汉庭4.0配备万元级床垫与智能卫浴 采用模块化设计降低装修成本[6][7] - 汉庭实施差异化定价 一线城市精致版房价250元 下沉市场基础款控制在180元以下[7] - 尚客优专注下沉市场 单房改造成本4-6万元 低于行业7.6万元平均水平 平均房价170元[8] - 尚客优推进全球化 今年签约非洲和印尼酒店项目[8] - 城市便捷4.0提出"高端经济型"概念 单房造价从7.31万降至6.7万 筹建周期从150天缩短至45天[9] - 锦江之星5.0单房造价3.6万元 装修工期缩短至两个半月 全国门店近70家聚焦交通枢纽[10] 行业规模与连锁化现状 - 头部经济型连锁品牌总数超2万家[11] - 经济型酒店占全国住宿业存量40%以上 县级区域占比近60%[11] - 经济型酒店连锁化率29.96% 远低于中端酒店55.33%的连锁化率[11] - 2024年县级市新开业酒店增速达34% 高于地级市21%的增速[16] 集团战略布局 - 华住集团50%酒店为经济型 锦江国际集团经济型占比39.24% 首旅如家占比27.6%[13] - 三四线城市单房投资成本6-8万元 回报周期较一二线缩短1.5-2年[16] - 汉庭占华住经济型酒店60%以上 全国门店达4139家[17] 数智化与供应链建设 - 锦江全球采购平台(GPP)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数字化[14] - 华住易购接入3000多家供应商 提供超5万种供应链产品[14] - 数字化供应链成为酒店集团响应市场的重要保障[15] 品牌竞争格局 - 经济型连锁品牌集中度提升 消费者认知品牌不足10个 具决定影响力的约5个[17] - 国际榜单显示锦江之星位列第28 7天酒店位列第33 如家酒店位列第16[17]
旅游出行加速回暖 民营酒店集团如何当好消费复苏生力军
新华网· 2025-08-12 13:48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丁峰)2023年十一黄金周或成为近五年"最火十一"。旅游预定平台数据显示,截至9 月15日,十一假期国内热门城市机票提前预订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两成,热门城市酒店十一提前预订量比2019年 同期增长5倍, 国内旅游市场加速回暖,全国旅游消费呈现强劲增长态势。酒店行业进入强劲复苏通道。七家上市酒店公司披露 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营收较上年同期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 作为旅游出行消费的核心环节之一,大型酒店企业如何从价格到服务,更好提升产业供给水平,更好支持消费复 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此,国内知名酒店连锁集团东呈酒店集团董事长程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型民营酒店集团须立足人民 美好出行,积极投身扩大消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角色,并提出包括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下沉市场供给、 塑造特色与民族文化品牌、坚持绿色发展等多个发展方向。 坚韧向好成长 做好消费复苏生力军 据程新华介绍,东呈酒店业务起步于2007年,近年来高速发展,尤其近三年也保持了发展韧性。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上半年为止,东呈已签约加盟酒店数量相比2020年初增长40%以上,已开业加盟酒店数量增 长50%以上 ...
小体量酒店,开始在投资人中悄悄“上位”
36氪· 2025-07-09 08:46
小体量酒店的投资优势 - 26间房的小酒店每天运营加房租成本160元,RevPAR接近250元,两年多可回本[1] - 30多间房的小体量酒店成为经营最稳健、人效比最高的投资选择[2] - 小体量酒店具有轻量化、低投入、高灵活、快迭代的特点,适合存量时代市场疲软环境[2] - 35间客房的海友5.0单房造价5万元左右,平均入住率超95%,RevPAR最高达四百多元[12] - 经济型小体量酒店投资门槛更低,租金和人工压力更小,回报率不输中档酒店[14] 行业趋势与市场现状 - 2025年1月新增中端酒店占比48.3%,超中端占30.2%,高端合计不足22%[15] - 大体量五星级酒店面临盈利困境,蓝海酒店负债35.29亿元,资产负债率107.99%[15] - 2025年1月全国56家酒店拍卖中,14家亿元以上酒店无一成交[16] - 传统五星级酒店5-6年回报周期已无法满足投资者需求[17] - 大众点评"必住榜"中"小酒店"占比超五成[24] 小体量酒店运营策略 - 采用"大总部、小门店"运营模式,提出四个"8"产品模型(8万元/间房,80间房,80元/天运营成本,80天施工周期)[20] - 聚焦细分市场,如Z世代年轻客群,主打"小而美"潮流设计[20] - 通过极致效率和调整灵活性构建核心竞争力[30] - 差异化、特色化、创新化体验成为发展主流趋势[27] - 建议聚焦一类客群或一种资源,将体验打磨到极致[28] 品牌布局与竞争格局 - 锦江和住友最早专注小体量酒店市场[18] - 东呈推出城市便捷小房量计划及优化版[19] - 首旅如家推出云品牌酒店支持中小单体酒店[20] - 格林集团贝壳酒店和尚美数智尚客优主攻下沉市场[20] - 区域品牌如慧友美宿、乔治·莫兰迪、逸米等深耕本地市场[20][22][23]
“高性价比”引领酒店投资质变 迈点报告揭示业界领先解决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08:10
行业趋势分析 - 中国酒店业竞争核心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高性价比成为投资布局决定性战略 [1] - 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速从2023年10.3%骤降至5.1%,消费者信心指数同比下降1.37个百分点至86.4% [3] - 2025年春节假期每日人均旅游支出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九成,"实用""高性价比"成为酒店需求关键词 [4] - 2024年全国酒店平均入住率、房价及RevPAR连续下滑,投资者对单店造价敏感度显著提升 [4] 高性价比战略模型 - 迈点研究院提出"成本-品质-体验"三角模型:成本控制是基础、品质保障是核心、体验升级是要点 [5] - 东呈集团全链路解决方案:产品设计优化体验、装配化工程降低成本、会员运营提升收益、标准化保障体验一致性 [7] - 战略成效体现为消费者"价格下沉品质上扬"、投资人"轻投入高回报"、集团"缩短爬坡期降低集采成本" [7] 东呈集团战略实践 - 品牌定位聚焦二三四线城市及200-400元价格带,采用"铁网深耕联省复制"模式使筹开酒店从2012年105家增至2024年3500家 [9][10] - 推行"新四化"模式(设计模块化、生产工厂化、现场装配化、物资通用化),城市便捷4.0单房造价降至6.7万元 [10] - 2025年AI智慧中枢系统实现全流程智能化,降低人力成本同时提升响应效率 [10] 中国酒店性价比指数(CHCPI) - 行业首个量化标准,含区位条件(LCI)、服务质量(SQI)、硬件设施(HFI)、客户体验(CEI)四大维度16项指标 [12] - 经济型赛道:城市便捷以1.09指数居首,硬件设施指数40.90,单房造价6.7万元,存量改造2万元起 [13] - 中端赛道:柏曼酒店1.42指数领先,硬件40.71、服务23.62、体验24.29,目标3年回本 [13] - 中高端赛道:怡程酒店1.21指数,通过差异化定价实现"中档投资高端回报" [15] 未来发展方向 - 智能入住、社交空间等超预期体验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15] - 行业战略转型从"流量收割"到"用户运营",直连流量池与高复购率会员体系是关键 [15] - 模块化、标准化、智能化手段将持续优化成本与周期,实现规模效应下的高性价比守恒 [15]
中金 | 酒店业洞察:华南格局生变,焕新和下沉未来可期
中金点睛· 2025-03-12 07:39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酒店业面临“弱预期”兑现和供需关系失衡,未来供需关系有望趋向再平衡,建议关注华南市场竞争格局、酒店产品焕新需求、龙头在下沉市场的潜力[1] 2024年中国酒店业的关键词 “弱预期”兑现 - 2023年酒店经营与股价“强现实而弱预期”,2024年“弱预期”兑现为“弱现实”且有所延续,行业RevPAR同比下滑约5%,市场对2025年RevPAR走势判断谨慎[5] 供需关系变化 - 2023年上半年疫情结束后市场“供小于求”,后因运营亮眼吸引投资,供给增长但需求分化,供需失衡;预计2025年供给增速放缓,若需求恢复,供需有望再平衡[7] 华南市场的竞争格局如何演绎 竞争概览 - 东呈以华南和华中为大本营,锦江以华南为核心覆盖区,华住在华南较薄弱;锦江、东呈、华住等在华南市占率分别约9.0%、3.2%、2.9%[11] - 华南各品牌在营门店有更新迭代或翻牌改造空间,锦江、东呈、首旅等旗下在营或翻新后年限6 - 10年占比约30%[12] 攻守策略 - 华住和锦江在华南主流价格带为200 - 400元,核心布局3星级酒店,以偏高线城市为主,四五线城市渗透暂非重心[18][19] - 存量品牌中东呈城市便捷酒店门店数和城市覆盖度高,锦江靠中端、中高端品牌深耕;增量品牌中华住全季和汉庭排名靠前,部分后发者突破势能强劲[21] 酒店产品焕新需求有何变化 供给周期导致老化产品占比提升 - 各龙头集团对营业10年以上老旧产品严格管理,占比近乎持平;但截至2024年底,在营或翻新时长6 - 10年的酒店占比均增长,未来1 - 2年翻新改造供给或增多,引发品牌竞争格局变化[25][26] - 产品老化后加盟商有四条可选路径:原品牌升级改造、翻牌龙头品牌、选择软品牌轻改造、维持现状[27] 探究地区和档次结构 - 分地区看,锦江在华东和华南有老化压力,华住在华南产品偏新,首旅各地区老化压力更均等[30] - 分档次和品牌看,经济型和轻管理产品老化压力更大,首旅和锦江核心品牌也面临一定老化压力[33] 再论渗透下沉市场的“道与术” 格局定焦 - 下沉市场“3 + 2”竞争格局延续,华住用拳头产品布局,锦江和首旅分别以经济型和轻管理酒店为主,尚美和东呈以大单品突围[36][37] - 各档次龙头品牌在下沉市场增速领先,借助高品质品牌渗透是各集团路径之一[38] 路径探寻 - 下沉市场机遇大,但存在阻力,需优选城市及模型[41][42] - 选城市要关注人口流向、结构及城市特色,优先考虑人口净流入、年轻化城市,开店多的城市分经济发达区域下沉城市、经济稍弱区域中心城市、强旅游资源下沉市场三类[43][44] - 选模型要考虑下沉市场房价低、物业房间少,可选择成熟品牌下沉或打造轻量化模型,但后者未验证有不确定性[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