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季酒店

搜索文档
华住集团CEO金辉:中国足以孕育世界级酒店集团
第一财经· 2025-07-30 09:06
华住集团战略升级 - 公司推出"贵即赔"价格保障功能,提供"降价可退、订贵可赔"双重保障,旨在重构消费者信任链[1] - "降价保障"自动赔付差价至离店日6点前,"订贵保障"赔付差价2倍积分(铂金会员3倍),覆盖携程等五大合作平台比价[3] - 该举措推动行业价格透明化,减少低效竞争,目前华住会拥有2.8亿会员,覆盖汉庭等30多个品牌[4] 商业模式与运营数据 - 中央预订系统贡献65.1%会员间夜量,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减少第三方佣金可覆盖部分赔付成本[6] - 公司通过科技智能化投入提升体验,构建"住宿+出行"闭环生态,目标成为中国国民出行首选平台[6] - 高复购会员生命周期价值为普通用户数倍,权益升级推动会员规模向3亿迈进[7][8] 行业竞争格局 - 华住集团全球排名从第五升至第四,客房规模108.8万间,酒店数量11,147家,汉庭品牌以35.9万间客房位列全球第一[11][12][13] - 全球前三酒店市场为美国、中国、欧洲,公司坚持3-5年深耕中国战略,认为中国具备培育世界级酒店集团潜力[11] - 消费分级趋势下,公司针对银发族优化适老设施,为马拉松客群提供早餐延后退房等精准服务[17] 市场前景与行业趋势 - 中国服务业GDP占比55%较发达国家70%仍有差距,旅游、文体等领域增长空间显著[18] - 入境游在免签政策推动下增长,公司聚焦提升线下产品性价比,强化"中国服务"全球竞争力[14][18] - 消费分级推动本土品牌崛起,价廉物美的中国品牌在三四线城市及全球市场具备优势[10]
高质量发展20年 华住荣登全球酒店集团排行榜第四
央广网· 2025-07-18 15:37
全球酒店集团排名变化 - 华住集团2024年全球排名从第五升至第四,超越洲际酒店集团,客房规模超100万间 [1] - 全球前三名依次为万豪国际、锦江国际、希尔顿,中国企业在TOP10中占据三席(华住、锦江、首旅如家) [2] - 中国本土酒店集团在TOP50中占据20席,反映行业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 [4] 华住集团发展历程与战略 - 公司从2005年首家汉庭起步,现已覆盖10余国,管理超100万间客房,坚持长期主义与高质量发展策略 [3] - 2024年中国市场入住率超80%,体现高强度竞争下的运营韧性 [8] - 旗下拥有30+品牌矩阵,涵盖经济型(汉庭、海友)、中档(全季、桔子)、高档(施柏阁)等细分市场 [11] 科技创新与产品升级 - 自主研发HPMS系统(2008)、全场景免费WiFi(2013)、"10秒入住"前台模式(2024),实现全流程自助操作 [5] - 汉庭3.5版本强化淡雅设计,全季5.0诠释东方美学,产品迭代提升用户体验 [8] - "华掌柜"设备整合预订/选房/退房等11项功能,平衡效率与温度需求 [5][7] 品牌表现与市场认可 - 汉庭酒店登顶"全球TOP50酒店品牌"榜首(359,475间客房),全季品牌位列第四(325,999间) [9][10] - 国际媒体《经济学人》《南华早报》评价公司对市场变化敏锐,技术应用与本土化运营优势突出 [4] - 数智化硬件、服务性价比获国际旅客认可,"China Hotel"成为行业新标杆 [4] 会员体系与服务机制 - 华住会2.8亿会员体系升级"贵即赔"价格保障机制,承诺差价赔付与降价退款 [14] - APP实现动态分层权益管理,优化预订/入住效率,个性化服务匹配度提升 [14] - 通过淘汰低质门店、翻牌改造存量酒店,持续优化供给质量 [13]
华住会,终结了J人和P人的旅行矛盾
盐财经· 2025-07-17 16:20
旅行规划方式 - P人式旅行特点为随机性高 仅预定住宿地点 其余行程临时决定 反对千篇一律打卡和特种兵式行程 [4] - J人式旅行特点为计划精确到分钟 包括出片角度等细节 追求行程确定性 [2] - 两种方式矛盾核心在于旅行是否应该预设行程 [2] 酒店预订痛点 - P人因延迟预订导致酒店价格从300元飙升至1000元 产生额外成本 [5] - 消费者需同时使用7-8个比价软件 导致体验崩溃 消耗旅行期待感 [8][9] - 第三方平台存在代理房型陷阱 包含不可取消/连住限制/无积分等隐形条款 [18] 华住会商业模式创新 - 推出"贵即赔"政策 会员在官方渠道预订后若门市价降价 自动赔付差价至离店日6点前 [14] - 发现官方渠道更贵时 可获2-3倍差价积分赔偿 积分可全额兑换房费 [23][25] - 覆盖旗下汉庭/全季/桔子等12个品牌 会员权益包含双早/升房等基础福利 [19] 会员体系运营策略 - 积分体系形成闭环 代订商通过积分保级和抵扣房费获利 [9] - 提供3个月金会员体验卡 住满3间夜即可保级12个月 降低会员获取门槛 [9] - 铂金会员享有更高赔付倍数 强化高等级会员粘性 [23] 行业竞争态势 - 直营渠道打破第三方平台低价优势 指定携程/美团等5个比价平台 [23] - 机场/高铁站投放"贵即赔"广告 强化价格信任感 [10] - 通过灵活退改政策吸引临时变更需求的P人群体 [33]
全球酒店集团TOP 50,中国公司狂揽21个席位
36氪· 2025-07-15 18:27
全球酒店集团排名 - 2024年全球酒店集团前三强为万豪国际(1,667,331间客房)、锦江国际(1,454,335间客房)、希尔顿(1,268,206间客房),排名与2023年保持一致 [2][3][4] - 中国酒店集团表现突出,锦江国际保持全球第2,华住集团从第5升至第4(1,088,218间客房),首旅如家稳居第9(518,517间客房) [4] - 全球50强中中国公司达21家,较去年增加2家,新进入者包括艺龙酒店科技等4家品牌 [5][10] 行业集中化趋势 - 全球酒店集团数量持续减少,从2019年325家降至2024年205家,五年内减少超1/3 [6][10]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格局,头部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品牌输出和并购整合实现扩张,如华住客房年增19.2%,锦江年增8.4% [3][7][8] - 中小品牌加速退出,部分因疫情现金流断裂,部分被兼并收购 [7] 单品牌表现 - 华住集团汉庭酒店以359,475间客房成为全球最大单品牌,全季酒店以325,999间客房排名第4 [11][13] - 锦江国际旗下7个品牌进入单品牌50强,包括维也纳国际(177,347间)等,上榜数量居首 [11][13] - 万豪国际有8个品牌入围,希尔顿6个品牌上榜,显示国际集团多品牌战略优势 [11] 区域市场格局 - 美国公司占据前十强中6席,中国占3席,欧洲仅雅高集团(850,285间)进入前十 [3][4] - 按酒店数量统计,锦江国际以14,322家门店居首,华住集团11,147家位列第二 [12] - 新兴品牌如亚朵(183,184间)增长显著,年增32.8%,体现中端市场活力 [3][10]
“经济上行美”酒店,突然就红了
虎嗅· 2025-07-10 14:42
"经济上行美"的兴起与特征 - "经济上行美"指2000年前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美学风格 特点是鲜艳色彩 大胆廓形 外放张扬 毫不掩饰对物质享乐的追求 与当下"老钱风"形成鲜明对比 [1] - 该审美映射了千禧年代全球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精神 人们充满对未来的热忱期许 自信昂扬 [2] - 在酒店领域 老牌奢华酒店如香港半岛 上海和平饭店 广州白天鹅宾馆因华丽昂贵 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成为"经济上行美"的典型代表 [3] 老牌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 具备"经济上行美"的酒店特征包括:使用天然耐磨材料(如雪花白大理石) 追求挑高空间设计 注重中西元素融合 [3] - 广州白天鹅宾馆案例:八米挑高中庭首创室内园林 运用黑金沙石材 岭南园林与现代玻璃幕墙结合 体现改革开放初期混搭气质 [4] - 老酒店通过历史厚度提供精神商品 如上海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 白天鹅"故乡水"景观 中国大饭店国宴厅等 形成超时间维度的文化共鸣 [10] 酒店行业消费趋势 - 2024年中国酒店连锁化率达26.75%(门店)和40.09%(客房) 华住集团年收入238.91亿元(+9.2%) 全季酒店数量达2867间 亚朵集团营收72.48亿元(+55.3%) 会员复购率42% [7] - 老酒店呈现年轻化趋势:2025年广交会期间白天鹅宾馆入住率92% 美团数据00后占国宾馆预订量20% 18-25岁对1990年前开业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翻倍 [9] - 连锁酒店与老牌酒店共同满足确定性需求 前者解决功能焦虑 后者满足精神归属 [10] 当代酒店打造"经济上行美"的路径 - 老牌酒店需通过科学保养与局部更新维持竞争力 如广州花园酒店保留《红楼梦》壁画 新增荔湾亭岭南水乡场景 获评金鼎级文化主题饭店 [12][13] - 新酒店设计需回归长期主义:维也纳国际5.0版本融合大理石基底与现代工艺材料 平衡古典与现代审美 [14] - 文化叙事成为关键策略 国潮经济规模2023年突破2万亿元 原拓酒店通过"一城一设计"和非遗嘉年华IP实现单日营收7.9万元 洲际华邑酒店2.0融入水墨榫卯元素 [15][16]
华住集团(01179.HK):门店规模持续扩张 品牌升级同步推进
格隆汇· 2025-05-27 10:31
业绩概况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4.0亿元,同比增长2.2% [1] - 经营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7.9% [1] - 归母净利润8.9亿元,同比增长35.7% [1] 国内经营数据 - 华住中国RevPAR同比下降3.9%,ADR同比下降2.6%,OCC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1] - 同店RevPAR整体同比下降8.3%,其中经济型酒店下降9.1%,中档及以上酒店下降7.9% [1] - 同店ADR整体同比下降5.3%,其中经济型酒店下降5.7%,中档及以上酒店下降5.3% [1] - 同店OCC整体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型酒店下降2.9个百分点,中档及以上酒店下降2.1个百分点 [1] 门店规模与品牌升级 - 截至2025年3月31日,Legacy-Huazhu在营门店数量11564家,环比增长539家 [2] - 汉庭3.5及以上版本门店占比提升至40%,环比增长4个百分点 [2] - 全季4.0及以上版本门店占比78.0%,环比增长2个百分点 [2] - 桔子2.0及以上版本门店占比70%,环比增长4个百分点 [2] 会员体系与中央预定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总会员数量达到2.77亿 [2] - CRS直销率65.1%,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 [2] 业绩指引 - 预计2025Q2收入同比增长1%-5%,国内收入同比增长3%-7%,加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22%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0亿元、43.3亿元、50.1亿元,同比增长21.4%、17.0%、15.7% [2]
华住集团-S(1179.HK):开店成长性有效对冲周期影响 DH费用进入改善通道
格隆汇· 2025-05-24 02:28
财务业绩 - 一季度公司收入53 95亿元 同比+2 2% 其中Legacy-Huazhu收入44 81亿元 +5 5% [1] - 调整后净利润7 75亿元 +0 5% [1] - 经调整EBITDA为14 96亿元 +5 3% 其中Legacy-Huazhu为15 73亿元 +5 8% DH亏损0 77亿元 [1][2] - 25Q1公司SG&A费用7 55亿元 同比下降1 8% 其中Legacy-Huazhu同比+1 6% DH同比下降11 1% [2] 业务表现 - 25Q1新开704家 关闭166家 净增538家 其中Legacy-Huazhu净增539家 [1][3] - 中高档净增59家 水晶22家 城际14家 在营933家 管道内523家 [3] - 全季品牌净增238家 单品牌突破3000家 汉庭净增130家 怡莱净减33家 [3] - 截止25Q1在营酒店11685家 其中Legacy-Huazhu为11564家 Pipeline2888家 环比-125家 [3] 行业趋势 - 25Q1整体Occ/ADR/RevPAR分别为76 2%/272元/208元 同比-1 0pct/-2 6%/-3 9% [2] - 同店Occ/ADR/RevPAR同比-2 5pct/-5 3%/-8 3% 其中经济型/中高端RevPAR分别-9 1%/-7 9% [2] - 五一行业RevPAR同比转正 休闲需求具备韧性 商务需求仍存扰动 [2] - 公司预计25Q2 RevPAR低个位数下降 但降幅环比收窄 [2] 战略发展 - 会员数达2 77亿人次 CRS预定占比提升5 44pct至65 1% [3] - 已完成千城万店1 0计划 2 0计划开始推进 [3] - 持续强化品牌建设 核心品牌迭代升级 [1][3] - DH推进轻资产化 资产交易方案优化 整合及降本增效效果将逐步体现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调整后净利润45 02/56 64/69 85亿元 对应PE为17 1/13 6/11 0倍 [4]
华住集团Q1业绩出炉,股价一度重挫逾7%!
金融界· 2025-05-21 20:14
股价表现 - 5月21日港股华住集团股价一度大跌逾7%,收盘下跌4.7%至27.35港元/股,市值839.5亿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Q1酒店营业额225亿元,同比增长14.3% [1] - Q1收入53.95亿元,同比增长2.2%,但环比下降10.4% [1] - Q1归母净利润8.94亿元,同比增长35.7% [2] - Q1 EBITDA(非公认会计准则)16.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 业务规模 - Q1末在营酒店总数11685家 [1] - 华住中国在营酒店11564家,包括552家租赁及自有酒店和11012家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酒店 [1] 经营指标 - Q1华住中国日均房价272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80元和上季度的277元 [1] - Q1入住率76.2%,高于行业均值,但低于去年同期的77.2%和上季度的80.0% [2] - Q1混合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208元,同比下降3.9% [2]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Q2收入同比增长1%-5%,或3%-7%(不计入DH) [2] 管理层表态 - 首席执行官金辉表示将坚持长期主义,专注优质网络扩张和品牌定位强化 [2] - 强调以华住会为核心提升销售能力 [2] 市场观点 - 分析人士认为业绩不算乐观,核心经营指标下滑反映酒店行业经营压力 [2] - 股价下跌反映资本市场悲观预期 [2]
HWORLD(HTHT)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5-20 19:06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一季度,华住中国的酒店总收入为44.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47] - 2025年第一季度,华住中国的调整后EBITDA为15.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55] - 2025年第一季度,华住中国的调整后净收入为7.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5%[56] - 2025年第一季度,华住中国的经营现金流为5.8亿元人民币[6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华住中国的现金余额为118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35亿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和金融产品[61] 用户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华住中国的会员人数持续增长,直接通过H World CRS的预订比例达到66.4%[28] - 2025年第一季度,华住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在运营中的比例为39%[14] 酒店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的总酒店数量为11,685家,客房总数为1,142,158间[8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整体酒店的同店RevPAR为205美元,同比下降8.3%[7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整体酒店的同店ADR为269美元,同比下降5.3%[7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整体酒店的同店入住率为76.5%,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7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经济型酒店的同店RevPAR为156美元,同比下降9.1%[7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经济型酒店的同店ADR为201美元,同比下降5.7%[7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经济型酒店的同店入住率为77.9%,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7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档及上中档酒店的同店RevPAR为245美元,同比下降7.9%[7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档及上中档酒店的同店ADR为325美元,同比下降5.3%[7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档及上中档酒店的同店入住率为75.4%,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79] 成本与收入 - 2025年第一季度,华住中国的酒店运营成本同比增长1.1%,达到36.04亿元人民币[55] - 2025年第一季度,华住中国的管理和特许经营酒店收入同比增长21.1%,达到24.72亿元人民币[49] 市场展望 - 2025年第一季度,华住中国的混合RevPAR同比下滑3.9%,达到216元人民币[9]
中金 | 酒店业洞察:华南格局生变,焕新和下沉未来可期
中金点睛· 2025-03-12 07:39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酒店业面临“弱预期”兑现和供需关系失衡,未来供需关系有望趋向再平衡,建议关注华南市场竞争格局、酒店产品焕新需求、龙头在下沉市场的潜力[1] 2024年中国酒店业的关键词 “弱预期”兑现 - 2023年酒店经营与股价“强现实而弱预期”,2024年“弱预期”兑现为“弱现实”且有所延续,行业RevPAR同比下滑约5%,市场对2025年RevPAR走势判断谨慎[5] 供需关系变化 - 2023年上半年疫情结束后市场“供小于求”,后因运营亮眼吸引投资,供给增长但需求分化,供需失衡;预计2025年供给增速放缓,若需求恢复,供需有望再平衡[7] 华南市场的竞争格局如何演绎 竞争概览 - 东呈以华南和华中为大本营,锦江以华南为核心覆盖区,华住在华南较薄弱;锦江、东呈、华住等在华南市占率分别约9.0%、3.2%、2.9%[11] - 华南各品牌在营门店有更新迭代或翻牌改造空间,锦江、东呈、首旅等旗下在营或翻新后年限6 - 10年占比约30%[12] 攻守策略 - 华住和锦江在华南主流价格带为200 - 400元,核心布局3星级酒店,以偏高线城市为主,四五线城市渗透暂非重心[18][19] - 存量品牌中东呈城市便捷酒店门店数和城市覆盖度高,锦江靠中端、中高端品牌深耕;增量品牌中华住全季和汉庭排名靠前,部分后发者突破势能强劲[21] 酒店产品焕新需求有何变化 供给周期导致老化产品占比提升 - 各龙头集团对营业10年以上老旧产品严格管理,占比近乎持平;但截至2024年底,在营或翻新时长6 - 10年的酒店占比均增长,未来1 - 2年翻新改造供给或增多,引发品牌竞争格局变化[25][26] - 产品老化后加盟商有四条可选路径:原品牌升级改造、翻牌龙头品牌、选择软品牌轻改造、维持现状[27] 探究地区和档次结构 - 分地区看,锦江在华东和华南有老化压力,华住在华南产品偏新,首旅各地区老化压力更均等[30] - 分档次和品牌看,经济型和轻管理产品老化压力更大,首旅和锦江核心品牌也面临一定老化压力[33] 再论渗透下沉市场的“道与术” 格局定焦 - 下沉市场“3 + 2”竞争格局延续,华住用拳头产品布局,锦江和首旅分别以经济型和轻管理酒店为主,尚美和东呈以大单品突围[36][37] - 各档次龙头品牌在下沉市场增速领先,借助高品质品牌渗透是各集团路径之一[38] 路径探寻 - 下沉市场机遇大,但存在阻力,需优选城市及模型[41][42] - 选城市要关注人口流向、结构及城市特色,优先考虑人口净流入、年轻化城市,开店多的城市分经济发达区域下沉城市、经济稍弱区域中心城市、强旅游资源下沉市场三类[43][44] - 选模型要考虑下沉市场房价低、物业房间少,可选择成熟品牌下沉或打造轻量化模型,但后者未验证有不确定性[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