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新标准”:轨道交通设计时速提升至每小时120公里
新京报· 2025-08-21 18:38
运营效率提升 - 最高运行速度由每小时100公里提升至每小时120公里 [2] - 快慢车运营线路快车速度效率不宜低于60% 慢车速度效率不宜低于40% [2] - 普线高峰时段行车间隔不宜大于4分钟 平峰时段不宜大于10分钟 [3] - 快线高峰时段行车间隔不宜大于6分钟 平峰时段不宜大于12分钟 [3] - 采用多交路运营时 普线高峰时段最大行车密度交路范围内行车间隔不宜大于4分钟 范围外不宜大于6分钟 [3] - 快线高峰时段最大行车密度交路范围内行车间隔不宜大于6分钟 范围外不宜大于10分钟 [3] 乘客服务优化 - 超长通道换乘宜在通道内设置自动步道 [4] - 设置零售商铺 食物和饮料 自助服务区和展览场地等多类便民服务设施 [4] - 旅游站点宜设置旅游服务中心和行李寄存等服务设施 [4] - 车站出入口采用差异化标准 降低非主要疏散口宽度要求 [4] - 鼓励出入口与过街通道结合设置 可采用窄扶梯或电梯群组 [4] 安全技术升级 - 地下抗浮稳定性验算采用车站结构顶板顶标高作为地下水位标高最低标准 [5] - 全面加强防渗漏设计要求 对渗漏水多发部位提出加强防水构造要求 [5] - 对防水材料的长效防水性能作出具体规定 [5] - 新增周界告警系统与安检系统相关内容 [2] 绿色节能技术 - 提出线路节能坡设计要求 从源头上提供行车节能条件 [5] - 提倡采用节能设备 对列车及建筑的照明 通风 空调等提出节能要求 [5] - 全面支撑装配式智能绿色建造技术 包括装配式车站和轨道设计 [5] - 补充工法桩 棚盖法等新工艺工法 增加顶管及机械化联络通道施工技术 [5] 系统功能扩展 - 新增互联互通 灵活编组 全自动运行等系统功能 [2] - 新增信息化技术应用内容 [2] - 增加交通接驳 防水淹等相关技术要求 [2] - 标准总章节由原26章增加至31章 [2]
7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超29亿人次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00:38
行业客运量数据 - 7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达29.2亿人次 同比增长1.7% [1] - 客运量环比增加2.3亿人次 环比增长8.6% [1] - 进站量达17.4亿人次 [1] 基础设施规模 - 全国54个城市开通运营330条线路 运营里程11146.8公里 [1] - 实际开行列车374万列次 [1] - 地铁轻轨线路271条 运营里程9658.1公里 覆盖43个城市 [1] 运营效率指标 - 平均客运强度0.845万人次每公里日 环比增长3.4% [1] - 平均客运强度同比下降5.7% [1] - 单轨/磁浮/市域快轨在16个城市完成客运量8314万人次 [1] 细分系统表现 - 地铁轻轨系统完成客运量28.2亿人次 进站量16.7亿人次 [1] - 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在18个城市完成客运量1098万人次 [1] - 单轨等系统运营里程970.7公里 进站量5596万人次 [1]
交通运输部:7月份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29.2亿人次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17:39
行业总体运营规模 - 全国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0条 总运营里程达11146.8公里[1] - 实际开行列车374万列次 完成客运量29.2亿人次 进站量17.4亿人次[1] - 地铁轻轨为主导模式:43个城市运营271条线路 里程9658.1公里 客运量28.2亿人次[1] 月度运营动态变化 - 7月客运量环比增加2.3亿人次(增长8.6%)同比增加0.5亿人次(增长1.7%)[1] - 全国平均客运强度0.845万人次每公里日 环比增长3.4% 同比降低5.7%[1] - 新增运营里程19.9公里(天津地铁4号线北段)核减0.7公里(广州海珠有轨电车部分区段)[1] 城市分级运营数据 - 北上广深领跑:北京(879公里/3.25亿人次)、上海(871.6公里/3.26亿人次)、广州(743.8公里/2.99亿人次)、深圳(595.1公里/2.99亿人次)客运量均超2.9亿人次[2] - 头部城市客运强度分化:深圳1.63万人次/公里日、广州1.30、长沙1.32、哈尔滨1.33 显著高于行业均值0.845[2] - 中西部城市表现突出:西安客运量1.32亿人次(强度1.10)、成都1.94亿人次(强度0.99)[2] 多制式轨道交通分布 - 16个城市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轨25条 里程970.7公里 客运量8314万人次[1] - 18个城市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34条 里程518公里 客运量1098万人次[1] - 特殊运营状态:红河州线路暂停运营 部分城市如三亚(8.4公里)客运量仅5.8万人次[3]
交通运输部:5月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6条
快讯· 2025-06-09 15:11
行业运营规模 - 全国54个城市开通运营32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总运营里程达10978.3公里 [1] - 当月实际开行列车368万列次 完成客运量28.7亿人次 进站量17.1亿人次 [1] 客运量变化趋势 - 5月客运量环比增加0.2亿人次 增幅0.7% 同比增加0.8亿人次 增幅2.9% [1] - 全国平均客运强度为0.84万人次每公里日 环比下降2.5% 同比下降3.5% [1]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5-20 17: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政府支持力度大,行业整体风险较小 [20] - 未来行业将由建设主导的高速发展期转为运营主导的平稳发展期,企业或面临运维成本上升、债务负担加重等挑战 [20] - 积极探索融合发展、多元化经营,打造智慧型地铁,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的企业可获得长足发展 [20] 各部分总结 行业概况 -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快速、准时等特点,能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形成“地铁经济带” [4] - 行业特点为投资巨大、专业技术要求高、对城市发展影响重大 [4] 行业政策 - 2024 年以来多单位出台系列政策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 [5] - 《关于加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监督管理的意见》支持线路换乘衔接和直通运营 [6] -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城轨发展指南》提出“1 - 9 - 3 - 5 - 5”融合发展体系 [6] - 《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推动“四网融合” [6] - 《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实行)》明确设施资产范围,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6] -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规范规划衔接、用地供给和票价机制 [6] -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规范设施设备管理 [6]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规范运营安全管理 [7] -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关于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财务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财务可持续理念和七项工作 [7] 行业运行情况 - 2024 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扩张,区域布局不均衡,客运量增长,但运营成本压力大、依赖政府补贴 [8] - 新增运营线路 18 条、区段 27 段、里程 748 公里,年末运营里程 10945.60 公里,地铁和轻轨占比 86.59% [8] - 27 个城市线网规模达 100 公里及以上,“京津冀”等四大城市群运营线路占 61.03%,呈“东密西疏”特点 [11] - 完成客运周转量 2670 亿人次公里,同比增长 10.4%;客运量 322.4 亿人次,同比增长 9.5% [13] - 客运量排名前五城市合计占比 49.25%,日均客运总量 8813.45 万人次,同比增长 8.06%,平均客运强度 0.61 万人次/公里·日,同比增长 10.25%,中低运能线路利用率低 [13] - 平均每车公里运营收入 17.26 元,同比增长 1.05%;平均每人次公里运营收入 0.79 元,同比下降 12.22%;平均单位票款收入 0.25 元/人次公里,同比变化不大 [16] - 平均每车公里运营成本 33.42 元,同比下降 2.28%;平均每人次公里运营成本 1.60 元,同比下降 11.11%;平均运营收支比 57.85%,同比下降 5.49 个百分点 [16] 行业投资建设情况 - 2024 年行业建设投资延续下降趋势,在建项目资金需求大,需多元化融资等破解瓶颈 [17] - 在建线路 226 条,涉及 44 个城市,建设总长 5833.04 公里,地铁占比 68.82% [17] - 在建项目可研批复投资累计 44979.55 亿元,2024 年完成建设投资 4749.41 亿元,同比下降 8.91% [17] - 完成车辆购置 776 列,投资 248.55 亿元,同比下降 12.40% [17] - 建设项目资金由政府专项资金投入部分资本金,企业筹措其余部分,引入社会资本模式减轻财政压力、提高效率 [19] 未来发展 - 行业将由建设主导转为运营主导,企业面临运维成本上升、债务负担加重等挑战 [20] - 积极探索融合发展、多元化经营,打造智慧型地铁,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的企业可获得长足发展 [20]
去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成绩单”出炉,“列车噪声”问题再被点名
新京报· 2025-05-19 15:11
服务质量评价结果 - 2024年度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不再按线路打分也不公布排名 8号线和4-大兴线获评品牌线路 [1] - 评价结果显示受访乘客认为列车噪声和换乘便捷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这两项问题在近年评价中多次出现 [1][4][5] - 2024年度路网服务质量总体评价得分为1014 6分 地铁运营公司得分为1012 1分 京港地铁得分为974 6分 轨道运营管理公司得分为972 0分 [4] 运营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79公里 2024年路网列车服务可靠度为2825万车公里/次 [2] - 2024年客运量达36 22亿人次 日均989 61万人次 同比增长4 58% 其中工作日日均1118 71万人次 同比增长3 62% [2] - 评价范围包括25条线路 未包括开通不足一年的3号线 12号线和昌平线南延一期剩余段 [2] 服务改进措施 - 通过缩小行车间隔 开行大站快车 实施列车越行及贯通运行等措施优化网络化运输效能 [3] - 推动3号线 12号线 昌平线南延一期剩余段投入运营 提高路网可达性 [3] - 推出便民指路卡与会合点标识 优化便利店等便民服务设施 实现全路网外籍人员持境外银行卡非接触式刷卡过闸 [3] 乘客满意度 - 乘客满意度评价各线路得分平均值为283 52分 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平均298 23分 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平均388 33分 [4] - 乘客对进出站指引 购检票 车站环境等方面给予较高评价 [4] - 列车噪声和换乘便捷问题在2020-2023年度评价中持续被提及 2020年满意度在79%至94%之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