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于‘技术流’‘创新积分’的新型信用评价体系等
icon
搜索文档
AI重塑金融新范式:赋能科技创新 构筑金融新生态
财经网· 2025-11-02 18:41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金融”的深度融合是推动金融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是对金融产业价值链的系统性重塑 [1] -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抓手 [4] - 科技是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的钥匙,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新型信用评价体系,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5][6] 战略规划与政策支持 - “十五五”规划将科技创新提升至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支撑这一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要求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 - “十五五”金融科技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已建立的金融科技发展“四梁八柱”、数据要素市场化红利加速释放、科技融合赋能形成的裂变效应、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应用场景 [2]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科技金融将获得更大力度的财政、货币、监管支持 [3] 技术应用与创新驱动 - 智能体是催生金融新质生产力的抓手,其发展和生态构建正在塑造金融业新的工作流程、服务模式、组织结构和价值链 [1] - 技术融合加速,AI大模型、量子计算、区块链等将深度嵌入金融服务底层,催生新范式 [3] -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基于“技术流”“创新积分”的新型信用评价体系,替代传统“资产流”“现金流”单一维度 [5] - 算法模型可实时分析企业研发动态、专利质量、人才结构、市场前景等非财务信息,实现更精准的风险画像 [6] 金融服务模式重塑 - 科技金融位列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核心在于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新三角 [4] - 大数据风控打破传统金融对抵押物和历史信用记录的依赖,使缺乏“硬资产”但拥有“软实力”的科技企业获得融资机会,推动金融平权 [6] - 面对轻资产、无抵押的科创企业,金融机构需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研发费用贷等创新产品落地,并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混合融资模式 [7] 生态体系建设与风险管理 -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需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提升银行服务能力、完善投贷联动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畅通直接融资渠道 [4] - 建立多层次风险共担机制,包括设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发展科技保险、推动资产证券化 [7] - 各类金融机构应发挥所长:商业银行依托“投贷联动”、证券公司发挥“投行+投资+研究”优势、保险公司开发科技保险产品、政府引导基金与创投机构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投硬” [6] 区域发展与实践案例 - 北京着力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深化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金融技术应用,其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测试项目数量全国领先 [8] - 北京可从发挥政策优势、释放科技优势、依托平台优势三方面发力,构建上合组织国家数字金融合作新高地,重点输出AI风控、区块链存证等技术 [9] - 京津冀地区需通过深化区域政策协同、完善早期资本供给体系等举措,优化科技金融体系以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