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感官沉浸式可移动数字空间
icon
搜索文档
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科技让文旅更精彩
经济日报· 2025-09-12 09:16
展览规模与参与度 - 文旅服务专题展面积约1.11万平方米 位于首钢园9号馆和11号棚[3] - 专题共吸引425家企业线下参展 包括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83家[3] - 国际企业达40家 国际化率为9.4%[3] 数字技术应用场景 - 通过MR眼镜和柔性触感手套实现全国首个MR+触感全感官交互 观众可感受蝴蝶振翅和雨林声效[2] - 采用C型LED曲面屏和地面镜融合技术 还原传统藻井"穹宇"意象 打造"天圆地方"沉浸式体验[1] - 颐和园AI数字人智慧客服和玉渊潭公园MR生态体验项目亮相服贸会[2] - 天坛公园咖啡打印机以研磨咖啡粉为"墨水" 实现图案文字定制打印[2] 文化科技融合展示 - 东城展区以《图说北京中轴线》为底图 通过"五牌楼为基、数字屋檐为幕、中轴地标为脉"展示中轴线故事[1] - 丰台展区围绕"花朝月夕"主题 融合世界花卉大观园花卉与丰台火车站模型 结合实景与MR技术[1] - "藻井璇穹·星河共筑"数字艺术展支持观众通过平板进行藻井DIY创作 系统实时渲染个性化空间[1] - "实景复原+科技赋能"模式使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活化 数字文旅从视觉观看升级为体感参与[2]
科技让文旅更精彩
经济日报· 2025-09-12 06:15
行业技术应用 - 数字人、人型机器人和灵狐AI等人工智能新应用在文旅服务中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1] - 通过C型LED曲面屏和地面镜子的融合还原传统藻井的"穹宇"意象 打造"天圆地方"沉浸式体验 [1] - 全国首个实现MR+触感全感官交互作品 通过柔性触感手套感受蝴蝶振翅和雨林环境音效 [2] - 实景复原与科技赋能深度融合 使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实现活化传承 [2] - 颐和园AI数字人智慧客服和玉渊潭公园MR生态体验项目展示公园数字化服务创新 [2] 展览规模与参与度 - 文旅服务专题展面积达1.11万平方米 覆盖首钢园9号馆和11号棚两个展区 [3] - 吸引425家企业线下参展 包括83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 [3] - 国际企业参展数量达40家 国际化率达到9.4% [3] 产品创新与服务 - 天坛公园咖啡打印机以研磨咖啡粉为"墨水" 实现个性化图案定制打印 [2] - 观众可通过平板进行藻井DIY创作 系统实时渲染生成个性化藻井空间 [1] - 丰台展区运用时空并置与感官沉浸技术 融合实景和MR互动元素打造生态景观 [1] 文化传承展示 - 以东城区《图说北京中轴线》为底图 通过数字技术展示遗产点位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1] - 采用"五牌楼为基、数字屋檐为幕、中轴地标为脉"的展陈设计 动态呈现北京中轴线故事 [1] - 隆福寺天宫藻井元素通过数字艺术展形式 实现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化诠释 [1]
2025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区——科技带来文旅新体验(走进服贸会)
人民日报· 2025-09-11 05:58
文章核心观点 - 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文旅行业生态,创造更具沉浸感、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1] - 北京文化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产业革新,正加速形成集群生态 [1] - 一系列新场景、新产品、新服务在服贸会首发首展,构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场景 [1] 科技赋能文旅体验 - 以AIGC、AR/VR等前沿技术为核心,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互动体验场景出现在多个展台 [1] - 丰台展区“多感官沉浸式可移动数字空间”通过MR眼镜和柔性触感手套,实现“体感参与”,让“数字文旅”从“视觉观看”升级,该技术将延伸至汽车博物馆等跨领域落地 [2] - 东城展区依托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数字中轴”项目,以裸眼3D效果呈现永定门等历史文化遗产风貌 [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技术深刻改变文旅服务模式,提升生产效率、服务精准度与用户体验 [2] - 颐和园AI数字人“智慧客服”迭代至3.0阶段,积累超10万字内容及2000条问答,年咨询量突破34万次,能不到一秒生成游览行程单 [3] - 展区亮相银河通用人形机器人Galbot G1、中影年年3D AI交互数字人、灵狐AI等产品,与观众现场互动 [3] 文创产品创新 - 文创产品的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以更亲切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4] - 中国电影博物馆展区推出影博票根系列冰箱贴、剪纸胶片书签等24款新文创产品,展现中国电影百年历程 [4] - 朝阳展区泡泡玛特呈现融合非遗技艺的IP产品,将瓷器、绒花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视觉设计 [4] - 石景山展区以8K水墨动画《北京地名故事》及同名限定版文创衍生品,将动画中地名元素、历史场景与实用物品结合 [4]